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四川汶川地震后,全国各界学者都对这次灾难展开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探索,其一是中国民众震灾自救意识的检讨;其二是对日本民众震灾自救措施的借鉴;其三是关于中国民众震灾自救意识的养成。灾难长精神,灾难出思想,从灾难中汲取自救意识和抗灾谋略,是锻造灾难文化的重要举措。促使自救意识日常化和自救意识技术化,是建立中国抗震救灾战略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东亚地区“中国”概念的形成及其转化。古代中国文献中“中国”概念具有“政治唯我论”及“中国中心主义”的特质,“中国”概念在德川时代的日本,被挪移来指称日本而非中国本土,与近世日本思想史上日本主体性之发展桴鼓相应;1895年以后,“中国”概念在现代台湾地区,则显示了“文化中国”与“政治中国”的撕裂及其辨证关系。随着台湾内部政经情势与文化思想的变化,以“台湾主体论”与“自我肯定心态”为基础的“台湾意识”,随着历史扉页的翻动而丰富其内容,调整其格局。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五四"的号角,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诞生.从发生到现在近百年时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权意识发有着不同的变化,追求也在不断变更,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再到"人",女权意识的更替中,展示了女性文学发展的正确与缺失.  相似文献   

4.
相互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美籍日裔学者弗兰西斯·福山认为,如果缺乏起码的非正式信任感,现代经济生活是很难设想的,他将社会信任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社会资本,认为日本、德国、美国成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强国,主要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有健康的社会资本。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导致他们产生了不同的信任观念,不同的信任观念对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日本和中国虽然都属于东方文化圈,而且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是两者还是存在许多的差别。日本的企业家具有与中国企业家不同的信任观念,对比和反思两种信任文化及其对企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文化国际地位的提升,英语国家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已经意识到了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众所周知,英语教学是汉语教学的延续,充分利用中国文化教育的成果肯定能对英语的教学与学习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论文强调了如何充分调动中国文化正迁移的作用,抑制其负迁移作用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对比意识.  相似文献   

6.
与西方文化注重展现个人自由不同,日本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展现集团的力量,具有丰富内涵的集团意识是日本民族的标志,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集团意识形成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深入论述日本集团意识对日本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这些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乡村建设和发展是百年来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问题.其中,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乡村文化建设,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论.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运动"主张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乡村社会进行改造.建国后,乡村文化建设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入新世纪,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具有新的内容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啃老"现象的出现以及这一族群的不断壮大,都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中日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啃老"现象的形成,在背景、现状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在形成的要因、性别比例、婚姻意识等方面又存在巨大差异.需特别指出的是,"啃老"现象还直接加剧了日本的"未婚化"与"少子化",相较中国"啃老族"给家庭与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其影响似乎更为深刻.虽然两国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但是解决这一问题,个人心理意识的转变以及政府的相应对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赵旭东 《开放时代》2012,(11):106-125
中国人类学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以中国意识为核心的知识主体性话语的创造,要求人类学家必须从中国中心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宏观的整个世界的构成.围绕中国而产生出来的地方社会、周边社会以及现代世界这三者可以用来构成人类学家审视自己田野资料的背景性构架.而以中国意识的构造为核心的多个世界图式的影响及其互动属于是一种不变的内核中的最为坚硬的一部分.我们要去承认这种多元世界的现实,并洞察到这多元背后作为整体的文化存在的可能,以此来促进人类学的文化反思及创造出具有新的意义且有着知识主体性的田野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日出口贸易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当代财经》2007,(4):105-108
东道国出口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不同关系下的政策含义不同.协整分析中国对日出口贸易与日本直接投资关系的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既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又存在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的调整机制.中国对日出口贸易对于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我国应该通过实施促进对日出口政策,而不是仅仅依靠优惠政策吸引日资.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是个人重要的一种资本。它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价值观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性别间其人力资本是否存在差异呢?我们利用广西的调查数据,发现中国的人力资本存在性别差异,男性的人力资本比女性丰富,主要体现在女性的文化程度与男性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职业培训方面女性和男性不存在差异。因此,要缩小人力资本之间的性别差异,主要应该从提高女性的文化程度着手。  相似文献   

12.
和服不但富有日本传统的文化特征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它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和服的发展史和和服的基本文化,由此阐释了和服中的日本文化和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福利文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角度来检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演进的轨迹,为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的经验做一个反省,这样的反省有助于澄清福利文化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之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学术本质.而本文所谈及的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所涉及的时间将以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意识观”及“发展的价值观”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为主,回溯到传统福利文化下的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进而往前推敲中国福利文化渊源及其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晖 《经济地理》2015,35(2):22-29
根据文化簇群理论,将31个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的样本国家(地区)分成六个不同的文化簇群,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1995—2011年间中国与不同簇群内各国间文化距离之差对中国与它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不同簇群内各国间的文化距离对中国与它们的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中国对不同簇群内各国的出口比进口更容易受到文化距离的影响;中国与不同簇群内各国间各文化维度上的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簇群差异,且影响方向不同。根据上述结论,将我国贸易伙伴国进一步细分为:不敏感型、出口敏感型、进口敏感型和双向敏感型,进而为我国新时期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日本是最早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由此得到启示,中国应从健全法规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突破技术瓶颈、贯彻"5R"原则、培养全民意识入手来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下,管理活动是具有其复杂性的.这就迫切需要根据中国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开展针对中国具体情境的本土化管理研究.文章整理和总结出对于管理活动影响较大的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行动逻辑,并基于这五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假设,来构建中国传统文化假设模型和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与中国是邻邦,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日本的文化创意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较多的影响.日本动漫已然成了日本文化的主流和支柱产业,透过日本的一些经典动漫作品,我们发现其具有自然、传神、创意等特点.苏南文化产业以其独有特色成为了中国文化典范,但其文化创意也或多或少的受到日本文化产业的启示和影响.本文作者经过多年对日本文化和苏南文化的研究,总结了日本文化对苏南文化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男女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的不同,语言所受到的社会因素和传统文化的限制就会有所差异.如日语中男女性别用语就各具明显的特征.这种性别用于的差异是日本社会人文文化与语言文化的双重反映.同时,男女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也塑造了男女用语的不同特色.基于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日本女性用语的特点及性别用语差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郑英伟 《经济论坛》2012,(5):158-16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越来越关注文化建设,但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般都注重管理制度和人文关怀以及服务意识等方面,很少注重和提及企业文化中的法律因素.西方的法制文明相当发达,他们的企业中法律文化和企业文化是同步发展的.相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却缺少法律文化的意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人治”传统依然存在.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视角,用宏观分析的方法来构建企业文化,以期引起中国企业家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庞杂动荡,由于文化的路径依赖特征,中国文化的特殊发展路径对中国社会形成3方面影响:长期服务于“人治“的统治文化造成制度缺失和扭曲,小农经济造成的3种心理严重影响创新意识,动荡多变的庞杂的文化体系造成统一信仰真空.这3方面又对中国的跨国公司成长构成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在承认文化的路径依赖的基础上,培养新的思想指导体系是打破文化制约,实现中国跨国公司快速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