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淡水白鲳一般每667m~2池塘产量达400—500kg。现将其池塘养殖和常见病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态特性 淡水白鲳属热带鱼,杂食性,种内一般不互相残杀,鱼种在饥饿情况下会相互咬伤,有的因尾鳍被吃掉而死亡;适应水温12℃—35℃,最适生长水温24℃—32℃,当水温低于12℃时大部分鱼失去平衡,会有冻死的危险;耐低氧能力较强,水中溶氧0.5mg/L时仍然生存,适宜在较肥的池中养殖;耐盐性高,能在盐度5‰—10‰的环境里正常生长;喜生活于微酸性水中,pH值适应范围为5.6—7.4;性情温驯,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有成群活动的习性,容易捕捞。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民心工程"项目实施中,将淡水白鲳和鳊鱼作为主推品种,并积极推广池塘淡水白鲳与鳊鱼混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收益,受到了当地渔(农)民的欢迎。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池塘条件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排灌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为2m左  相似文献   

3.
<正> 三、成虾养殖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1334—3335m~2为宜,池底要求平坦、少淤泥、泥沙比例1∶1,池坡25—30度,水深1.0—1.5m,水源充足良好,注排水方便,四周池埂建防逃设施,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75—150kg/667m~2清塘诮毒,并施入人畜粪150—200kg/667m~2,以培育浮游生物,供虾食用。2、隐蔽物设置水面栽种水葫芦等水草,占水面的1/3,  相似文献   

4.
<正> 1、选择适宜池塘 主养鳜鱼的池塘不宜过大或过小,以1000—3335m~2为宜。要求选择背风向阳、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或没有淤泥的新开池塘,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2m左右,灌排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需经干塘曝晒,放养前10—15天放水10cm,每667m~2用生石灰100kg左右,隔天另加漂白粉5kg化水全池泼洒清塘消毒,并配置增氧机。  相似文献   

5.
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亩—10亩,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养殖用水标准,池塘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养殖水深1.5—2.0m,每5亩左右配备2.0KW增氧机一台。二、清池与消毒放养前,应先做好池底曝晒、清除敌害等工作,然后进水浸泡,结合使用漂白粉消毒,每立方水体用1.5g漂白粉配液。施用发酵后的有机粪肥(畜禽粪与生石灰、磷肥混合堆沤发酵而成)以培肥水质,用量每亩150kg,老池塘可适当减量。三、苗种投放鱼种选择要求规格一致,体表无伤,活力强,放养量为30g/尾左右的鱼种每亩1500尾,并可搭配50g/尾的花白鲢200尾左右,以控制黄颡鱼池塘中水质,鱼种下塘前用5…  相似文献   

6.
<正> 为推动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根据有关资料、成果,结合我地养殖的一些实际经验,总结出以下技术要点,供生产中参考。 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较为便捷的地方。池塘面积以3—20亩为宜,池深1.5米以上,土堤岸要有一定坡度,池底平坦,底泥厚度保持在10—15厘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项目实施中,在涂沟镇高邮湖村示范户薛金国的养殖池塘内进行了淡水白鲳与鱼种混养技术试验,巧妙运用淡水白鲳养殖与鱼种培育的技术特点打"时间差",为渔业科技入户"惠民工程"又打造出了一个新的亮点。现将池塘中以淡水白鲳养殖为主,合理套养鱼种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一般养鱼者都知道,养殖淡水白鲳的池塘中,决不能施用敌百虫。因为淡水白鲳对敌百虫类的有机磷渔药非常敏感,即使少量施用,也会使淡水白鲳很快中毒,大量死亡。然而,在泼撒生石灰等碱性药物的池塘中,不能同池施用含有机磷成分的杀虫渔药的配伍禁忌,恐怕不是人人都知道的。2001年11月,笔者接诊到  相似文献   

9.
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2004年在虞城县北部的低洼盐碱地池塘中小面积推广应用80∶20模式主养淡水白鲳,现将养殖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池塘条件1、池塘面积5—10亩,长方形,东西向,长宽比2.5—3∶1,堤埂坚实不漏水,水深1.5—2米为宜,池底有机淤泥层不超过20厘米,池四周要有4—5米宽的浅水滩。2、要有充足的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分开,排灌通畅,高产池每3—5亩配增氧机1台。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清整池塘。干塘后进行整修堵漏堤埂,挖去过多的淤泥.放养前10天左右摊干池水,每亩用75kg 生石灰或5—10kg 漂白粉消毒,青苔和湖淀(臭绿莎)多的池塘每亩可用0.5kg 硫酸铜溶水泼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在三明市三元区横坑渔业专业村于2013年5-11月进行淡水白鲳主养试验,取得单产1800.9kg高产,亩利润4844.5元较好的试验效果。现将池塘主养淡水白鲳高产、高效技术小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选择交通便利,电力充足,保水性好,水源充沛,面积为5.8亩、水深2.0~2.5m、池底平坦为沙壤土、淤泥厚度0.15~0.2m、有独立进排水系统的经过改造的标准化池塘。水源无污染,水质达到GB11607—89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池水溶氧量在5~6.5mg/L、pH值6~7.5、透明度20~25cm。2.配套设施:配有3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1kW潜水泵1台,1台投饵机。  相似文献   

12.
<正> 淡水白鲳具有耐高温、耐低氧、食性杂、生长快、鱼病少、肉质好等优点,是池塘精养高产的优良品种之一。我市自1996年引进试养,当年就获取亩净产825kg的好成绩。近年在本市吕桥渔场的高产试验,达到了亩产1014kg。现将其技术要点分述如下:1.池塘条件及放养前的准备:要选择面积3—8亩.水深1.8—2.3m,水源可靠的池塘。在投放鱼种前10天排干池  相似文献   

13.
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2004年在虞城县北部的低洼盐碱地池塘中小面积推广应用80:20模式主养淡水白鲳,现将养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池塘秋季速养青虾,只需饲养2个月左右,每667m~2即可产成虾100kg 以上。由于成虾规格大,市场价格高,且易销售。每667m~2纯收益可达4000—5000元,这比一般养殖单产效益高2.5—3倍。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 水源无污染,注排水方便;面积和水深以1000—3000m~2和1.2—1.5m为宜;并由进水口处向出水口处倾斜,  相似文献   

15.
1.网箱养鳝池塘的选择塘口应选择水源清洁无污染、水位有保证,最好能保持水位相对稳定。池塘面积可大可小,以5亩—10亩,水深在1.5m以上,进排水条件较好的池塘为佳。2.鳝鱼苗种放养前的准备2.1池塘的清整、消毒:放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留淤泥10—20cm。水深1m,每亩用生石灰150kg或用漂白粉(含氯量30%)13.5kg,化水全池泼洒。7—10天后,经试水即可放苗。2.2养鳝网箱的规格、固定、浸泡处理:2.2.1养鳝网箱的规格。网箱的大小箱长5—7m,宽3—4m,深度1.5m。网目尺寸0.6—0.7,聚乙烯无节网片,实践证明:网箱规格应以3m×6m×1.5m为好。相体太宽不利…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池塘环境要求池塘面积以3—5亩为好,池塘坡比1∶2.5—3,池底以沙质为好,淤泥不超过10cm,池塘水源清新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放养青虾苗前要严格清塘消毒,以生石灰和茶粕为好。水深控制在1.0—1.5米左右,pH值控制在7.5—8.5,溶氧大于4mg/L,水体透明度30—35cm。塘边四周种植浮水性水草,可搭配适量沉水性水草,较宽的池塘中应设置层架型网片,可以充分利用水体,有效地增加产量。二、虾种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 消毒工作贯穿于整个池塘养殖,重视消毒工作,对于鱼病的预防,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1、池塘消毒 在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消毒,消除杂草,挖除过多的淤泥,同时采取物理、化学等方法,对池塘进行消毒,以杀灭原有病原生物。具体方法为:在挖除过多淤泥后,不立即注水,而在阳光下曝晒数日后,每667m~2池塘用生石灰50-70kg或漂白粉7—10kg泼洒消毒,若池塘为1m水深,用量则加倍。  相似文献   

18.
<正> 刀额新对虾,俗称沙虾,又名基围虾,属广温、广盐性虾类。耐温范围10℃—37℃,最适温度17℃—32℃,适盐范围0.35‰,耐低氧能力比对虾强。经过几个月的养殖一般亩产可达80—150公斤,1亩效益2000—3000元,其养殖注意事项如下:1、池塘条件与清理 选择面积3—50亩,水深1.5—2.5米,淡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沙质底的淡水池塘或虾塘为宜。虾苗放养前要清淤消毒,每亩以生石灰100—150公斤化浆泼洒。  相似文献   

19.
<正>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一般每667m~2净产1000千克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高产新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建造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面积以667—667m~2、水深1.5—2.5米为宜,同时常年要有一定流量的水源保证(最好是自然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池塘条件与设施1、池塘面积要适中, 一般以0.2—0.4hm~2为宜,且成东西向,长方形,长宽比3∶1—1.5。2、坡度适宜。要求池塘坡度大,形成较宽缓坡,坡比为1∶2.5—3为佳。3、水深适度。池塘以平均深度1.5m、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