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开展农户的可持续生计研究,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和框架,并对国内外有关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做了简述,然后从农户的生计资本、脆弱性环境、生计策略三方面对有关农户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做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研究未来应该注重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在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指导下,构建以可持续生计能力为核心框架的评价模型,并通过河南省四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生计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分析,找出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生计能力提升的脆弱性所在,提出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改革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对于可持续生计之研究已达一定深度与广度。概括起来,研究内容主要有可持续生计框架之研究、可持续生计影响因素之研究、不同生计之比较研究、特殊群体之可持续性生计研究四类。综观这些研究,除有学者已提出的不足之处外,仍有以下问题:囿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因而缺乏与可持续生计密切相关问题之探讨;只探讨合法生计,忽略违法生计之研究;在可持续生计研究中,强调政府之积极义务,忽视政府之消极义务之研究。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生计方法是社会组织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章以香港PCD投资扶持广西凤山县可持续生计发展项目为例,运用极差标准化、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以生计资本为基础单元,对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揭示了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项目村整体生计资本状况不充裕,由于有PCD项目农村小额信贷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相对富裕;(2)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更丰富的农户倾向于选择非务农的生计活动,而自然资本丰富的农户更多地愿意从事农业生产;(3)PCD项目推行以集约化、扩大化、移民、可持续发展等生计策略来推进项目村可持续扶贫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许音 《魅力中国》2014,(15):37-37,39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让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是我国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清晰了解影响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障碍有哪些.方能对症下药。本文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定义、现状给予介绍,并重点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如何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保证和维持职工生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以东北国有林区职工为对象,利用2021年320份的调研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OLS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类型生计资本对职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职工生计资本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存在极强关联关系,且不同类型生计资本对职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其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金融资本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不同生计策略下生计资本对职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此外,生计资本通过主观福祉(生活满意度)影响职工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黄河水库的开发,水库移民人数逐渐增多,移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出来。可持续生计是新时期移民安置目标,是履行政府职责、保障移民权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对黄河上游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在可持续生计的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设施、教育和就业、市场结构和金融资本支持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医疗设施建设;扩大教育投入,提高就业率;依托优势产业,加大对新兴产业政策扶持和加大金融环境建设,提高金融资本使用率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连片特困地区仍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其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生计资本的理论基础,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例,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农户家庭致贫原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贫困现状表现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匮乏。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及风险冲击对农户的金融资本(收入)影响显著。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应以生计为重要导向,促进农村居民生计资本的增长,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提高扶贫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失地农民"三无"的生存现状,文章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剖析了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内涵及其关键特征,揭示了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局限性。针对当前补偿安置模式的现实困境,剖析了开发与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才是真正实现可持续生计的现实选择,并以"三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参与,从更新生计观念、完善职业培训机制、转型社会资本和规范企业组织机制四个层面,提出了开发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生计理论在如何调动贫困、弱势群体自我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其对自身能力的建设,提高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同时,可持续生计理论是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传统问题,因此也得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这就为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生计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参与者,解决他们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对于提升城市化质量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邯郸市城中村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资金资本状况的调查,采用DFID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现状良好、信心较强,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实施的扶贫方面具有重大决策意义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我国精准扶贫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何做到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给予困难户有效的帮助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此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点,对于解决失去原有土地的农户该如何解决生计也有明确规划,浅析易地扶贫搬迁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面临的问题,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找到出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颜燕芬  郑逸芳 《科技和产业》2022,22(11):107-112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焦点是农民生计问题。农民生计资本是影响其生计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的数据,获取3213个有效样本,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民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影响的地区差异性。研究发现:①物质资本(家用汽车)、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金融资本(家庭经济状况、商业医疗保险)对农民选择非农为主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资本(社会交往、政治参与)则呈现显著负向作用。②社会资本(社会信任、政治参与)对农民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在4个地区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其余3类资本在不同地区间影响差异大。基于此,从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方面提出解决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探索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的协调发展,对实现海洋强国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舟山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旨在为舟山市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2011—2020年舟山市两区两县两系统耦合协调度都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其中,2011—2016年,海岛旅游产业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水平呈显著增长状态,2017—2020年,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缓慢增长,但最终舟山两区两县均达到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生计资本是西藏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基础与核心,在评估西藏农牧民家庭生计资本现状的基础上,将西藏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分为以牧为主型、以农为主型、以副业为主型和混合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西藏农牧民家庭可持续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具体影响,提出了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优化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离土与离乡:西部山区农户的非农兼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SLF),本文发展了一个农户模型,阐释了在多重不完全市场条件下,农户的资本禀赋包括人力资本的分布特征和金融可及性等,如何决定农户参与两类不同的非农兼业活动。基于陕西周至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高人力资本水平是外地打工兼业的关键因素,而本地非农经营兼业还要求农户具备较高的物质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等。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改造通常导致居民生计资本的剧烈波动,尤其在城中村有多民族聚居时情况会更加复杂。为此,构建一种适合城中民族村居民的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该体系在以往5种生计资本的基础上纳入民族文化资本,同时兼顾城中村改造前后生计资本可能发生的变动。针对北京市门头村的研究发现,经过城中村改造,其居民生计资本的总体差异较小,但各类资本之间相差较大,这一特点在不同自然村和不同民族的生计资本结构中也有所体现。研究表明,做好城中村改造的后续工作,加强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培育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以及增进多民族文化认同是提高城中民族村居民生计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连片特困地区依旧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其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可持续生计理论分析框架中的生计资本理念,为清晰地呈现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状况、致贫因素和治理策略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文章以赣南原苏区为例,基于生计资本视角下,对该区域的多维贫困状况及复杂的致贫机制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9.
基于扎根理论,以拉萨达东村为例,探析西藏农牧民旅游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西藏农牧民旅游生计的可持续性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主观影响因素为农牧民心理认知,客观影响因素为农牧民生计资本、组织与制度转变、脆弱性背景。(2)在政府主导的援藏、扶贫等政策的支持与作用下,影响西藏农牧民旅游生计可持续性的客观因素不断得到完善,相较之下,主观因素成为影响现阶段西藏农牧民旅游生计可持续性的关键。(3)除主客观因素外,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水平也影响西藏农牧民旅游生计的可持续性。(4)只有建立“志智双扶”机制,不断加强主观认知、优化客观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才能实现西藏农牧民旅游生计的可持续性,防止返贫,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实现贫困人口务工就业作为脱贫攻坚时期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方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时期,同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研究贫困人口务工就业意愿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本文从可持续生计和社会学习的角度建立二元 Logistics 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与社会环境对贫困人口务工就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贫困人口的生计资本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影响贫困人口务工就业意愿的关键资本。同时,在社会环境中,贫困村的务工就业氛围对贫困人口的务工就业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时期,鼓励贫困人口务工就业措施更应聚焦贫困人口的类型特征,以实现政策的精确和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