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用系统性思维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不对称、高风险、缺少抵押品及管理体制落后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归结到企业自身缺陷和金融机构过高的运营成本上。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为中国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芸 《中国经贸》2009,(14):108-109
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本文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导致“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下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和融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以及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两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多年来未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不断创新金融政策。文章针对金融机构天平失衡;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金融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单一;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加快调整、出台创新金融政策,严格落实融资新举措;强化银企对接,建立良好互信关系;完善相关法律,创新金融体系;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发挥信用担保作用,以求破解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记者日前从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解决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增强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对接,推动担保机构、贷款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辽宁省中小企业厅牵头、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和辽宁银监局等共同参与主办的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银企对接大会,于7月13日在沈阳召开,大会同时表彰了2006年度辽宁省诚信企业。以此为契机,7月13日被确定为辽宁中小企业融资日。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由于受自身规模较小、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信贷结构失衡、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后、企业征信系统不完善等因素影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引导,加大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力度,完善多层次、多元化融资体系建设,健全企业征信系统,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增加中小企业融资供给。  相似文献   

6.
江西:股权质押企业融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更加尖锐,这些企业融资的迫切需求和金融机构贷款的供给之间出现了“信息鸿沟”,由此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资金供需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江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行业分散、收益不稳定、抵押条件不足、存在一定风险等原因,多年来一直面临融资难等问题。而融资难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何合理的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于解决融资难问题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实证分析对比了各类评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bagging集成算法具有较低的错误分类率,能更好的适应中小企业信用评估。  相似文献   

8.
林俐 《改革与战略》2012,28(11):103-105,124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存在着比重低和期限短的特征.文章认为,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经营权垄断下的规模歧视、技术落后下的供求失衡是产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文章提出化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路径就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和信用平台建设、健全金融机构体系、鼓励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创新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视角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职能,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中小企业创新并探索多种融资方式,才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汉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94-96
针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信息不对称这一根源性问题,文章认为只有联系西方的现代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化解制度约束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提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敏 《改革与战略》2011,27(2):82-84
"三农"经济发展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作为民间金融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给我国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新的力量。但因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政策及自身原因,给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困扰。文章总结了小额贷款的国际起源和小额贷款的主要模式,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意义、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同时,认为应运用适当的企业文化及激励机制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金旺 《改革与战略》2012,28(1):167-170
文章认为,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决定了浙江未来经济发展前景,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出路在于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融资难问题最为突出。文章指出,仓储金融作为仓储和金融交叉的金融创新,辅助商业银行开展动产担保贷款,在浙江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通过对担保动产的优先选择实现银行"绿色信贷",形成浙江产业集群与仓储金融良性互动机制,助推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从而转变浙江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干预企业信贷体现了多元利益驱动下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竞争。本文首次同时结合财政激励、晋升激励以及腐败考察了政府利益对企业信贷规模、成本以及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利益会对企业贷款特征产生u型影响,其中财政激励对企业贷款特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最大,晋升激励和腐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相对较弱。进一步检验发现,政府利益给予国有控股企业的信贷优势表现在:财政激励会降低贷款利率和延长贷款期限,晋升激励会设定隐含的贷款利率上限,官员腐败程度的加深会引致贷款规模、贷款利率以及贷款期限先于非国企达到最值。基于金融危机的外生冲击分析表明,危机后地方政府较少因晋升激励和腐败干预企业信贷决策。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集群正式融资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 《改革与战略》2010,26(3):150-152,163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正式融资情况不容乐观。但中小企业聚集成群后,会对中小企业的正式融资产生积极影响。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利于这一效应发挥的障碍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集群正式融资创新,这就需要强化中小企业集群产业关联,建立诚信合作的集群文化,健全和完善为中小企业集群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建立场外市场,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最新数据,对北京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北京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一般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共性,还有区别于国内其他地区差异性的、具体的融资特性,这在解决其融资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而在区域集中地区研究银行信贷的供给机制将成为解决北京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的切入点,这期待一种新的金融契约,形成一种支持区域集中地区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银行资金供给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有价值的有形抵押资产,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等因素考虑,不愿意为其借贷资金。处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等技术优势,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一环。文章分析了现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中政府的角色,阐述了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合理定位以及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合理介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相似文献   

17.
信用公示与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开亮  李美中 《改革与战略》2010,26(5):165-167,171
信用缺失是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阻因之一,也是制约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顺利推进的重要“瓶颈”。文章认为,信用信息难公开、传播渠道不通畅所导致的失信成本过低是中小企业信用行为失范的最深层原因。文章最后提出,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健全中小企业信用度测评体系、建立企业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信用信息库、畅通信用公示渠道以及加强信用公示立法是构建中小企业信用公示体系、促进中小企业诚实守信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支持(DFS)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开发性金融原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DFS)的机理、经济效用和运作流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使中小企业获得潜在外部利润、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性边界、减轻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9.
陈伟 《特区经济》2014,(1):62-63
我国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控制普遍存在着信贷风险评估建设滞后、贷款类型单一、贷款审查制度欠规范、缺乏针对小微贷款风险控制机制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微型贷款的成本较高、银行缺乏信贷风险控制思想、小微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不健全等原因所造成的。针对小微企业不同的信贷风险类型,运用各种风险防范手段,严格控制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的创新优化思路,并从经营管理思路、贷款营销、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后管理方面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对策。本文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力求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小微贷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其他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Using a survey of Vietnames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 conducted during 2005–20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cess of applying for a formal loan and the level of satisfaction (credit needs) obtained by SM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banking relationships and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re important factors when applying for and obtaining formal credit. However, positive measures of firms' financial performance, such as a high return on assets score and sales growth,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hether firms obtained credit.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Vietnam were found to depend too much on collateral assets in assessing whether to supply credit to an S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