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高水准的文化教育,是太湖流域历史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江南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地区,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培育了一方文化。这就是太湖“包孕吴越”的文化含义。 源远流长的太湖地区的吴越文化,肇始于新石器时代。在东太湖的草鞋山遗址,发现了6000年至7000年前的稻谷,还有瓦片、绢片、丝绒、竹器、纺轮等手工制品。在吴县、上海青浦松江一带都发现过距今五、六千年的古井。1987年,江、浙、沪发现了4000年前的象征权力的玉戚,表明那时太湖流域可能已有国家的雏形。太湖流域是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摇篮之一。“泰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中原文化对太湖地区的文化发展有幅射作用。今天常熟虞山的仲雍墓是南北文化汇流的标志。吴国政治家、  相似文献   

2.
太湖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区域之一,又是当今农村经济发展最蓬勃的地区之一。研究太湖地区的农业演变过程具有特殊意义。以人文地理学的观点和方法考察某一地区的农业发展历史,有助于发现并阐明农业地域分异的演变规律,也有助于解释当前农业生产布局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本文试以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部门——粮食生产为线索,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本文所述的太湖地区,包括整个太湖流域,与目前上海市以及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杭州六市所辖的范围大体相当。一、太湖地区粮食生产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六千年以前太湖地区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发祥地之一。远在  相似文献   

3.
文清 《江南论坛》2000,(8):45-46
太湖,古称具区、震泽,它的周边地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该地区发现的河姆文化遗址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春秋时期,吴国、越国的相继称霸说明太湖流域地区的政治、经济都取得丁长足的进步。六朝以降,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太湖流域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宋元以来,富庶的太湖流域成了全国经济的重心。近现代,太湖流域又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地,在国际大交流中发挥对外辐射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太湖流域地区的文化发展引起了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无锡市委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无锡市社会科学界与上海、苏州等市社会科学界正在共同组织编撰一部总结和反映太湖流域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的综合性通史——《中国太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80万字),并邀请我国第一流的史学专家、学者参加具体编撰。它是全面系统地总结太湖流域历史,发展太湖周边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阶段。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推行的是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给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太湖蓝藻的爆发说明太湖流域必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努力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既是环太湖地区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充分发挥环太湖地区厚重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实现环太湖流域环保的一体化和有效防治太湖污染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在中共无锡市委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该所的学术力量。太湖史研究所成立后,将有计划地组织助下,在苏、锡、常、杭、嘉、湖地区学术界倡导和编撰环太湖流域经济文化学术研讨,组织编撰,出版有关太湖《中国太湖史》专家们的动议下,以研究中国太湖流域经流域的系列丛书。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太湖流域的历史和现济文化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宗旨的“太湖史”研究所,最状进行研究,加强太湖周边地区的联系与协作,该所将不近经有关方面批准,在无锡成立。定期的刊出“太湖史研究通讯”。该所设在无锡市教育学该所成立后,将从环太湖地区的党政机关…  相似文献   

7.
太湖及其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摇篮之一。太湖地区历经沧桑,今天的发展已处在时代的前列。太湖的开发利用,给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同时,人类违反自然规律,不加治理,亦将面临重大灾难。《中国太湖史》(上下卷,宗菊如、周解清主编),是一部围绕太湖及其周边地区而写的章节体、综合性的通史著作,也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比较全面地研究和论述中国太湖及其区域的历史论著。全书共分十三章,前九章全面论述了先秦至本世纪前期发生在太湖流域的自然、社会事件,包  相似文献   

8.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地区气候适宜,雨量丰沛,土地肥沃,人杰地灵,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浓厚的文化积淀和繁荣的经济为世人所仰慕,太湖流域涵盖江、浙、沪有43个市县,3300多万人口、2530多万亩耕地。历代先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开发建设,经济已趋全国领先之势,因而自唐宋以来,成为历代王朝税赋仰给之地。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商贸空前繁荣,虽经战乱,在全国经济优势地位仍能够得以维持。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浦东为龙头,太湖地区经济得到飞快发展。太湖地区以全国0.36%的面积,占全国3.3%的人口,却创造了占全国13%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太湖地区人民用自己勤劳双手,筑堤塘,疏竣河道,建涵闸,修圩田,发展机电排灌和对太湖流域洪涝的综合治理,使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成为蜚声中外的“金三角”。  相似文献   

9.
围绕太湖及其周边地区而写的章节体、综合性的百万字通史著作——《中国太湖史》,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位于长江三角洲西南边缘的太湖,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的巨大淡水湖泊。太湖流域地处沪宁杭三角的中心,流域面积达三万多平方公里,生活着三千多万人口。太湖及其流域,曾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这里水陆相间,平洼错杂,江河湖海通流。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有鱼稻之丰饶,汇天地之灵气,从远古到近代,养育了无数英杰。 大自然赋予的独特的优越条件,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辛勤耕耘,造就了太湖地区繁荣的精神和物质文明,并使之成为我国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同时,太湖地区的发展也为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然而,人类  相似文献   

10.
一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环太湖地区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图上看,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心脏地带。如果长三角真的是一个“三角”,那么,太湖就是它的内切圆。千百年来,太湖流域人民在这里生生不息、生产生活,享受着“天堂”之益,寄寓着深厚情感。据2006年的统计,太湖流域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它以占全国0.38%的土地面积和3.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1.7%的国内生产总值和21%的财政收入,是国内人口最集中、经济规模最大、社会生产力最为活跃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1.
太湖东西山聚落类型及其发展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西洞庭山,简称东山西山,位于江苏省太湖境内,原以西山岛有洞山、庭山而得名。东洞庭山为一伸入湖中之半岛,行政上属吴县东山公社,面积82平方公里,人口4.8万。西洞庭山是太湖中的岛屿,行政上属吴县,分为金庭、堂里、石公三公杜,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4.2万。东西山地区既有丘陵山地,也有湖滨平原,农业生产类型比较复杂,是以花果生产为主的地区,耕地面积较少,渔业、蚕桑等副业都很发达。东西山的聚落是这一地区自然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才地理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人才地理分布的主要特点是:①东多西少:②南多北少;③江浙一带最密集。这些特点根植于气候、地貌和海岸线等自然环境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太湖流域为代表的人才密集区和人才的大规模迁移对我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中国人才地理特征研究是人文地理、文化地理和历史地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洞察文化资源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月芽  张根福 《经济地理》2014,(11):151-157
1950年代以前,太湖流域水质除苏州河外,污染很少;1960—1970年代,黄浦江水质逐步恶化,甚至出现黑臭,大运河各段水质相继污染,太湖水质受轻微污染;到1980年代中期,太湖流域污染加重,大运河出现黑臭,典型河流和跨界水域受污染,太湖水质受严重影响;到1990年代,运河河道90%为V类水或劣于V类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太湖流域水环境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网围养鱼、农业面源污染、乡镇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环太湖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吴文化最核心、最繁荣发达的地区,近三十年来也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速的地区之一。环太湖地区文化实现向文化现代化的转型,对于中国其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既有借鉴意义,也有典范作用。本文旨在梳理环太湖地区文化传统的丰富内容,总结其文化传统的文化原型特征与价值取向,并探索其文化现代化道路诸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南论坛》2009,(11):F0004-F0004
张家港市位于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总面积99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0万,下辖8个镇和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张家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东山村遗址是至今发现最早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人类史前文明遗址,古黄泗浦是唐朝鉴真成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河阳山歌传唱了6000年,被原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誉为“比诗经更早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以后,太湖水质的保护受到空前重视,成为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原因之一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获得了广大的关注。而在农业面源污染源中,畜禽污染问题已成为太湖流域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畜禽养殖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粪便,未经  相似文献   

17.
陶寺遗址位于临汾市襄汾县东北约15华里的陶寺村以南,由于离陶寺村最近,所以这座规模最大、年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研究期望值最高的古城遗址,称为陶寺遗址。陶寺遗址的发掘,以其大量资料与研究成果表明,陶寺遗址的文化性质有其本质的自身地域特点,是晋南龙山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支,从而在中国考古学领域确立了“陶寺文化”这一具有特色的考古学文化。它揭开了晋西南乃至黄河中游一带距今4600~4000年这一段历史时期社会进程的神秘面纱,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这一重大理论和历史命题,提供了一系列无可辩驳的珍贵资料。陶寺文明遗迹作为文明国家的序幕和起源的历史见证,其重大意义:一是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作了考古确证,将中华民族有考古成果资证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500年以上,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以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华文明纪年之始的传统做法,遂使5000年中华文明从此得到了初步的考古证明。二是证明了中华民族不仅有5000年的文明史,而且这5000年是环环相套,延续至今。一度时期国际上一些学者只承认中国有2300年的文明史。陶寺考古通过对尧帝时代的都邑和墓葬遗址发掘,寻获了当时的大量文物遗存。使其尧、舜、禹的时代不再是传说,...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政府近期决定在20亿元太湖水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太湖流域六大行业“提标升级”治污工程建设。为此,江苏省环保厅和江苏省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太湖流域重点工业行业提标工程“以奖代补”项目的通知》。江苏省确定在太湖流域纺织染整、化学工业、造纸、钢铁、电镀和食品制造(味精和啤酒)六大工业行业以及接纳工业废水量大于80%的城镇污水处理厂,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苏、湖、常、嘉、锡五城市地处环太湖地区,被历代名人称为“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的人间佳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脍炙人口的谚语更是举世闻名。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无锡等城市在旅游业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拟从特有的民族文化和词文学集中在环太湖地区的客观优势出发,为环太湖地区的旅游业钩沉出对爱国词人的崇敬,对词的自然历史发源地的向往,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精华的热爱。优雅的环太湖江南风景区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词家风景圈,旅游者可处处领略到词文化的婉约魅力,在“文思奥府”中陶冶、升华,从而促进环太湖地区成为我国具有高深文化、高雅环境、高度文明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20.
张掖是文化名城,西汉时期就以“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也称作“金张掖”。江泽民同志曾经两次来到张掖,题写了“金张掖”、“再铸金张掖”的题词。张掖的物产品类繁多,主要以粮食为主.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也是制种基地。张掖的矿产资源丰富,有铁矿、钨矿、钼矿等资源。张掖的旅游条件优越,有全同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有丹霞地貌,也是一个能发展旅游和经济文化的好地方。同时,还有大佛寺、西来寺、土塔、镇远楼、山西会馆、明粮仓等古代建筑,黑水国遗址、汉墓群、古城墙、长城烽燧等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