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基于2012年武汉市调研数据,对样本地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对其城市融合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伤保险对城市融合的作用根据个人的经历而变化,实际上只有那些遭遇过工伤事故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对城市融合的正向影响才显著。另外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因素,结果发现,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变大;相对于制造业和零售、住宿餐饮业而言,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更低;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业的农民工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更低。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文章对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的覆盖率,从而加强其城市融合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2年武汉市调研数据,对样本地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对其城市融合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伤保险对城市融合的作用根据个人的经历而变化,实际上只有那些遭遇过工伤事故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对城市融合的正向影响才显著。另外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因素,结果发现,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变大;相对于制造业和零售、住宿餐饮业而言,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更低;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业的农民工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更低。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文章对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的覆盖率,从而加强其城市融合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有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是分位存在的.本篇文章中针对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越是城市融入度高的农民工对医疗保险越是重视,也就越看重医疗保险是否能够满足自己在城市中的生活需要.因此,农民工融入城市还是直接受医疗保险影响的.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身份转变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抉择和生活理想的确定,影响其生活品位的提升,成为阻碍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民工的此类心理障碍主要有过客心态、适应不良、情感支持缺乏、自卑心理、攀比心理、妒忌心理、恋旧心理等。  相似文献   

5.
金晶 《时代金融》2013,(27):171
农民工的许多消费购买行为决定了农民工在城市的地位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困境。消费行为的格格不入、消费观的差异决定了城市人对老一代农民工的歧视;新一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却与城市居民相差无己,或许这也是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很好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农民工分为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是指80年代以前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是指80、90年代的农民工,由于城市生活便利、工作机会易得、福利保障较好以致大多数农村户口居民想通过自己努力,在城市定居从而转化为城市户口,这个过程就是农民工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孙斌  刘雯 《中国外资》2011,(19):200-200
在我国整体劳动力市场发育并未完善的背景下,第二代农民工的上述就业偏好将极大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第二代农民工相比较于父辈,已逐步形成城市生活的习惯。其在接受教育程度上普遍高于第一代。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应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配来完成。然而,考察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发现,上述方式并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随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廉价的农民工工资低下,劳动没有尊严。它是一种极具说服力的示范效应和传导效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拉低并减缓了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上涨速度。因为农民工与城里人在用工机制上基本具备了无障碍的替代效应。对于普通工人而言,谁不干谁走人,空缺自然有不挑剔的人(包括下岗者或农民工)来填补。  相似文献   

8.
《金融博览》2010,(22):2-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随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廉价的农民工工资低下,劳动没有尊严。它是一种极具说服力的示范效应和传导效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拉低并减缓了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上涨速度。因为农民工与城里人在用工机制上基本具备了无障碍的“替代效应”。对于普通工人而言,谁不干谁走人,空缺自然有不挑剔的人(包括下岗者或农民工)来填补。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本文分别依据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测量广州市城市化水平,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经营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及赢利水平普遍低下等因素的制约,对支农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任何养老金体系的问题都有两面,中国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是既需要检讨设计问题,还需要正视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乡发展的推进以及新一代产业整合与人力资源的调整,现今中国的城市外来务工者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群体。本文根据世博会背景下的调查数据,对上海目前域市外来务工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世博会背景下城市外来务工就业劳务现状,着眼于外来务工群体进行人力劳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疏导,提高其产能效率,以及完善农村创业后勤体系,提出建立一个疏导与引导外来务工就业的完善系统。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为城市做出了许多贡献,但他们却没有享受到与贡献对等的权利。党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但侵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让农民工和城市人一样平等享有合法权益还任重道远。为激励政府把做好农民工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有必要把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农民工进城务工,广大农村也随之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特殊家庭群体——留守家庭。这类家庭由于青壮年流出,只留下妇女、儿童、老人孤守家庭,生活困难,需要社会广泛关注。公共管理机构应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感,关注留守家庭问题,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向广大农村的留守家庭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从而保证农村的家庭成员们过上稳定且有保障的生活,进而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7年家庭收入项目调查数据(CHIP2007)考察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进城务工家庭消费结构是否以及如何随进城时间长短而变化。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乡城移民家庭消费结构与进城时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进城时间越长,家庭消费结构层级越高,但边际影响是递减的;此外,家庭收入是影响乡城移民家庭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户主的性别、婚姻状况和工作所在行业种类将显著影响乡城移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分位数回归法估计结果表明家庭消费结构与进城时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6.
For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migrant workers' remittances comprise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The most important macroeconomic requisite for inducing remittances through official channels is a realistic single rate of exchange for the currency of the labor exporting country. Convenient facilities for holding remittances in approved foreign currency accounts with banks in the country of origin are another useful incentive for attracting migrants' funds. In addition, policies must be formulated to ensure the optimal use, sectoral and regional, of cash remittances. There is a choice between consumption, saving, and investment. Generally, remittances have contributed little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most labor exporting countries. This reflects the lack of a coherent policy to mobilize the savings from remittances into productive investment. The 1st priority, given the lack of financial and managerial skills in many migrant households, is the creation of a specialized institution or specialized units within existing banks for remittances. It is important as well to ensure that remittances are utilized to inculcate a savings psychology among recipients. Thi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contractual savings schemes and the linkage of savings to credit facilities. Such measures are contingent upon an adequate spread of banking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appropriate intermediate financial technology in the labor exporting countries. Institutional banking will have to adapt lending procedures to the viability of projects rather than to the availability of collateral. Advantageous interest rates in rural areas are also necessary to redress the urban bia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经典理论假设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行为及保险需求,并基于2007年武汉市的调研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对样本地区农民工财富积累水平与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农民工城市融合过程中存在保险需求悖论:随着融合阶段的推进,农民工对保险的需求随财富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还发现,收入水平有限、制度认知不足、权力意识的缺乏与制度设计不合理是造成融合初期农民工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现行城乡非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及"社会比较"心理是导致融合后期农民工社会保险需求仍然较强的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中的新兴群体,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制度和立法等原因,他们的各项社会保障基本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如今单纯依靠提高工资待遇和改善劳动条件已不足以解决当下用工短缺难题,关键是要加大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确立其对城市的"归属感"。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其权益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Ulrich Beck's theory of risk society has been criticised because there is lack of empirical evidence. By comparing people with different life contexts and experienc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how these people view risk, and if ‘new’ risks are perceived differently by different groups in society. Five focus‐group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in Sweden, in 2004/05, with people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people with a foreign background and experts. The groups consisted of four people each and lasted for two hou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ew’ risks are not something people worry about; ‘risk’ is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life context. This indicates a traditional or at least modern way of viewing risk, and contradicts the idea of a reflexive view of risk. However, a division between the urban versus the rural‐migrant groups appears: the expert‐urban groups show a more global—fatalistic strategy to handle of risk, while the rural—migrant group shows a mor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risk, where control and the local context are in focus.  相似文献   

20.
李明  郑礼明 《金融研究》2021,490(4):111-130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回流趋势显现以及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如何促进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正成为众多城市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撤点并校”政策外生冲击,结合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95个地级市层面特征数据,实证研究了户籍地教育公共品供给状况对流动人口回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户籍地教育公共品减少显著阻碍了流动人口回流,减少幅度越大,阻碍越严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阻碍倾向不分户口类型,但对家中有男孩、家庭规模较小的流动人口更加明显。引入代际视角后的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公共品减少增加了流动人口家庭中适龄入学儿童迁出户籍地的概率,教育公共品供给影响两代人的迁移。上述结果意味着,改进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优化公共品供给布局,有助于破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应成为未来城市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