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鹏翔 《上海会计》1997,(11):29-30
199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四十条对偷税的处罚是这样规定的:“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或者……,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外,依照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第一条的规定处罚;偷税数额不满一万元或者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不到百分之十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处以偷税数额五倍以下的罚款。”该条第二款对扣缴义务人此类违法或犯罪行为,也规定了类似的处罚。199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偷税、…  相似文献   

2.
试述偷税问题的危害及其治理祁国华偷税是当前我国税收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深入分析探讨偷税产生的原因,对于采取措施综合治理偷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偷税的危害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偷税问题日益突出,偷税数额之大。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税收征管的力度,但偷税金额上百万的大要案仍时有发生,但手段隐蔽。面对这一现象,本试图从破窗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政府应该如伺惩罚偷税行为,切断其偷税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4.
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1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行,取代旧的“征管法”。新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关于偷税概念的规定,新征管法在原相关条款列举的“偷税”三类行为形式之间增加了“或”,表述更加明确易懂。只要纳税人客观上存在列举的三种违法行为形式之一,并导致“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后果的,就是偷税。  相似文献   

5.
馨华  琴丽 《税收征纳》2004,(7):26-27
自从有了税,关于偷税与反偷税的斗争就从未停止过,而且愈来愈激烈。由于偷税手段越来越隐蔽,偷税形式日益复杂,为了加大税务案件的查处力度,税务机关在各级税务部门设立了税务案件举报中心,并建立了税务举报案件查处的配套制度。随着近几年来,税务举报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税务举报,正在成为一柄令偷税者胆颤心惊的利剑。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和税收监控日益严密的情势下,少数纳税人受利益驱动,偷税手段出现了新的变化。税务机关要加强纳税人偷税走向的分析,才能有效地堵塞偷税漏洞。  相似文献   

7.
某国税局通过税务稽查发现,部分企业通过设立关联企业互相串通帐目,进行偷税,其表现形式和手段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偷税罪认定标准存在问题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锦 《财税与会计》2003,(11):50-51
一、适用“数额 比例”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如何计算应纳税额的问题 在计算偷税比例的问题上,其核心是如何计算应纳税额的问题。但是,对于应纳税额的计算,实践中还不统一,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第一种是:“应纳税额”是纳税人发生一项应税经济行为所应缴纳的税额;第二种是:“应纳税额”是偷税行为起止期间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第三种是:“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实施偷税行为所属的那个纳税期限内实际应缴纳的税额。  相似文献   

9.
记得12年前,笔曾以一篇《由孔乙己窃书“不算偷”所想到的》章参加“第一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征比赛,由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窃书”想起当今“偷税”,对“偷税”却不承认的现象进行可谓痛快的抨击,获得不少人的共鸣和喝彩。事过境迂,越想越觉得自以为可以藐视某些人而羞愧,也正是在这种不安之中深切地感到作为一个收税人该如何“进步”。  相似文献   

10.
刘冬  崔颖 《税务纵横》2003,(4):20-20
偷税现象不仅在我国,即使是在征管手段先进、纳税意识浓厚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屡见不鲜。那么纳税人为什么会偷税?其动机是什么?税务部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扼制偷税行为的发生?我们不妨借鉴公共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的偷税现象做一简单分析。偷税问题按照期望效用理论可以被解释为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决策问题,即在纳税人  相似文献   

11.
某大公司一位总经理,因指使下属连续三年以造假账、收入不入账等手段,偷税137万元,终于落入法网。此事颇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刑法第201条规定,偷税罪是指偷税情节严重的偷税行为。而认定偷税情节严重的最低标准有两个:一是指偷税数额1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以下简称偷税比例)的偷税行为;二是因偷税国务机关给予过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行为。第一条标准在实施中存在颇多问题。本就偷税罪认定的量化标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企业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是拓展市场,扩大销售范围的需要,但在会计、财税处理上,这些单位问题较多,他们或钻国家税法的漏洞,或利用一些会计、税务处理的边缘规定进行偷税。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实际案例中,税务机关对能否将核定税款作为对纳税人予以偷税处罚的数额依据心存疑虑,尽管在理论上既有肯定说、又有否定说,但在实践中税务机关大多持否定说。本文并未对该问题作全面的分析,而只是从法律解释的角度,紧扣有关法律法规,论证了应纳税款、核定税款与偷税数额之间的关系,从而支持了肯定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纳税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涉税权益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纳税人偷税问题也成为一股涌动的暗流,严重干扰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这些不法纳税人偷税的能力和手法层出不穷,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常常让税务人员陷于征管工作的尴尬境地。笔者现就几个具体的涉嫌偷税案例谈一下自己的设想,借以抛砖引玉,共同探索反避税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税收作为企业的一项固定、必须的支出,其数额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税后利润。对此,纳税人通过筹划,减少税收支出,这是无可厚非的,但目前一些企业分辨不清节税、避税和偷税的区别,采取一些有悖于税收政策的手段进行所谓的“税收筹划”,有时甚至采取不正当或不合法的手段偷逃国家税收,受到税务部门的处罚。因此有必要对三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详细地列举了偷税的各种客观行为特征:“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是偷税”。却没有进一步明确偷税是否需要具备主观故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征收消费税虽然税基不宽,但偷税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而且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给征管带来一定难度。笔通过近几年所查处的一些偷税案归纳总结,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应注意以下10种偷税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对偷税解释不统。《刑法》中增加了“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也是偷税.显然比《征管法》更全面;二:是偷税额度在罪与非罪的划分方面.明显地偏向税源较大的偷税人,对税源较小的偷税人打击力度较大,法律本身存在着不公平;三是偷税的主观故意性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掌握和确定。  相似文献   

20.
医疗系统的偷税问题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立仁 《安徽税务》2001,(11):22-22
我们对医疗机构和医药经营单位进行税收情况检查时,发现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偷逃税的问题,有的数额还相当大。对此,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