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是云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和头等大事。总体上,云南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水平不高,低收入人口中“三类监测对象”占到全国七分之一。宜从坚持以扩大工资性收入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低收入人口工资性收入提升、着力稳住农民经营性收入、努力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方面着手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增收。  相似文献   

2.
生态移民——西部农村地区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难题,绝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1994年启动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3年底的2900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1%。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目前中国农村有8.517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1%,其中收入637—882元的低收入人口总数为5617万。但是,余下的尚未脱贫的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部农村地区,而他们的脱贫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正>在江苏省响水县脱贫攻坚战场上,活跃着一群年过古稀的老人,他们认真调查研究,积极牵线搭桥,动员多方力量对低收入群众、贫困家庭实行结对帮扶,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献余热。他们就是响水县老促会系统的老同志。深入调查摸底收集社情民意为积极参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响水县老促会组织镇(区)老促会负责人深入村组农户,对低收入户进行调查摸底。  相似文献   

4.
脱贫攻坚时期,因病致贫返贫是导致农村人口陷入贫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脱贫攻坚胜利之后,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下一阶段农村发展的工作重点。针对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时期的胜利成果,防范其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对帮扶对象范围、医疗保障质量、因病致贫返贫的防范机制和健康管理服务进行探究,提出因病致贫返贫可能阻碍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应当继续夯实成果,制定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激发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针对高收入人群和中等收入人群,我们应当看到他们在医疗、教育、汽车、住房等诸多领域有着大量需求尚未被满足,而这些需求不同于一般产品,是复杂需求,具有较强的外部性。释放出这些人在小康社会中向往美好生活的各类需求,需要更加积极地培育市场,加快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针对低收入人群,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应该用三个五年规划,再帮助4亿人口从较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人群,打赢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攻坚战。我们预测这一计划将能每年至少拉动0.7~0.75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后,新世纪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在思路、方法上作相应的调整。发展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巩固温饱成果,力争使他们稳定脱贫,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在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扶贫工作就不能单纯局限在贫困村,而应转向着眼于提高全体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这一目标怎样才能实现?事实表明,搞好产业化经营,既是开发产业,活跃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又是增…  相似文献   

7.
中等收入群体扩容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降低社会不平等,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文章从收入阶层流动的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在共同富裕目标中的作用,从理论上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截至2018年,我国仍有68.67%的家庭处于低收入阶层,“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明显,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缓慢;第二,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有助于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扩容,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第三,机制检验发现,家庭创业、理财参与和就业水平提升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第四,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更显著,并且与城镇和低人力资本家庭相比,这种促进效应在农村家庭和高人力资本家庭中更强。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论据。  相似文献   

8.
罗昱 《黑河学刊》2008,(4):140-142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受到就业压力大、收入增长不稳定、公共政策不健全、消费心理障碍等原因的影响,我国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存在着消费能力弱、消费增长缓慢、支出波动大、生活消费水平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采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健全公共财政政策、改善就业环境”等措施,提高城市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9.
没问题的8%     
中合 《东北之窗》2010,(15):30-30
有专家认为,中国还有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比如城镇化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农村发展等,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也将提升。当然,这些领域潜力的发挥,需要通过推动改革实现。而近一段时期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显示了中国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老区建设》2020,(3):25-26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新的风险挑战。2月7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提高有效应对疫情风险政治站位、排查疫情影响精准脱贫风险问题、兜牢因疫返贫致贫保障底线、落实产业扶贫风险化解措施、助力贫困群众实现返岗稳岗就业等10条意见,确保以高质量的脱贫成色、可持续的发展成效,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决胜战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1.
多主体参与和多元主体自觉的高度集聚对广西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要做好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永续发展,农村脱贫对象的内生发展能力不可或缺。文章基于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的分析框架,描述国家帮扶格局和广西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自觉,通过比较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分析广西农村脱贫对象的主体能力,提出广西农村脱贫对象内生发展能力的培育策略和保障措施。各级政府以政策制度供给和要素资源支持培育基层政府、村级组织和农民能力提升的土壤,在“乡政村治”架构下提升基层政府与村级组织的能力,为培育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赋能。通过培育脱贫对象内生发展能力,多主体共同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几年的减贫工作,陕西稳定推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常态化下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步健康推进。但是,脱贫攻坚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给陕西农村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陕西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紧抓国家政策利好,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变”改革,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和发展。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相似文献   

13.
尉强 《北方经济》2007,(11):92-93
一、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下岗失业人员在不断增加。一方面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下降,是因其家庭主要成员长时间下岗或失业造成的。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低下,成了最大的低收入群体,这无疑与我区广大农牧民长期“就业不充分”密切相关。失业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4.
正针对贫困群众脱贫之后的政策,2020年12月2日,国务院扶贫办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介绍。脱贫后政策不会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仍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期后要设立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继续实行"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无论是帮扶的资源,还是帮扶的力量都会保持总体稳定。下一步,要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力普遍服务收入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存在着大量的低收入群体,在现行的电价水平下,需要政府对其进行补贴来保证最基本的用电需求。本文针对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村贫困人口,试图构建电力普遍服务的收入补偿模型,为政府提供补贴额度计算的参考依据,并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但当前仍有很多问题和困境阻碍着乡村快速发展,本文通过深入调查,总结出山西农村中存在的阻碍农村及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7类痛点问题,立足农村基础建设和发展现状,针对这7类痛点问题,提出利用互联网现代科技助力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方法并设计一款手机软件。这款APP设计七大功能板块,分别针对农村、农业中存在的7类痛点问题,其中板块3跟踪服务功能为核心功能板块,板块7数据分析功能为最具价值的板块。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民族地区是全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民族地区依然贫困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应创新扶贫制度,实施“可持续脱贫”: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为起点,夯实可持续脱贫的基础;以产业开发扶贫为重点,提高可持续脱贫的“技术含量”;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广辟可持续脱贫的财源;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强可持续脱贫的能力;加强可持续脱贫的规划,实施少数民族群众解困工程;建立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为可持续脱贫的助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黄桥革命老区——江苏省泰兴市元竹镇低收入农户的入户调查情况,研究梳理了当前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制约因素,鉴于当前脱贫的成本和难度提高、避免返贫任务艰巨以及扶贫机制有待创新等新形势,迫切需要通过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民组织发展、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等措施,改变低收入农户现状,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农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越来越严重,国家统计局发表的<中国统计年鉴>上的数字,1990年城镇最低收入户居民与最高收入户居民收入之比为1:3.27,到2001年扩大到1:5.39;1990年,农村高收入户的居民收入与低收入户居民收入之比为1:6.7,到2001年上升到1:9.3;若将城乡居民的收入加总,然后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总收入的比重方面来考察,可以发现过去十几年里,农村人口所占收入比重由1990年62.2%下降到2001年48.5%,而城市居民所占收入比重由37.8%上升到51.5%,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来看,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高收入群体占有的收入份额迅速上升、低收入群体占有的收入份额在不断下降,城市人口占有的收入份额不断扩大、农民占有的收入份额不断缩小,我国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日益严重.而随着我国居民不平等状况的加剧,目前在我国的居民中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三个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