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由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引起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建筑工程造价与质量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文章分析了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工程质量和造价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凌霞 《会计之友》2012,(19):51-53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要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最佳投资的目的,必须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质量与造价管理机制。工程质量的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控制,可通过科学的施工成本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与合理的经济措施;通过人为控制工程造价,有效地加强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增强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意识,特别是施工招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以及工程竣工结算等阶段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对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投资费用、按期或提前交付使用非常重视,降低工程造价成为投资者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但是作为一项工程的承包商而言,他所关注的是工程造价中的利润或定额利润,为此,他追求的是较高的工程价,他们之间的矛盾正是市场竞争机制和利益风险机制的必然反映。二者对工程目标的不同追求和要求集中体现在工程造价方面,这就使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分析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树立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质量的经济保证的理念很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一、工程的质量和工程造价的定义。所谓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对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投资费用、按期或提前交付使用非常重视,降低工程造价成为投资者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但是作为一项工程的承包商而言,他所关注的是工程造价中的利润或定额利润,为此,他追求的是较高的工程价,他们之间的矛盾正是市场竞争机制和利益风险机制的必然反映.二者对工程目标的不同追求和要求集中体现在工程造价方面,这就使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分析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树立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质量的经济保证的理念很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任何方面而言工程的开展都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因此决定工程质量的因素是极多的,从工程招标开始到工程竣工都不能有疏忽大意。所以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就必须从头抓起,其中工程造价管理对企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以为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工程开展的过程中贯穿始末,所以抓好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6.
试论工程造价控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弦 《民营科技》2009,(2):134-134
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工程施工既要严把工程质量关,也要控制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都必须从投资决策、设计方案开始;依据国家和地方现行定额、取费标准、施工图、施工规范、市场行情等确定一个合理的造价,据此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投标,择优选定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签定施工合同,加强现场监理,严把签证关,并按规定进行工程结算和支付,做到工程质量与造价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这对提高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对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有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在修筑干线公路时,工程的造价在一定限度上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方面,用于修筑干线公路的材料的品质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而决定材料品质的又往往是一项工程的工程造价。同时,干线公路建筑过程中施工方的技术等级也往往起到了决定工程质量的作用,这和工程造价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在干线公路修筑过程中的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如何通过改善对干线公路工程造价的管理来实现工程质量提高的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象进 《价值工程》2011,30(12):80-80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不再是单单考虑工程质量问题了,在到达既定的工程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追求尽可能经济是每个项目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和解决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体系。本文列举了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0.
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管理目标控制的两个主要工作点,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既对立又统一.建筑工程在考虑降低造价的同时,首先应保证工程质量的合格,在此前提下统筹兼顾二者的关系,方有意义.如何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胡玮 《价值工程》2012,31(32):67-68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质量、进度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作为项目投资方,总是希望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建设方往往在定下质量和工期目标后,忽视了造价的管理,最终工程造价远远超出了原有的既定目标。本文针对国内建设项目投资失控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对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失控原因地分析,提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叶小君 《价值工程》2014,(17):77-78
随着工程项目竞争压力的逐步扩大,很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工程造价控制的新方法,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有效控制了工程的造价,开始广泛应用于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13.
工程造价预结算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重要手段。为达到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实现项目目标的管理,在对其审核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对施工图工程量、定额和单价套用、费用计取进行审核。而要保证审核质量,一是审核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二是要加强造价行业建设,三是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建筑企业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工程造价控制是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投入得到有效管理的最佳途径,其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经济利润。因此,必须要明确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并采取科学的优化措施进行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论文首先阐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再分析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最后提出一些优化措施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方剑 《价值工程》2010,29(15):18-18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使实际成本费用降到最低,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本人结合造价管理和项目成本管理相关工作,从人工、材料、机械、质量、工期等角度全方位地探讨了如何实施目标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孙文彬 《基建优化》2006,27(3):60-62
工程设计是项目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的起点,实施建设项目设计监理对保证设计质量、控制建设投资和如期开工建设等也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对建设项目设计的工程监理进行了初步探究,分析了建设项目设计监理主要依据和基本任务,阐述了建设项目设计工程监理的内容、流程等基本问题,研究了项目设计监理对于规范建筑市场、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实践,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经济性和综合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申 《价值工程》2011,30(6):113-113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基本建设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其经济利益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如何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社会生产水平相适应,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建筑工程造价人员素质,才能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聂敏 《价值工程》2011,30(25):71-71
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工程造价、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相互联系,工程造价与质量管理其实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只有使它们的管理相互平衡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工程造价人员的素质要求、我国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工程造价人员必须把造价、工期、质量三者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来开展工程造价工作。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struct –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for managing project cost of poor quality. Changing project constraints makes it difficult or even impossible to utilize traditional cost of poor quality methodology in managing quality costs in project environments. The construct presented here modifies the root-cause analysis type of approach to manage the cost of poor quality by introducing the use of three prospective values and probabilities of occurrence in project ex-ante evaluation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onstruct is the way in which monetary values are determined through workshops. The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a research project using the constructive research approach. The construct was created at Finnish Post, Hankkija-Maatalous and Nokia Networks, and the validity was further tested at Valmet Paper Mach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