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阳  宋良荣  阎奇冠 《财会月刊》2023,(12):108-116
智能制造产业链重构成为各国抢占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的战略主阵地,产业链金融能够“精准滴灌”智能制造产业链,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界性难题。本文对智能制造产业链以及智能制造产业链金融开展了内涵、构成要素及特征的分析。其中,智能制造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元宇宙、数据资产、数字平台、供应链控制塔以及数智化供应链。智能制造产业链的特征包括:智能制造产业价值链重塑,导致“微笑曲线”变“马脸曲线”;智能制造产业链的高数字化,导致新旧风险之间的转换。智能制造产业链金融的构成要素包括金融科技与元宇宙产业链金融、产业链金融平台。智能制造产业链金融的特征包括产业链金融商业模式重塑、产业链金融信用体系重塑以及产业链金融风险管控思维和方式重塑。  相似文献   

2.
《企业研究报告》2005,(2):13-15
“中国制造”“Z型链”的真正含义是表明我国仅仅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无论是从产业规模、竞争能力、国际化程度还是品牌度等来讲,还不能与“美国制造”“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当年所达到的高度相提并论。推动“中国制造”进一步升级,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财团在全球的布局,日本逐渐掌握了全球产业的主导权,打造出一个“海外日本”。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的全球性“财团”应是何种模式。地震之后,外界常惊异于日本人表现出来的克制与镇静。事实上,这场自然灾难并未使日本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强大的实业基础。“日本制造”仍是这个国家最亮眼的名片  相似文献   

4.
中国GDP中制造业占48%的份额,随着国际产业链分工逐步改善,世界经济重心逐渐向新兴市场倾斜,中国制造迫切需要向中国创造转型。如在液晶电视产业链上,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牢牢把控着产业链的上游核心资源——液晶面板的制造,日韩和中国台湾企业占据全球96%的面板出货量,而面板占据每台液晶电视制造成本的70%。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惊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不断涌现的新产品,“中国制造”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制造”的崛起更多是依赖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很多制造企业都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随着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外贸易壁垒日渐增多,“中国制造”也遭遇发展瓶颈,大量制造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
海尔的转型其实根本就不意外,以张瑞敏对于中国制造业的深刻理解,相信他早已洞悉其中的玄机。正如郎成平所说,很多人都将中国已然定位成了制造业大国。非也!“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而不是我们,因为如今的国际分工下的竞争已经是产业链的竞争”。很多人的理解,制造业就是钉钉打打、镶镶嵌嵌,等同于加工制造。其实这仅仅是制造业链上的“1”而已,完整的还有6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标:面对美国、英国、德国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进程还要加快,需找到破解阻碍“中国制造”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的路径。研究方法:结合投入产出法和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进行经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要合理引导进口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进入制造业产业链;针对生产性服务国内投入,要加快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更快融入制造业产业链;要结合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民族品牌。研究创新: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并通过引入产业链与生产性服务交互项有效破解了悖论。研究价值:为打破地区边界,构建产业链条的破解路径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企业研究报告》2010,(8):28-31
中国是制造大国,在大宗商品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长期扮演着加工者角色。加工制造导致我们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在全球非常庞大,但是在价格方面却被欧美国家所绑架,走上了依附型的发展道路。更糟糕的问题还在于,中国要摆脱目前的处境相当困难。日本在大宗商品领域的经验可以给我们较大的启示。例如,日本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不是由钢厂而是由商社负责,即三井物产和伊藤忠,最终销售也是由这两家商社负责,日本的钢企主要负责生产。这就是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的高效整合,钢企与市社之间形成了联盟。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大”而不“强”,我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世界制造产业链的下游,产品附加值低,资源耗损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利润微薄,这对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依靠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吴双 《活力》2008,(4):61-61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制造业国际流动加快。由于美国、日本等国出现经济衰退和产业升级等原因,近年来出现了“世界工厂正在转向中国”之说。应该肯定的是在这场制造业全球流动中,中国能否成为制造业全球流动的目的地和收益者,还要看中国自身的条件发展战略。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不能仅仅看制造业产值总量,更为重要的是看反映制造业水平的指标,特别是制造业出口品全球份额,高新技术产品和创新产品全球份额,国际品牌的“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数量。  相似文献   

11.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高端制造业核心链条受制于人的短板,也不可避免地对制造业的未来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重新审视我国的制造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在危机意识、资源节约、产业链完善、核心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机制、供给侧改革,智能化、信息化和文化体系建设以及成本管控等方面都可以借鉴丰田产业链精益管理的好做法。本文基于丰田产业链精益管理的案例,探究对“十四五”中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苏企业管理》2007,(5):41-44
尽管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制造业仍然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发达国家对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深刻的认识,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加速用高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提升和改造.大力恢复和发展以现代制造技术为基础的先进制造业。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世界加工厂”的概念是含糊而且有害的,它没有强调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中国企业必须力争全面地位和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占据制造组装分销只是暂时格局,如不抢占。标准、技术和设计”的产业链高端地位,就不能长期保持在制造加工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制造业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我国制造业在国内外面临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碳达峰”“碳中和”对制造业的低碳转型提出更高要求。在新形势新格局新阶段下,我国制造企业需要加快进行变革,包括质量变革、机制变革、动力变革。为此,制造企业需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总结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我国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种制造工业的总称。装备制造业处在国民经济产业链的中游,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更是普通制造业生产“工作母机”和整个制造业的龙头,  相似文献   

16.
“再工业化”重构全球制造业版图 产业革命决定经济发展的未来,这是不变的规律。工业革命期间,制造业产业迅速从英国转向欧洲大陆和美国。二战后。制造业产业从美国迅速转向日本,又从日本向东南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转移,随后转向中国,近几年出现了向东盟五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转移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支柱产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渐凸显,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的上海装备制造业,正在融入装备制造产业链全球化的浪潮中.但是不可否认,目前上海装备制造业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面临产品同质化、利润微利化以及竞争白热化等发展困境.上海装备制造业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壮大,必须“走出去”,国际化成为上海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质量是一个国家质量总体水平的直接反映和关键体现。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份额达到28%,是美国和日本两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2019年,我国首次跻身全球制造业创新指数15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单从GDP来看,中国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世界500余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余种产量第一,遍布230个国家和地区,但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大而不强”仍然是我国制造业的短板,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明显落后于传统制造强国。从2018年测算数据看,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是我国的5.85倍、3.62倍、3.39倍和3.17倍。  相似文献   

19.
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制造模式的演变决定其物流发展方向。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风行全球的时候,以JIT(JustIn Time)、TQM(Total QualityManagement)为代表的精益生产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在精益生产中,企业内部低成本、高质量的零库存管理思想决定了  相似文献   

20.
提起工匠精神,很多人都会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德国制造”代表着结实、耐用和精美,是高质量的保证;“日本制造”代表着严谨、精细和极致,是高标准的保证,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共识。但日德制造业的成功,不仅与其严谨、理性的民族性格息息相关,更与其国内孕育工匠精神的大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