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缅甸自1988年对外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其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中缅经贸合作多年来发展良好。2015年以来,缅甸内政外交发生较大改变,这对中缅经贸合作有一定影响。长期来看,中缅两国在能源、对外投资引进和农业等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捷克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中捷两国贸易投资合作历史悠久,加强两国贸易合作符合两国的战略利益。本文对中捷贸易现状以及基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贸易互补性进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增加对捷克进口和基础设施投资、推动贸易平衡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20年是中国与缅甸建交70周年,中国长期保持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重要投资来源国地位。2019年中国和缅甸进出口额达1289.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5%,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4.
缅甸是中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邻国,中缅关系的友好稳定对于两国利益都十分重要。虽然近年缅甸国内民主化进程使得中缅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一些中资项目受到影响,但是中缅关系整体依然稳定,经济合作整体依然前景光明。中国未来在对缅加强合作方面,需要适当加强公共外交和民生外交。  相似文献   

5.
林锡星 《大经贸》2003,(12):88-88
中缅贸易关系源远流长.早在1954年,两国就签订了第一个贸易协定,1971年两国新签的贸易协定规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20世纪70年代起,缅甸每年派贸易代表团参加广交会,中方每年参加缅甸珠宝交易会.中缅经贸关系涉及双边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和劳务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境外     
7月26日 缅中签订铜矿勘探开采合作协议 中缅两国有关方面当日在仰光签订铜矿和其它矿勘探合作协议,迈出两国矿业勘探开采大规模合作的第一步。 根据中国海南佳亿机械进出口公司与缅甸矿业部勘探局签订的协议,中国公司将在缅甸实皆省和克钦邦进行铜矿和其它矿的勘探开采。这是中国国土资源部和缅甸矿业部2001年签订两国矿业合作备忘录以来进行的第一个大型矿业勘探开采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7.
中韩贸易关系前景与展望田夫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后,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中韩贸易在各自的对外贸易中己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是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两国在贸易、投资和劳务合作上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中韩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东南部接壤中国新疆,北邻俄罗斯,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哈萨克斯坦经济以石油、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中国已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而哈萨克斯坦则是中国在中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在欧亚地区的第一大对外投资目标国,2022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9年,也是中哈两国建交30周年。本研究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哈两国在畜牧业贸易、科技、投资经营等合作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得出中哈两国畜牧业合作的重要条件、优势与潜力、劣势和威胁,并提出中哈两国农业合作发展策略与建议,为中哈两国畜牧业高质量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1950年6月8日,中缅两国正式建交。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西方国家对缅甸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中缅两国关系继续保持友好发展。25年来,中缅双边贸易合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缅甸民主化改革浪潮下,中缅双边贸易合作面临巨大挑战。基于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地缘经济互补优势,未来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吴萍  段万春 《商业研究》2008,(1):119-122
货币在各国间兑换的无障碍是GMS国家贸易便利前提条件。目前在中缅两国之间正常贸易和经济合作中都存在着货币兑换障碍,该状况的存在对外贸易、投资等构成一定的危害。为此要了解缅甸金融和外汇管制的状况和导致货币竞争障碍的重要原因,采取相关对策,促进中缅贸易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企业在缅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投资争端也频频发生。中资企业在缅投资争端的解决可以依照中国-东盟多边协定、中缅双边协定、中缅两国国内法来解决。然而,中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不够健全、外交谈判及磋商有较大的局限性、缅甸国内法治环境较差、中国国内法对中资企业海外投资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现有的争端解决途径无法有效解决中资企业在缅发生的投资争端。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中缅投资协定》相关条款,协助缅甸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并加大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法律保护力度,从而为中资企业在缅投资争端解决提供规则、机制、程序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北方经贸》2021,(1):32-33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各国积极寻求区域合作机会,以期获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红利。“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国和缅甸作为区域经济合作体内的两个国家,双方经贸往来日趋频繁,贸易成果日渐显著。深入分析中缅两国边境贸易的发展现状、基建、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制约问题,促进经贸发展,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速优化贸易结构、解决贸易不平衡;加强政策沟通、促进政治互信。  相似文献   

13.
正中韩两国于1992年8月正式建交,同年9月两国签署了贸易协定。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而韩国也已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国。2012年5月2日,中韩两国共同  相似文献   

14.
温志桃 《现代商业》2020,(11):74-75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2013年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飞速发展,2018年中国成为泰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市场,是泰国的首要贸易伙伴[1],遇到无法避免的税收问题,因此中泰两国的国际税收合作对于推动两国经贸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自贸区背景下中泰税收合作的必要性,分析当前中国和泰国已经实现的关税和所得税领域的合作现状,指出两国仍存在主要税制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不利于两国税收合作的开展,进而提出中泰国际税收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15.
1993年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日本已连续11年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使中日双方的经济互补关系得以充分体现。但中日贸易关系和现状喜中有忧,两国贸易磨擦频发,日本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等都影响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合作与发展,两国唯有不断增加沟通交流,加强协调协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进一步挖掘、深化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才能实现贸易繁荣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对缅甸的投资存量不断上升,而流量却出现剧烈波动和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对缅投资受阻.缅甸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和对中国投资的阻挠是其中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发现,缅甸NGO乱象、西方国家支持、NGO在缅甸的影响力扩大是中国对缅投资受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蒙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蒙古第一大投资国。目前,中蒙两国贸易投资现状是:进出口总额连创新高,两国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双边贸易和投资领域广泛,形式多样;贸易和投资领域过于集中、结构失衡;投资主体单一,经贸和投资风险增加。基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视角,通过贸易和投资方式高级化、有序促进产业转移、全面开启新兴产业合作、深化金融合作等制度规划,将有利于进一步加深两国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加速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自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中日互为第一、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是我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两国经贸关系由单纯货物贸易往来发展为货物与服务贸易、相互投资、技术合作并举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形成了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局面,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成功访问日本,两国领导人就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共识,为中日经贸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和广阔空间。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日本的主要食品出口国。中日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线长达2185.7公里。从古老的“西南丝路”到现今蓬勃兴旺的中缅边贸,两国通商贸易从未间断过。 (一)中缅边境贸易的历史 中缅边贸由来已久。古代的“西南丝路”(又称“五尺道”、“僰道”),其中的一段就是由云南的滇池经永昌、畹町到缅甸的勃生,这可以说是中缅边贸的最早开始。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缅边贸处于基本停滞的状态,如果说还有一些贸易的话,那就是殖民者通过边贸口岸将鸦片等运入中  相似文献   

20.
郭莉 《国际贸易》1995,(8):9-11
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在我国整个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目前,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成为日本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两国在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资金合作等领域也都进行着有诚意的合作。对此,双方都予以很高的评价,一致肯定它对两国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