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外贸增速明显回落2014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两省一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9045.84亿元,同比增长7.89%,高于全国经济增速,占全国比重为21.95%。其中上海市完成10952.64亿元,同比增长7.1%;浙江省  相似文献   

2.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的三省市五项重要经济指标基本都在下降,上海市经济增长增幅下滑十分明显,同样浙江、江苏经济增速也明显回落,对此,专家们各有各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正在联手打造长三角都市圈高速公路网,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到上海的单程行车时间都将在3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4.
2006年长三角地区港口运行分析及2007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长三角地区经济整体运行状况良好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到201440亿元,增长10.5%.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两省一市(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GDP共完成45800亿元,增长14%以上,持续保持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的增速.其中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1029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1564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江苏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左右,两省一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经济发展情况相对应,长三角地区港口运输经济形势依然向好,港口生产经营继续取得令人欢欣的成果.水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都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定量分析,采用对比研究,从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增长速度、产业绩效等方面,全面研究长三角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内部(两省一市)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上升期,但长三角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地位趋于下降;长三角两省一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在产业规模、经营绩效、综合竞争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分省市看,江苏和上海存在产业同构,而浙江与两地都不存在产业同构。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占有长三角两省一市一半产值左右,在江苏制造业产值中超过四成,在经营过程中,每家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最高,自有资金水平及流动资产水平也较高,实现利润率水平最高,体现了最强的竞争力。浙江的装备制造业产值占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值的1/4,在浙江制造业产值中接近四成,在经营中,从业人员人均资产规模最高,人均产值也最高,实现了最高的产值税收贡献率,在两省一市的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中处于中间位置。上海装备制造业在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值中占1/4,在上海制造业中占近六成的产值,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最高,产值销售率也最高,但是利润水平最低。分子行业利润水平看,上海的仪器仪表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长三角两省一市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工业结构升级效应较为显著,上海从工业化中期向Y-业化中后期迈进,江苏、浙江从工业化中前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迈进.在工业结构变化和升级过 程中,两省一市呈现出或多或少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以从两省一市外资工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得到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7.
省内     
《浙江经济》2010,(13):11-11
温家宝总理在浙江调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5日至26日在浙江调研,并主持召开了有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负责人参加的经济形势座谈会。温总理强调,要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以专利授权量作为创新产出指标,应用面板数据的bootstrap 格兰杰因果关系的Wald 检验方法,在似不相关回归系统下,检验了我国长三角地区专利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和上海两省市发明专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江苏省具有发明专利授权量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而安徽省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另外,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与经济增长在所有省市都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广东金融强省的四大战略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省主要金融总量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大省。但与经济发展要求相比,广东金融产业大而不强,表现在:①金融产业地位低。2003年广东省金融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分别为8.3%和3.3%,比最高的上海低12.5和6、8个百分点,甚至比江苏、浙江也低。②金融增量小。2003年末,广东地区人民币各项存、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8.5%和18.2%,分别比浙江低12.8百分点和21.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③金融开放程度低。上海外资银行在全市商业银行外汇贷款中的比率已达50%,而外资银行相关业务量在广东只占15%左右。④广东金融产业还存在金融机构规模小、历史包袱沉重、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大、直接融资比重偏低、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效益不高、保险业发展速度缓慢等不足。⑤从单个城市比较,深圳、广州金融地位比上海、北京要低。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两省一市”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离不开其合适的发展机制。长三角“两省一市”发展模式具有特殊涵义:以浦东开发开放为特征的上海经济模式;以“温州模式”为特征的浙江民营经济模式;以“苏南模式”到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江苏发展模式;这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突破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并使经济圈内富有效率地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和浙江省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两个经济强省,分别位于上海两翼,地域相连、经济相融,两省之间的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文章运用动态计量模型,采用模拟冲击法就江浙两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对浙江省具有较大的溢出效应,而浙江省对江苏省的溢出效应非常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上海市、江苏省以及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数据,构建多元虚拟变量分布滞后模型对国家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政策出台后,不同政策变量对三地市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别,其中中央补助收入在上海和江苏的经济增长弹性显著提高,但是中央补助收入对浙江省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有所下降,同时中央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政策效果存在时滞。最后提出了结构上调整国家区域发展规划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规划纲要顶层设计的背后,亟须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政策规划的支撑和协同。基于沪苏浙皖促进一体化发展政策规划的比较视角,对江苏省实施一体化发展总体纲要所提出的区域性产业政策规划进行探讨,简要分析与沪浙皖三地政策规划与实施的异同。研究认为,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对一体化发展产业规划的实施基本都有较为明确的认知与目标,对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节点,凸显进一步将长三角打造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意义,应积极发挥一体化政策的正面影响,通过一市三省的产业政策协同融合来实现长三角地区整体高质量的发展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广东人力资本存量与工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特区经济》2006,211(8):68-69
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人力资本的积累。本文选取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五大工业省市,通过对其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产出及人力资本投资情况的对比分析,得出广东工业发展的潜力将受到人力资源不足的挑战。江苏、山东、上海在人力资源方面所显示出的优势将成为广东工业发展强有力的竞争者。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了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间的互动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东部地区的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等十省(市)为样本,对2001-2010年该区域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互动效应明显,只有粤一省达到高度耦合协调,京、鲁、苏、沪、浙五省(市)仅达到了中度耦合协调,而辽、冀、津、闽则呈现出低度耦合协调.  相似文献   

16.
苏浙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存在着差距甚大的三大地带.中间地带的"二传手"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是加大区域经济在空间结构上的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统筹长三角的协调发展中应该将中间地带城市的发展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建设为例对此提出相应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影响该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对中国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安徽、河南(这六个省简称为“中部六省”)的资源禀赋进行分析,测算作为产业接收地的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要测算的能力包括在投资环境、自然资源、交通便捷、技术创新、劳动力成本等五个要素上表现出的单项能力及其综合能力。从产业集聚指数视角,分析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这五个省市简称为“沪苏浙闽粤五省市)当前产业发展格局,得出这五个省市那些具有产业转移趋势的产业分布范围。通过建构产业吸引力指数,分别计算中部六省和沪苏浙闽粤五省市之间的产业吸引力。从工业细分行业方面,横向对比分析中部六省在对沪苏浙闽粤五省市产业转移的承接当中,确定产业接收范围,以及接收的产业将如何分布。着重以湖南省为典型案例,分析该省在承接产业转移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测算该省在承接来自于沪苏浙闽粤五省市的产业转移当中,能够承接的产业领域和产业分布范围,并从招商环境、产业集群、企业自主创新、产业承接政策等方面,对该省承接产业转移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段姗  宁建荣 《科学决策》2010,(10):47-52
进入21世纪,浙江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列全国第4位。但与广东、江苏、山东等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赶超先进省份将是浙江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经济总量及增速,高技术产业规模及其在工业中的比重,第三产业规模及其比重,节能减排情况等方面对浙江与先进省份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找出浙江经济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提出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