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工商公字[2000]第48号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认定江陵县新华书店在征订发行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时属于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请示》(鄂工商字[2000]第8号)收悉。经研究 ,答复如下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的“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是指公用企业以外的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合法的规范性文件赋予其从事特定商品(包括服务)的独占经营资格的经营者。所谓独占地位 ,是指经营者的市场准入受到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合法的规范性文件的特别限制 ,该经营者在相关市场上独家经营或…  相似文献   

2.
8月中旬,国家工商总局公平交易局在山西太原召开了部分省市反垄断调研及执法工作座谈会,对年初部署北京、上海等14个省级工商局开展的对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有关问题进行调研的情况进行了汇总,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反垄断执法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主要表现公用企业是指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铁路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是指公用企业以外的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合法的规范性文件赋予其从事特定商品(包括服务)的独占经营资格…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你局《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是否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指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请示》(沪工商经犤2001犦311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的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设立并实行特殊管制的行业经营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属于国家特殊管制的行业,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和管理。开办驾驶员培训学校必须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领取培训许可证,凭培训许可证到工商、…  相似文献   

4.
一、"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界定《反不正当竟争法》第6条所指"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其内涵和认定标准,根据立法精神、法律措辞、地方性法规的理解以及一些学理解释,总结近年来查处此类案件的经验可作如下界定:指公用企业以外的依法从事垄断性经营或者具有其他优势地位.能够决定或者限制交易对方或者消费者的交易选择的经营者。认定"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可以考虑下列三个要素:(一)具有独占地位;即在特定的相关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或者居于经济或技术上的其他优势地位,使得交易对方或者消费者除…  相似文献   

5.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因为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属于法律或者国家政策允许存在垄断的领域,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法定垄断企业”。对于法定垄断企业的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在工商机关的执法实践中一直是一个难题。《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十多年来,国家工商总局围绕这一问题出台了一个行政规章,三十多个行政解释,但是新的问题仍然不断出现。去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对烟草公司依据卷…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你局《关于电信局对不从该局购买手机人网者多收入网费的作法是否属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请示》(鲁工商公字[1999]117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的立法目的是禁止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滥用独占地位,进行强制交易,限制竞争。该条"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中的"限定",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以强行要求、设置服务障碍、胁迫、推荐、差别待遇等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  相似文献   

7.
工商公字[2000]第134号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认定湖南省石油集团公司的经营地位及是否实行差别待遇的请示》(湘工商公字[2000]4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的“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是指公用企业以外的依法从事垄断性经营或者具有其他优势地位的经营者。其类型主要是专营专卖行业、为国民经济运行提供金融、保险等基础性经济条件的行业以及其他由国家进行特殊管制的行业的经营者。二、石油、成品油产品是国家垄断经营的产品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  相似文献   

8.
搭售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在销售商品时,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其他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该行为具有如下特点:1.行为的主体是具有一定市场优势地位的经营者,这种市场优势地位是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主要指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2.经营者实施行为利用的是其市场优势地位,而不是其他手段。这种优势地位主要表现为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具有某种特殊性质,使购买者对其有着特殊需求,或者经营者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具有独占地位,购买者若不与其交易会带来极大的…  相似文献   

9.
垄断性行业     
垄断性行业,是有关政策文件中使用的术语,它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的公用企业及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范畴相一致。垄断性行业的垄断地位不是通过自由竞争形成的,而是由法律赋予或者行业属性决定的。从行业属性上看,产生行业垄断者的行业包括三种情形:自然垄断行业,公用企业大体上都是属于此类行业;专营专卖行业,主要是具有暴利或者需要特殊规制的行业,如烟草专卖、盐业等行业;为国民经济提供基础性服务的行业,如商业银行、保险行业等。垄断性行业  相似文献   

10.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这一规定限定了两个特定主体:“公用企业”和“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对于前者,虽然没有具体列举什么是“公用企业”,但各种版本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解释说法比较一致,加之国家工商局颁布的专项规章《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中例举了一些公用企业,因此争议不大。但对后者,即“依法独占”的法律涵义,却颇有争议。一、几种观点列举《反不正当竞争法)颁…  相似文献   

11.
第六条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第七条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第二十三条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的监督检查部20万元以下的罚款。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  相似文献   

12.
1、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 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2、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工商公字[2000]第96号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铁路运输部门强制为托运人提供保价运输服务是否排挤保险公司货物运输保险公平竞争的请示》[鄂工商函字(2000)第31号]收悉。经研究 ,答复如下 :一、竞争是指经营者争取交易机会的活动 ,竞争关系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为争夺交易机会的相互排斥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的“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以下统称公用企业)滥用独占地位 ,排斥或者减少其他经营者获取交易机会的意图或者后果。被排斥…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为保护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制定了一系列与反限制竞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中有些就涉及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内容。如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针对立法时的市场状况,将5种表现较突出的限制竞争行为纳入其调整范围,其中有3种涉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分别是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但相关法律、法规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既分散,也不完整,缺乏反垄断架构下的统一考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显现出许多问题,其意义与绩效与客观需要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5.
第十六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 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七条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滥用独占地位,排除或者减少其他经营者的交易机会的意图或者后果。被排斥的经营者既可能是与公用企业具有竞争关系的,又可能是与被指定的经营者有竞争关系的,还可能是因公用企业的排挤行为而减少或者丧失交易机会的其他经营者。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包括排挤现实的竞争和潜在的竞争。排挤现实的竞争就是不正当地夺取了特定市场上存在的其他经营者也有可能得到的交易机会,如煤气公司强制用户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煤气灶具,用户…  相似文献   

17.
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经营者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如何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经营者的界定,直接关系到该法的适用范围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执法实践具有重要影响。一、对经营者界定的不同认识从当前理论界以及行政执法、司法实践领域来看,对经营者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经营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主体资格,才能成为经营者,否则,即便从事了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法律主体资格,也不属于经营者范畴。另一种…  相似文献   

18.
1-属地(行为发生地)管辖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2-级别管辖县(区)、市(地、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本辖区发生的案件;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本辖区内发生的重大、复杂案件;国家工商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管辖应当由自己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和全国范围内发生的重大、复杂案件。3-特别管辖(1)对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公平竞争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由…  相似文献   

19.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对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进行了规制。本文将深入探讨此类行为的判定。一、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重要特征之一:滥用独占地位所谓“独占”,是指在特定市场范围内,一个或极少数几个经营者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而排除了竞争。经营者独占地位的形成,一是,源于自由市场竞争所产生的高度集中。二是,源于国家控制。即国家对事关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特殊商品的特别控制,授权特别企业进行独占经营。在国外,一般有公用事业、农业、体育业、银行业、保险业等。在我国,《反不正当竞…  相似文献   

20.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的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含义包括:1.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类商品;2.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者经销的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类商品;3.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4.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5.以检验商品质量、性能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