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港合一指的是保税区、港口码头作业区实行一体化运作,采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的货物监管模式,形成对外具有贸易自由、对内享有保税政策优势的特殊经济区域.按照构想,在厦门实行区、港合一,主要是充分利用象屿保税区座落在东渡港区、区内无居民而便于实行隔离监管的优势,将象屿保税区与东渡港区进行组合,把港口的国际货物运输纳入保税区,用足用活保税区既有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把保税区的滞后纳税的保税政策优势纳入港口码头作业区,扩大运作空间,形成一体化运作、具有特殊功能的经济区域,建立起自由贸易的港口运作模式,使保税区、港区优势互补、相互辐射、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保税区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二)卓德勇五、区内优惠的税收政策外商在区内投资生产性企业可享受减免所得税等优惠。从获利年度起,第一、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计7.5%)。从境外进入保税区和从保税区运往境外的货物,免征关税和进口环...  相似文献   

3.
区港合一与厦门港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港合一指的是保税区、港口码头作业区实行一体化运作,在货物监管上采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的自由贸易模式。按照构想,在厦门实行区、港合一,主要是充分利用象屿保税区坐落在东渡港区、区内无居民而便于实行隔离监管的优势,将象屿保税区与东渡港区进行组合,形成一体  相似文献   

4.
象屿保税区对台经济合作的拓展与对策张凤清象屿保税区位处厦门经济特区之内,是作为加速实施自由港政策的试验区而设立的。象屿保,税区在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中,如何运用厦门特区在对台经济合作方面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有效地拓展对台经济合作,加速保税区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区内货物进口暂不缴纳进口税.若货物再从区内出口或经加工再出口,则免缴此税。我国目前已经设立的保税区共有15个。它们对于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保税区的实际运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涉及方面较多。尤其是外汇管  相似文献   

6.
陈雷 《特区经济》2003,(8):38-42
保税区是中国政府实行一系列特殊经济政策的产物,是中国经济最为开放的区域.它在海关管理、对外经济贸易管理、外汇管理、以及税收管理等主要政策维度都享有非保税区难以比拟的政策待遇.然而,与国际上较为规范的自由区相比,保税区的政策架构依旧存在很大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段小红  陈立文 《开放潮》2001,(11):73-74
现代物流业在国内外引起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订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有关政策,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把物流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提上议事日程。2000年厦门市象屿保税区决定把其功能定位转向重点发展仓储及现代物流业,招商引资结构调整为引进大中型仓储、物流及码头运作项目,力争把保税区建设成为华东及闽南地区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之一。象屿保税区发展现代 物流业的重要意义一是保税区的政策特点,使其成为建立物流配送基地的最佳区域。象屿保税区发展物流业有其政策及区位优势。保税区是以保税为主要…  相似文献   

8.
发展特点 1.多层次、立体式发展格局.象屿保税区物流经济是以仓储、分拨业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996年初,象屿储运公司在保税区诞生,作为当时唯一的一家仓储企业,具体负责在保税区经营仓储业务.  相似文献   

9.
孟宪明 《中国经贸》2010,(22):17-18
《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切实实现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以及综合保税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外汇管理政策的有效整合,简化了外汇收支手续,极大地便利了区内企业的贸易活动,促进了保税监管区域业务的发展。但是,由于保税监管区域的特殊性,灵活、宽松的外汇管理政策在促进保税监管区域贸易便利化的同时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境外投机资本存在套利空间的形势下,境外异常外汇资金可能通过保税监管区域实现跨境流动。  相似文献   

10.
<正> 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海关监管的特别经济区域。作为纯经济区域,保税区的管理模式主要涉及保税区经济活动的管理。这里结合我国保税区的运作实践,就保税区管理机构的设置、保税货物海关管理、税务管理、外汇管理、宏观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 "保税区"在世界各国叫法不同。一般是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然而,有关国家所订立的某些规定,如国内法令所规定的禁止和限制仍属有效。海关也可以在区内实行某种监管,以保证区内的各项作业均能按照既定的规章进行。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所设立的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均属类似的特定对外开放区域。海关对区内实行特殊的管理政策,对从境外入区的货物  相似文献   

12.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洋山保税港,已于2005年10月20日通过上海海关的初验,标志着它将进入封关运作阶段.洋山港保税港区由规划中的小洋山港口区域(面积2.14平方公里)、东海大桥和与之相连接的陆上特定区域(上海市南汇芦潮港,面积6平方公里)组成.它将港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合而为一,实行封闭管理,可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境外货物进入可保税,国内货物进入视同出口并实行退税.港区划分为港口作业、仓储物流和出口加工三大功能区,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具体而言,保税港是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物流为基础,具有装卸运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国际贸易等多种功能;同时,具有货物进出自由、贸易自由、外汇兑换自由和人员进出自由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外汇政策是保税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税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修改、发布了<保税区外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10月1日起实行.新<办法>总结了这些年来保税区外汇管理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对保税区的健康发展至少具有四大"利好":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我国保税区的分布格局与自由贸易区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6月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而后,国家又先后批准设立了天津港保税区、青岛保税区、海口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厦门象屿保税区、沙头角保税区、汕头保税区、福田保税区、宁波保税区、福州保税区、大连保税区等13个保税区。1996年以后,国务院又批准了深圳盐田和珠海保税区,使全国保税区总数达到15家。2000年,深圳福田保  相似文献   

15.
丘淑明 《特区经济》1998,(11):38-39
<正> 国家从1990年6月下文批准设立第一个保税区起,只是在批准文件中对保税区作了一般的设定,迄今尚未对保税区作明确的定性、定位,定性、定位问题对保税区发展至关重大,必须尽快确定。 一、对保税区性质看法差异 设立保税区是国家行为,但现在恰恰是国家有关部门对保税区性质的认识有很大差异,政策设计上则互相矛盾,表现在: 海关强调保税区是我国境内特殊监管区域。 经贸部把保税区企业视为境外企业。 外汇管理局也把保税区企业视为境外企业,允许保留现汇,开设外汇帐户。 税务局把保税区企业视作境内企业。生产性企业所得税参照特区开发区企业定为15%。流转税,也按国内企业征收。 财政部目前从理论上认为可以把保税区企业视为境外企业。国内贸易公司卖产品给保税区企业,若视同出口,则应该退税,但无具体操作上的规定。 二、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造成对保税区性质理解上的差异,根源在于国家没有从法律上明确保税区的定性定位。没有从根本上正确处理好中国特色与自由贸易区本色的关系,对保税区的功能要求和给予保税区的政策不对称。 从中国各保税区的设区意图、功能设计和开发建设看,中国各保税区都是以自由贸易区为目标模式的,中央级的对外文件通译为“Free Trade Zone”(自由贸易区),而不是“Bonded Area  相似文献   

16.
《港口经济》2011,(7):37-37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空运货物服务中心正式启动,此举将进一步深化外高桥保税区和上海空港的联动发展。 形象地说,设立外高桥保税区空运货物服务中心就是把机场跑道“延伸”至保税区内,区内企业不必往返于空港和保税区之间;符合条件的空运进境货物在抵达空港后可以直接运入中心并办理相关通关手续,省去了报关单证往返递送、货物查验多次短驳的麻烦。  相似文献   

17.
仓储作为保税区的主要功能之一,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保税区的繁荣和发展。在海关对保税区的监管实施细则中,对仓储企业收存保税货物的管理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实践中,宁波海关结合保税区特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对保税区仓储业务实施监管,收到了较好成效。由于中  相似文献   

18.
正从传统的政策功能区到正式申办大连自贸区,大连保税区前所未有的可期利好引起众多企业的关注。不过,如何快速弥补区内城市功能建设的短板,为优势产业提供城市功能承载,却是保税区面临的现实问题。于是,汽车、物流、生态城三个原本并无关联的关键词聚到了一起,成为保税区迈向自贸区的战略组合。保税区一个特殊的海关监管区对大多数普通市民来说,对保税区的印象还只停留在"高高耸立的海关关门"  相似文献   

19.
深圳福田保税区率先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税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做法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经济区域,最初的功能定位是仓储、转口和加工。保税区实行了特殊的经济政策,即实行具有“境内关外”特征的税收政策。这种政策优势在以前高关税、高进口壁垒的前提下,对于企业特别是出口加工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保税区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CEPA的实施,关税税率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魏忠阳 《港口经济》2014,(10):52-52
正"九八"投洽会期间,为宣传、展示象屿保税区进口酒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其"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平台作用,象屿保税区组织区内港务、酩悦、百庄、波特佳等十余家进口酒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厦门)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共34个标准展位,不少国内外酒商及经销商前来贸易洽谈。同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