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可持续生计是一种新的发展方法,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思路,可持续性生计框架能提高我们对生计的理解,特别是对贫困人口生计的理解.本文对国内外研究可持续生计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重点阐明了可持续生计概念,可持续生计的框架和指标,以及可持续生计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各个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有机相连,成为城市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许多企业和众多新生代农民工都面临用工与就业的严峻考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就业能力是决定其就业的核心与本质问题。文章采用Fugate(2004)对就业能力的划分,从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人力和社会资本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和离职问题的分析框架:就业能力无法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就业能力虽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但由于企业无法满足其基本诉求,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离职频繁。基于此,提出对未实现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应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新民工自我管理,提升其就业能力,进而实现就业;对已实现就业的新民工,应建立组织支持契合,积极开展指导关系项目,降低其离职倾向,在实现稳定就业的基础上实现优质就业。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对于可持续生计之研究已达一定深度与广度。概括起来,研究内容主要有可持续生计框架之研究、可持续生计影响因素之研究、不同生计之比较研究、特殊群体之可持续性生计研究四类。综观这些研究,除有学者已提出的不足之处外,仍有以下问题:囿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因而缺乏与可持续生计密切相关问题之探讨;只探讨合法生计,忽略违法生计之研究;在可持续生计研究中,强调政府之积极义务,忽视政府之消极义务之研究。  相似文献   

4.
开展农户的可持续生计研究,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和框架,并对国内外有关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做了简述,然后从农户的生计资本、脆弱性环境、生计策略三方面对有关农户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做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研究未来应该注重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新生力量,其在城市务工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发展需求.目前,由于二元社会结构等原因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权面临种种困境.必须试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其发展能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怀,并从立法、执法、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的角度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权.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与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访谈,收集出重要的、能体现农民工相关就业能力评价特征的指标,确定农民工大致的就业能力测量的维度,然后对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124份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得出最终的就业能力测量维度和权重,从而构建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七因子测量模型。该模型由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提升能力、积极性与敬业度、工作搜寻能力、工作经验、法律意识、职业技能七个维度构成。最后,文章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水平进行分析并结合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给出了其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使其顺利实现创业梦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培训为例,在剖析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和谐的新生代农民工员工关系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文章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员工关系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工员工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心理契约为切入点,提出构建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和谐员工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江西省南昌、九江企业实地调研资料,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青睐于第三产业,对收入要求较高,看重工作的稳定程度,青睐就业机会多的地区。而不同年龄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具体行业偏好趋向平均化,对就业地域选择趋于多样化,对就业要求趋于现实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内部因素,我们认识到他们心理抗压能力偏弱,未来规划和职业技能需求不清晰,职业认同感不高。基于此,文章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提出了三点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玉辉 《发展》2023,(3):53-54
<正>在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新形势下,时代赋予新生代农民工以更加多样化的就业创业意愿,这就需要职业培训机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和就业创业意愿,通过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提高更加优质的服务。一、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二十世纪80或90年代出生而在城镇就业创业的农民工群体。  相似文献   

11.
农地权益实现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农地权益参差不齐,具有非生产性、非统一性、非公平性特征.基层政府应公平农村土地代际分配,通过确权、登记、颁证和土地物权债权化,保障和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土地财产权益.输出地和常住地政府应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纳入公共预算,以就业和住房问题为核心,发展农村“两后生”职业教育,分类分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工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四川省绵阳市新生代农民工为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并探索解决思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保证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保险法规落实,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参保面;重视农村文化、教育发展,强化农民工的知识、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就业还存在竞争力不足、就业信息渠道有限、就业起点与自身理想差距较大、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必须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权为指导,通过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就业培训机制、拓宽就业信息渠道等措施,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问题,提高劳动力水平,促进经济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钰 《开放导报》2012,(1):33-36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新生代农民工相比上一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总体上有所提高,但是相比城镇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依然较低。政府应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的补偿教育体系,通过流入地政府提供补偿教育培训、建立技术工种认证体系,把新生代农民工阶层转化为技术工人阶层、发放教育培训券,扶助成人教育、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防止农民工身份代际相传这些系统化的努力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一个特殊群体,而新生代农民工又作为该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住房问题上,他们既和农民工群体有着诸多的共性,同时又有着自身的许多特点,反映到住房行为的方方面面,而值得我们关注的,其实是新生代农民工们特有的住房需求。文章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成都市成华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的数据,对在成都市成华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需求进行重点的研究和讨论,对新生代农民工最新的生活现状、行为偏好、住房需求、市场与该群体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为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打开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频繁离职问题,引起了社会、企业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不少研究只是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价值观的部分特征,而对其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作出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价值观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因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有子女等情况的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价值观中的成长与能力、独立与地位维度与离职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并尊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价值观的差异,满足他们在工作中的个性需求,并规划完善好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从而避免离职倾向和离职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生计理论在如何调动贫困、弱势群体自我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其对自身能力的建设,提高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同时,可持续生计理论是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传统问题,因此也得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这就为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生计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威 《中国经贸》2014,(23):106-107
作为目前我国农民工大军中的主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助推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是民营企业立足的根本。近年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日益缺失,员工忠诚度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以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为例,在研究调查及实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及员工忠诚度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忠诚度现状及企业忠诚度管理的现状。针对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员工忠诚度低下的现状及忠诚度管理的困境,从理念层和制度层的角度出发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忠诚度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连片特困地区仍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其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生计资本的理论基础,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例,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农户家庭致贫原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贫困现状表现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匮乏。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及风险冲击对农户的金融资本(收入)影响显著。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应以生计为重要导向,促进农村居民生计资本的增长,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提高扶贫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身份构建遭遇困境,经济收入低,"住房问题"难解决,归属感缺乏,一定程度受歧视,权益保障缺失,犯罪率较高。文化差异对城市身份建构影响较大,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影响新生代农民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交往和婚姻选择,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效度,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权利及思想的表达,导致体制歧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身份建构的路径:了解适应城市社会文化,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城市社会沟通能力,清除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