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转变,住进"老年公寓"成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心声。老人们在老年公寓过得是否幸福?老年公寓如何尽心照顾老人?记者在重阳节之前,走访了陕西省首家被列入"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的西安百岁爱心老年公寓。让老人住的舒心如果你认为老人在老年公寓过着枯燥、沉闷的生活,那你就想错了。老人们在老年公寓各有所为,其乐融融。走进西安百岁爱心老年公寓,身体健朗的老人,  相似文献   

2.
10多年前,为丰富附近老年人文化生活,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退休干部乔庆和自费办起"老人之家"。至今,乔庆和的"老人之家"已经花去他的退休金及卖牛、卖树、卖粮款14万多元,但他无怨无悔。100多名老人有了娱乐的地方69岁的乔庆和,家住登封市唐庄乡南坡村。1999年内退返乡后,他看到一些孤寡和空巢老人无处散心和娱乐,便萌生了为老年人办一个山村"老人之家"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并与妻子商量之后,乔庆和决定把"老人之家"建在自己家的宅院里。因为他家的院子大,有100多平方米,另有5间上房8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洪宁 《沪港经济》2013,(7):50-51
零售业的失败有不同的方式。最近,当你走进百货商店彭尼(J.C.Penney)时,你会看到醒目的招牌、整洁的布局,流行品牌漂亮地陈列在货架上。这一切都在对你喊:"看我多新潮!"而当你走进西尔斯百货商店(Sears)或者凯马特超市(Kmart),情况却完全相反,店里就像杂草丛生一般:在昏暗的灯光下是  相似文献   

4.
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水泥路平坦整洁,不远处几位老人正在健身器上健身,一群年轻人在乒乓球桌旁边喝彩,走进滦南县东黄坨镇梁各庄村的村民中心,你会看到这些通常只有在城市居民小区才能看到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 2011-2012 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将家庭养老分为经 济供养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与居住方式四个方面,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对城镇居民家庭养老影 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对女性老年人而言,社会养老挤出了老人的经济供养与精神慰藉状况, 并与其居住方式依然属于负向的关系;对男性老年人而言,社会养老会对老人的经济供养和生活 照料有替代效应,而对精神慰藉与居住方式没有起到显著的影响。通过解释机制发现,原因在于 老年家庭决策权力在其中起到了调节效应。研究结论认为在完善社会养老的同时,应在老龄政策 中引入性别差异因素,针对不同性别的城镇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化的养老政策措施,协调社会养 老与家庭养老的关系,注重老年赋权的调节效应,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不来学跳舞,我们中年妇女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可以做。"中年、家庭,是挂在杨建红嘴边最常见的两个词,现在又多了一个:跳舞。作为宁波市"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杨建红这一年的生活,被舞蹈刷新。尽管自己的两个孩子从小学习舞蹈,但杨建红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走进舞蹈房,随着音乐快乐起舞。  相似文献   

7.
家庭结构小型化背景下,家庭养老逐渐弱化,由此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多维贫困为例,试图从家庭养老的角度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空巢老人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变化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老年人的视角,利用2009年与2011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因变量回归(LDV)考察基期的居住形式在下一期的影响,实证检验了是否空巢所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差异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空巢增加了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发生率,降低了收入和健康维度的贫困发生率,综合作用下空巢并没有显著增加老年人多维贫困发生率,且该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空巢通过影响老人的经济和非经济支持获得作用于老人贫困:子女的经济支持和配偶的非经济支持保障了空巢老人免于陷入收入和健康维度贫困;子女的非经济支持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人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这意味着在养老资源有限情况下需更多关注独居空巢老人,在鼓励子女关爱老人的同时,还可以鼓励老人通过社会参与弥补缺失的精神慰藉。文章为理解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霞 《黑河学刊》2007,(2):142-144
目前,中国农村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养老必然呈弱化趋势。但家庭养老弱化主要体现于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性降低,而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仍由家庭承担,且并非所有的所谓的“老年人”都需要家庭的特别照顾。家庭养老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有赖于老年人对子女的各方面依赖性的降低以及子女善待、赡养老人责任心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正在真正走进田野之前,我以为我出身农民,又有二十多年的农村经历,农民对我来说,不应该是"他者",而是自己人。然而,当我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我才发现我这个靠着农民父辈养活的人,根本不了解他们的真正生活。村庄作为一个世界,它只属于那些在它里面挣扎的人,没有在它里面的挣扎,你永远不会属于它。在调查的几天里,我才看到真正的农民生活,看到他们在土地上刨食的辛苦,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田园生活的悠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1980年开始大量出现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成为一个日渐庞大的社会群体。截至2012年的不完全统计表明,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已超过了100万,这意味着有近200万老年人因为失去子女而面临巨大的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困难。目前,我国对失独老人的社会养老机制不完善,相关政策存在缺陷且未落到实处,失独老人的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如何在公共政策和组织上为失独老人托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明天,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及现有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解决失独家庭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龄化将对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造成深远影响。在老龄化带来诸多问题之际,却广泛的出现了"啃老"现象。老龄化遭遇"啃老",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而上海既是经济繁荣、思想开放的国际化都市,也是国内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所以本研究以"啃老"对于上海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主题,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啃老"如何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退休老人。研究发现:1.老人解决了温饱,物质有保障的前提下,主观对经济的评价更影响幸福感。2.子女经济独立深刻影响老人主观幸福感,不独立子女的"啃老"直接降低老人幸福感。3.在力所能及时,帮助子女料理家务或照顾孙辈,老人不认为是"啃老"。  相似文献   

12.
经验一:储蓄卡帮我记帐家庭、个人记帐,除了最开始需要详细资料以便统计之需外,其余时候真的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和烦琐,每月重复的开支太多,有个总量控制就可以了,使用储蓄卡就能够帮你记帐了。俺就是这样操作的,第一个月详细记眯了解自己的花费情况后,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每月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3.
使用手机的用户越来越多,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从十几岁的孩子到七十多岁的老人,手里都拿着手机。手机的普及给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带来极大的便利,可是手机间传递信息靠的是电磁波。电磁波虽看不见、摸不  相似文献   

14.
张苗苗 《改革与开放》2014,(5):71-72,59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老年人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结构小型化又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我们从影响老年人养老观念的两个方面,即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这两个角度,来探求城市"四二一"家庭老年人的养老观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对养老支持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金牛先生 《中国西部》2013,(17):160-161
煤气罐、热水壶、阮玲玉、张国荣、小霸王、新白娘子传奇……《致青春》里出现了很多年代产物,所以很多人说这是一部怀旧电影。这也许只是表面上你所看到的致青春,因为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电影里的细节,你会发现,这部电影的诚意和深刻早就大大超出了"处女作"三个字的水平。你以不同的人物作为切入口看《致青春》,便会发现别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生活富足的人,没人想着要去体验一下贫穷的生活;而我们这些几十年来缺衣少食的人,却没一天不在想着尝尝安逸生活的味道。"刚进米山顶村,一位几乎忘了自己姓名的白发老人就对我讲了这番话。这位姓米的老人把我领进他的庭院,迎门一棵樱桃树差点和我撞个满怀。绕过樱桃树,一幅富庶农家的庭院秋景便一下子展露出来:一堆至少有四五百公斤重的新鲜板栗堆放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靠南院墙的几溜绳索上,满满荡荡地挂着一串串玉米;玉米的下面堆放着晒得半干的花生;院子的另一侧圈养着15只羊;院门傍,一头黄牛在静静地吃草。村长米法亭说:"如果你多走几户,就会发现这家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户。到今年底,米山顶村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将是件很稀松的事。"可是,如果我们能回到十年前的山顶村,就会看到一幅与现在有着巨大反差的、目不忍睹的景象,那时包括米山顶在内的59个山顶村,人均收入只有七八  相似文献   

17.
读书     
《宁波通讯》2014,(6):92-92
<正>该书是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张嘉佳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书中讲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很多爱情故事,有念念不忘的美好,有爱而不得的疼痛,有生离死别的遗憾,有一再错过的宿命,也有喧嚣之后的回归和温暖。总有那么一些瞬间,你会在张嘉佳的故事里看到自己,也总有那么一些瞬间,你会因为这些故事,而想到某个人,某段爱情。  相似文献   

18.
"老龄问题"主要是指老年人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主要又是养老问题:一是养老方式,二是养老质量。"养老方式"大致有三种,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在中国,家庭养老是一种制度化的传统,历史悠久,而且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将来依然是占主流的养老方式。然而,社会转型、人口发展和观念变革诸多因素的影响共同促成了一个现代化进程中养老方式的历史性变革迟早会到来。显然,不看到家庭养老的社会变迁是不现实的。不考虑时间变量,笼统地谈"家庭养老"也是缺乏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刘权 《走向世界》2012,(27):110-111
对中国人来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非穷奢极欲以逞口腹之快,相反,这是儒家精神熏染下,最朴素的饮食养生观。抛去华而不实或者山珍海味的铺陈,私家菜毫不张扬却各怀绝技,这是真正为生活而练就的艺术,也是真正懂生活的去处。沿林祥南街漫步搜寻,一处优雅小巧却不显局促的门庭引人驻足,与这条街道一般年岁的"杨家菜"掩映闹市之中。男主人热情好客、快人快语,会拉着你一一介绍挂满房间四壁古色古香的收藏品——从门环兽到中国秤,以及最得意的花梨红木、老自行车;也会很豁达地告诉你他掌勺时灵感发动的秘诀——听豫剧《花木兰从军》,尤爱常香玉、牛得草;还会跟你透底家中老人食疗养生的秘诀——26种粮食混打的早餐粥、独特配方自酿的65度长寿药酒。  相似文献   

20.
"空巢"家庭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随着"空巢"老人的迅猛增加,对此领域的研究也越加广泛而深入。许多学者从"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