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负债表观 资产负债表观要求企业在努力实现经营效益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资产,避免单纯地追求利润指标。在资产负债表观下,会计工作不仅要关注企业收入与经营成本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更要监控企业的资产质量与资产管理效益,以及企业债务负担对企业持续经营的影响,及时报告改进资产负债结构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建议。而利润应该是建立在资产真实价值基础上的资产利用效果的最终体现,是企业资产在价值转移、  相似文献   

2.
张娜 《商》2013,(3):99-99,95
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要求财务报表在编制时由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资产负债表观逐渐被大家所熟悉。本文先通过一个小案例来说明两种方法下对利润的计算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简要阐述使用资产负债表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会计准则在套计理念上由利润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财务报表体系重心由传统的利润表变为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促使企业着眼于企业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彻底转变观念,认真贯彻资产负债表现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4.
资产负债表观的应用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趋同的基本体现之一.诸多具体会计准则都以其为考量、核算基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核算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损益表为重心转向了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即对利润的认定核算观念从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本文从理解资产负债表观的基础上,领会准则对新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变化内容,分析一般企业所得税核算的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引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此,增设了新的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该科目用来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体现了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主要定位.体现了我国会计收益的计量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内容及会计理念方面对旧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补充和完善,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采用、引进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资产负债表观"和"公允价值计量".正确的理解、贯彻新准则的关键就在于正解的认识这四大新会计准则理念的内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正确认识资产负债观,对理解新的债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不仅实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而且涉及到整个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更新。新会计准则体系更着眼于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避免企业短期行为。深入理解资产负债表观这种新的会计理念能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实质,拓展会计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会计准则的制定理念逐渐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该文整理了资产负债观的相关文献,从资产负债观的概念与特征、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以及资产负债观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以及准则的应用指南,自2009年在所有大中型企业中全面执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文章论述了新会计准则中两种会计理念,即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内涵特征,以及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历史变迁,并且分析了资产负债现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体现.  相似文献   

11.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会引起差异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新准则相对旧准则在公允价值运用、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以及债务重组四个方面的变化给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差异带来的影响。计算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时我们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按照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与否将两者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设m_1代表旧准则下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绝对值; m_2为新准则下两者差异的绝对值;用m值表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时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值的影响值,即m=m_2-m_1。下面将新准则四个方面的变化作为变量研究其对两利润差异的影响。为简便起见,当我们以一种变化作为变量进行研究时,假设变量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所引起的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为0。  相似文献   

12.
企业收益计量理论主要存在资产负债观和收入实现观,二者在背景、理论内涵、会计目标以及关注重点上都存在差异。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理念倾向资产负债观,因此,资产负债观在我们国家不仅广泛运用并且具有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会引起差异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新准则相对旧准则在公允价值运用、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以及债务重组四个方面的变化给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差异带来的影响。计算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时我们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按照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与否将两者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设m。代表旧准则下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绝对值;m2为新准则下两者差异的绝对值;用m值表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值的影响值,即m=m2-m1。下面将新准则四个方面的变化作为变量研究其对两利润差异的影响。为简便起见,当我们以一种变化作为变量进行研究时,假设变量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所引起的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为0。[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是由收入费用观开始倾向资产负债观的一个较大转折。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使中国会计制度在与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许多过去隐藏的问题得到了完满的解决,为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国门减少了障碍。本文从新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观的内涵入手,通过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体现,最终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差异等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并分析了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中向资产负债观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黄强 《北方经贸》2011,(6):79-80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两种计量收益的不同理论,也是两种制定会计准则的不同理念。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会计准则制定理念、损益确定方法、资产计价模式、会计目标和损益计算范围五个方面比较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差异,确认它们适合的经济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浩 《消费导刊》2014,(11):96-97
在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下,资产负债观被业内的众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认为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成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势。本文在介绍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内涵历史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运用资产负债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分析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全面资产负债观的差异,并就如何缩小差异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新会计准则对供电企业的影响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资产负债、信息质量和企业所得税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新会计准则时供电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新会计准则在供电企业有效推行的相关措施.以便财会人员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丁立 《北方经贸》2012,(7):83-84
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是两种计量收益的不同理论,也是两种制定会计准则的不同理念。对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会计准则制定理念、会计计量重心、未实现损益的确认、损益计算方法、会计计量属性、损益确认的基础、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和适用的会计环境等几个方面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用资产负债法替代了原来的利润表观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引入了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等概念,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