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与空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是吉林省解决城市化水平虚高和转移大量农村人口的重点地区。在对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现状特征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城镇群区域发展态势和格局,提出了促进城市化推进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空间战略,构建了"一主、一副、多心"的中心等级体系、"T型"轴带为主的三级轴带体系和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镇经济区体系城市化空间组织系统,以引导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镇群旅游是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是城市旅游的最优业态,是城市化进程和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转型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城镇群旅游比城市旅游更经济、更和谐、更开放、更成熟、更符合转型时期对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可以实现产业要素与旅游功能的合理集聚与融合。以上党城镇群为例,在尊重自然组成单元和城镇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在转型发展中构建"1+6"城镇群旅游发展模式,实现公平享用公共资源、促进城镇一体化建设、合理布局旅游要素、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截至2013年已实施10年,文章对10年来东北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总结出4种发展机制:中心城市的极化与扩散、政策推动和工业化驱动下的城镇化、投资驱动下的中心城区空间扩张、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规划推动下的城乡发展。提出了两种不同路径下促进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建议,即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下的城镇群发展,依托快速交通网络在后进地区和沿边地区培育发展极。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5)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范围内重要的城镇集聚区,也是实现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区域。文章选取建国以来汾河流域城镇群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首位度、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和分形等方法对汾河流域城镇群的规模分布现状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汾河流域城镇群等级规模结构呈位序—规模分布;区域缺少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城镇规模等级不完整;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匀,区域差异显著。建国以来,汾河流域城镇群规模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城市数量与规模快速扩张;城市首位度不断下降,城市规模结构由首位分布向位序—规模分布转变;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数不断减小,城市规模差异逐步增大,区域大中城市逐步发育,规模分布日趋集中。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
依据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素空间集聚理论,展开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经济结构研究。通过城市引力、克鲁格曼指数计算,比较分析城镇群内部城市吸引力和城市产业分布的差异性,通过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集中度指标和不一致系数的测算,分析了山西省城镇群空间要素集聚效应。研究表明,山西省的城镇群规划与要素空间集聚趋势整体一致,城市间产业分工体系基本形成,城镇群的要素集聚效应明显,但人口与生产分布仍存在不一致性。研究认为,山西省城镇群发展应该继续明确各城市的产业分工和特色,引导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张普玉 《经济研究导刊》2012,(5):163-165,16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对区域金融中心的认识逐渐加强,国内各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掀起了一股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热潮。但各个区域经济金融中心的竞相竞争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对中国各区域经济金融中心整体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对中国各经济区域的金融中心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和分层次分步骤建设规划研究非常重要。以金融中心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借鉴、参考国际金融中心量化指标的评定方法基础上,分析中国各经济区域的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了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对中国各个准备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进行量化考核评分和排序,根据GFCI评分结果和排名进行划分归类进而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安排,并根据量化指标对中国金融中心的整体布局和建设步骤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镇群的共生发展研究--以浙中金华城镇群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马永俊  胡希军 《经济地理》2006,26(2):237-240
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城镇群体间的竞争和共生作用也越来越激烈。文章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了金华城镇群之间共生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要加强金华城镇群的一体化建设,建立对称性互惠共生机制,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是实现金华城镇群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未来五年,福州市将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核心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优势,进一步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全面发挥福州的海洋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市,大力实施“一城两翼双轴线”城镇群发展战略,加快构筑跨江向海、山水相间的沿江滨海式城市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市建设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而第三产业是影响中心城市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中心城市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须既有利于中心城市聚扩散功能的发挥,又有利于区域经济的整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心城市的带动,而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散功能的发挥,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发达的第三产业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武彧 《经济论坛》2011,(4):127-132
城镇群作为一种新的城镇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我国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区域。边疆民族地区城镇群在中国城镇化浪潮中发展迅速,有着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本文以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文砚丘平"城镇群为例,在界定其形成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从城镇化水平、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角度分析"文砚丘平"城镇群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边疆民族地区城镇群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因子分析的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内外有关创新评价研究的经验,结合我国主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创新发展实践,使用因子分析评价法,建立了一套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SPSS统计工具对国内16个主要中心城市进行实证评价和聚类分析,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提供客观定量的比较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何江华  靳能泉  周明中 《经济师》2013,(11):180-182
建设次级中心城市是四川省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房地产业面临的问题甚至会阻碍城市发展,文章从建设次级中心城市视角剖析达州房地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金瑞 《发展研究》2014,(10):107-108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和社会资源集聚的主要载体,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龙头、支撑、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南平中心城市建设经历了大规模旧城改造到拉开城市框架、加快新区建设等变迁过程。从横向对比来看,南平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中心城市的差距越来越明显,集聚功能偏弱,发展空间受限,并成为制约南平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引擎,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外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些经验做法很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对国外发展成熟的典型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做法的分析,将国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期为中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创新型城市提供经验支持,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中心城市有特定的基本要素,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需要一定的机遇和条件,科学的战略定位,是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黄静波  李纯 《经济地理》2011,31(10):1645-1650
以湘粤赣边界省际区域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城市中心性模型基础上,对郴州、韶关和赣州三市的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测度和比较。通过进一步对三市的各行业区位商计算,发现要将郴州市建设成为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前还存在城市中心性较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教育、科技还较落后等问题,并就该战略设想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网构建对河南城市辐射场空间格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建设最直接的空间经济效应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进而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借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场强模型对河南省2004和2011年中心城市辐射场强运算的基础上,对各区域的空间场能进行比较与分类,继而依据场强取大原则对各城市的腹地范围进行划分。研究表明:随着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和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各地区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场能均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地区间空间分异特征还较为显著,中心城市及邻接地区的场能较强,中原城市群地区高于外围地区,豫东平原地区高于豫西山地区;腹地划分显示郑州以其优越的交通优势和较强的综合实力而在腹地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多数城市的腹地范围与行政区划存在较大的偏差,由此认为按照腹地原则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或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都市区建设是世界中心城市发展的主要选择,中心城市能级越大,都市区建设步伐越快。无锡区域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相对较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因。实施都市区发展思路,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级,将多主体、多层次城市发展主体纳入统一的区域都市体系之中,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区域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中心区域内民用、商业用户的区域和专用的中低压调压站,分析了燃气调压站的几种常用设置方式的特点。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用地日趋紧张,造成实际设计工作中燃气调压站选址的困难,因此对燃气调压站的设置方式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推荐适合城市中心区域的燃气调压站设置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西进"的大趋势下,重庆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作为西部大开发"领头羊"及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够增强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裂变力。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但可以提升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凝聚成渝经济区在中西部的向心力,而且还可以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