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上升,并且出现了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巨额顺差,这是否说明中国在高新技术已经赶上美国?中美在高技术产品领域的贸易互补的结构是否发生实质改变?通过借助合理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并分析中美高科技产品双边贸易的分工性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存在巨额顺差,但是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还比较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分工正向产业间分工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文化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7~2008年数据对我国文化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对文化贸易总体及文化商品贸易、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算。我国文化贸易存在结构不合理,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贸易方向过于集中,文化贸易的经济动力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高附加值的创意型文化经济的发展,拓宽文化贸易的区域范围以及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推动文化贸易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和掌握中日贸易的发展潜力及其走势,对于改善和推动中日两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运用贸易数据和指数测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日贸易的现状和贸易商品结构、RTA指数、TCI指数、贸易和投资结合度指数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中日贸易商品结构具有高度的相同性,产业内贸易比重较高,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巨大,贸易走势趋于上升扩大。加强中日经贸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两国的比较优势和经贸共赢。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弱,部门结构不合理制约着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乃至货物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中美两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及货物贸易的竞争力进行测算,并通过回归检验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思路,即层次递进,重点突出,优先发展金融、运输、保险、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得到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的特点是贸易不平衡,接普利用Aquino指数对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度,井利用AE法对其类型进行了分析,得到目前中美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中美两国贸易效率和潜力以及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提高中美两国贸易效率以及挖掘两国贸易潜力。为此选取了2007~2015年中国与16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时变衰减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5年中美两国进出口贸易效率在0.7~0.85之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效率在0.9以上,都高于0.5~0.7的平均贸易效率,这说明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效率较高,因此两国贸易潜力也相对较小;同时,由模型回归结果可知物流绩效指数、贸易自由度和投资自由度可以降低两国之间的贸易非效率,政府效能指数和政体水平差异会加剧两国之间的贸易非效率;2007~2015年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增长潜力大于出口,这表明缓解中美两国贸易失衡问题还是很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7.
贸易商品结构是两国贸易状况和贸易内涵的直接体现,反映了两国经贸合作关系、贸易利益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因此对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实证分析了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研究发现:目前中俄贸易商品结构仍然以低级化的产业间一般贸易为主,影响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比较优势、贸易开放度、技术差距等。...  相似文献   

8.
从服务贸易发展总量、服务贸易行业结构、竞争力指数三个角度对中美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进行 了比较分析,两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美国在高附加值知识繁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而中国在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拥有相对优势.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针对回归结果提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联合国统计署商品贸易数据库2000年—2007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测算贸易强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验证了中新两国在十大类商品贸易比较优势上存在的差异性,揭示了中新贸易的互补性关系,并从产业内贸易角度进一步考察了中新贸易的态势,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孔海文 《全国商情》2011,(15):75-76
中国与东盟相互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在彼此经济中所占比重加大,影响深远,对于其贸易结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清双方商品贸易趋势和目前的商品贸易形势。通过相关分析和比较,认识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优化我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