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非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是因为股权稀释后产生大量的中小股东,且中小股东的权利未得到充分保障所致。本文阐释了两类"内部人控制"问题,分析了股权结构影响"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机理,认为股权结构越分散越容易出现代理型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股权结构越集中越容易出现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内部人控制问题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对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定义、产生机理及深层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治理的角度,提出了内部人控制问题治理的新思路,同时提出了相关治理措施,为企业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吴华明 《商业科技》2009,(30):12-13
本文首先提出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然后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该问题下“内部人”的控制方式与特点,最后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朱继祥 《现代商业》2012,(36):266-267
"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与公司的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导致独立于投资者的经营管理人员实际掌握了公司实际控制权的一种现象。文章叙述了"内部人控制"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会计学角度对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韩伯棠  方伟  徐春杰  王栋 《商业时代》2007,(29):60-61,65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从产生条件、实现途径以及基本特征三个方面选择相应的指标,将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严重程度指标进行区分,设置每一指标的取值范围以及反映的内部人控制的严重程度,提出了分级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
秦军 《市场论坛》2006,(10):85-87
内部人控制是现代企业中的一种现象,文章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内部人控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综合说明了内部人控制对企业经营的利弊得失,指出内部人控制弊远大于利,最后从并购角度提出了避免内部人控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唐健 《北方经贸》2003,(4):14-16
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存在的问题 :股权结构国有股一股独大 ,内部人控制问题及代理问题严重 ,不利于公司建立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对策 :优化股权结构 ,有效控制内部人控制问题 ,规范上市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向现代企业制迈进的同时,其"内部人控制"问题日渐突出.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国企改革过程中,还没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约束监督机制,致使经营者有充分的条件去实施"内部人控制".因此,解决"内部人控制"现象还得从其根本原因入手,即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健全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曾华  唐亦飞  沈雁 《商业研究》2003,(17):126-12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内部人控制问题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但代理理论解释不了内部人控制问题,会计委派制解决不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只有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在优化对内部人的激励机制的同时,建立对内部人的规范有效的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径伟 《现代商业》2007,(26):243-243
人力资本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主导因素,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本文就如何搞好公司治理中的人力资本管理提出了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公司"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问题严重,机构投资者是公认的待验证有效解决机制。本文从股权集中度出发,以2015、2016年沪深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提出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利于完善公司股权结构、机构投资者持股通过完善公司股权结构提高公司业绩假设,证明机构投资者通过改善公司股权结构促进了公司业绩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一股独大"及"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与业绩。由此提出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遏制投机行为、构建机构投资者主导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内部人控制问题是行业商会这类中间组织面临的组织治理失灵现象之一,作为非营利性互益性会员团体组织,内部人控制协会问题的产生既有深层次的理论原因,又有现实基础。行业协会的治理既需要职业化经理人的努力付出,来争取社会合法性,但如果秘书长权利过大,可能对协会的健康运行造成不利影响。文章以粤浙两地的实际调研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内部人控制协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现行我国国有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股权结构国有股一股独大且股权高度集中,内部人控制问题相当严重,不利于构筑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调整优化股权结构,有效控制内部人控制问题,构建对经营者高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敏楼  宗颖 《江苏商论》2006,(4):118-120
新古典理论在完美信息的假定下,认为通过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结构可以有效实现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一致。由于现实中的信息不对称,内部人控制是现代大企业股权分散情况下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西方国家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造成的问题相对较小。由于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有着自己的特点。本文分析了产生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主要原因,认为减轻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林彩萍 《致富时代》2011,(7):121-122
由于市场机制和企业的转型,内部人控制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产权分离和外部人的监管不力,制度的不完善,信息的不透明,内部人或者是代理人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不顾出资者的利益最大化,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损害了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该文通过探析内部人控制的定义以及其问题形成原因和危害,从而初步总结如何完善相关制度,从人本管理和财务目标角度,着重提出建立财务总监制度和相应激励方式来应对内部人控制问题,保护出资者的利益、企业的整体效益,以及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6.
当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失效之后 ,产生的主要问题是商业银行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因此 ,目前我们要解决的是 :如何防止商业银行中的内部人控制。而激励机制是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要从内部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刘强  栾杨 《北方经贸》2013,(5):123-124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使得内部人控制现象客观存在,这种现象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首先对内部人控制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阐述了内部人控制的表现形式,并找出了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指出,企业经理在工作时一般不会像业主那么尽心.为此,应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以确保投资者收益,防止其被企业"内部人"侵吞.但已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运行过程中却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这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中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产生了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中出现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又使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引发国有资产流失可能性增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和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股权泛化条件下的内部人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韬  李梅 《财贸经济》2005,(2):28-31
普遍认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一股独大,我们对此提出异议。本文首先利用博弈论和实证结果指出股权集中度与内部人控制强度是负相关的;然后通过实证研究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内部人控制,以及公司治理效率,说明中国的情况似乎与上述规律相反;最后提出了股权泛化的概念,证明由于股权泛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际上没有大股东,其内部人控制极其严重是股权集中度与内部人控制强度负相关规律的必然表现。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没有大股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