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邹亚鹏 《董事会》2014,(12):28-29
2014年10月15日,证监会公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制度。 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实施主动退市时,"应当召开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同时规定"并须经出席会议的中小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相似文献   

2.
《董事会》2014,(12)
正2014年10月15日,证监会公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制度。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实施主动退市时,"应当召开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同时规定"并须经出席会议的中小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众所周知,A股市场"搭便车"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热情并不高,股东会上罕有其身影,网络投票亦不积极。一旦控股股东决心退市,面对强大的大股东,中小股东这个"弱势群体"的权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股东实际出资额及对公司的控制和影响程度,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一般分为三种。一是控股股东,包括持股比例67%以上的绝对控股股东,或出资额虽然不足50%,但依其出资额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二是特例股东,即  相似文献   

4.
尹中立 《董事会》2005,(8):82-83
作为一项重大的制度建设,我国上市公司实行了类别股东表决制度,让流通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行使表决权。在最近出台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方案中,这项制度得到了充分运用。据悉,在《公司法》的修改稿中,也将引入类别股东表决制度。但笔者以为,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但结果可能不仅难以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使上市公司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  相似文献   

5.
关于完善股东表决权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完善股东表决权机制的探讨梅慎实在股份公司里,股东拥有受益权、决策权及选举管理者权等重要权力。然而,在公司法人财产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的情况下,股东虽无公司业务法定直接管理权,但可通过对股东大会的议决事项行使表决权,并籍此形成公司意志的表决权来反映其...  相似文献   

6.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独立董事受大股东的控制,没有主动监督大股东及其代理人的动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落实中小股东的监督权。实行股权分类表决制度,取消大股东对独立董事有关事项的表决权,将该表决权完全交给中小股东,可以保证独立董事脱离大股东的控制,回归到中小股东的利益立场。文章最后还构建了一个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后的新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梅慎实 《董事会》2008,(10):48-50
《公司法》将召集程序、决议方式等有关股东大会决议的程序作为其重要内容加以详细规定,目的是防止因程序不当而给股东利益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东利益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更是公司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前提。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中市场主导型权力配置机制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的缺陷,比较分析了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与股东派生诉讼两种主要的中小股东司法救济手段之功效,指出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手段。最后,就我国公司立法引入该制度进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付明德 《董事会》2012,(12):26-26
对于特别事项,虽然法律规定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但是由于很多中小股东并不参加会议,阿尔斯通同样也能够做到“一票定音”  相似文献   

10.
日程表     
《汽车观察》2011,(5):15-15
May.13 5月13日,在即将召开的股东特别会议上,米其林集团的股东们将应邀举行投票选举,来揭晓让·多米尼克·盛纳德是否会成为集团未来掌舵人。与此同时,各位股东还将就相关项目进行决议,旨在进一步完善米其林集团的公司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控股股东利益转移问题非常普遍,严重地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控股股东利益转移的途径进行了总结,并对利益转移问题的制约因素和制约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期不断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志钢 《董事会》2013,(2):51-52
在规范大股东行为、限制大股东权利方面,国有大股东应率先垂范,严格自律。国有大股东代表进入董事会,要学会与中小股东打交道,学会与不同意见董事交换意见获得认可、谅解,学会在多元环境中正确贯彻大股东方战略意图,学会维护大股东利益与兼顾所有股东权益相均衡  相似文献   

13.
一、依法持有公司股票,享有与其他股东同等权利;二、委派股东代表出席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三、享有公司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四、按规定增购、受赠、转让和质加股份;五、查阅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会议记录及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监督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可对此提出建议和质询;六、依照所持股份份额领取胜利及其它分配形式的利益;七、对股东大会、董事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任犯国有股东合法权益的决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八、公司终止并依法清算时,按股份比例分得剩余财产;九、法律、打…  相似文献   

14.
柏立团 《董事会》2013,(2):74-75
股东除名条款是对股东资格的剥夺,是对股东最为严厉的处罚。股东除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相关者利益及社会责任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就怕成为大股东欺压小股东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15.
《董事会》2015,(1):8
宁波康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002119)2014年12月16日召开股东大会。参会股东及股东代表共132人,代表有表决权的股份数占公司股份总数的63.4782%。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张明海因差额选举获得赞成票数最少未能当选;独立董事候选人李有星因差额选举获得赞成票数最少且获得赞成票数未超过本次股东大会有效表决权总数的二分之一而未能当选;独立董事候选人范  相似文献   

16.
冯萌 《董事会》2014,(12):30-30
正退市的结果往往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全面接管公司经营,而少数股东丧失通过公开市场退出的渠道,所以公司实际控制人给予少数股东恰当的补偿符合一般的"互利"商业规则必须承认,无论是在主动退市过程中,还是在其他类型交易过程中,A股市场的少数股东往往都处于弱势,其主要原因如下:在交易过程中处于信息劣势;表决权劣势;对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7.
董事会作为公司经营发展的决策中心,作为股东利益保护的执行中心,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董事会产生于公司股权分散化过程中,作为股东的受托者,在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寻求权力与责任的平衡。鉴于中国上市公司脱胎于国有企业和以家族控制为主的非国有企业,其股权结构是典型的“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的二元结构,约束控股股东利益攫取行为,保护非控股股东利益也是董事会必须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面向股东还是面向利益相关者? 在日本的董事会会议上,不管是股东还是高管人员都被潜在地施加了压力,以便于他们关注利益相关人的利益而不是股东利益。当然,现在他们改革的压力也很大:而在美国的董事会会议上,20年的治理改革以及坚定的树立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概念,这就增强了董事会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并更加密切的适合董事会和公司业主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刘俊海 《董事会》2012,(2):36-37
独立董事制度,曾被作为"救济"中小股东利益、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剂灵丹妙药引入中国境内资本市场。但我国内地正式实行该制度十年以来,良好的初衷并未完全实现。中小股东利益遭受大股东或管理层滥权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架构中,董事会是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组成的。它的职责和使命会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及持续获利,即股东的财富能够不断获得增长。而总经理是由董事会任命的,代表董事会来对公司经营进行管理的角色。他不仅要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建立高管团队,更要领导这个团队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