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雪 《商业时代》2003,(242):9-10
传统经济时代,企业一般靠自身的资源来建立竞争优势,靠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创造企业效益。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面对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和经营形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难发现,无论是基本的价值观念,还是具体的行为准则,新时代企业文化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传统企业文化模式,而具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对一个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成功奥秘来自于企业旺盛的活力,而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经验则在于其强大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认识不到“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多数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要学习日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3.
张艳 《市场周刊》2004,(7):42-43,46
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是直接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伦理文化,至今是日本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要素。它形成了日本企业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又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个人至上;它强调群体意识,强调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日本企业管理的精华和最富有特色的内容之一,这一经验,不仅对日本的经济腾飞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世界和我国企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文化演变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文化演变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朱明伟日本的企业模式是建立在日本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这一点已为人们所共识。无论是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还是集体决策和企业内工会等,都是与日本文化的和谐观、效忠观和集体主义等价值观紧密相联的。因此,日本企业管理模...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靠想当然,它需要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不懂得这些理论和方法的企业很容易建成“老板文化”、“表面文化”。本文以中关合资企业华阳恩赛有限公司(简称HN公司)为例,对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质量、技术和服务等是日本汽车品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硬件”,那么独特的企业文化就是众多品牌崛起背后的“软件”支撑,本文介绍了日本两大汽车品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为国内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根生 《中国电子商务》2007,(10):I0021-I0023
终端是个巨大的“针眼”,企业布置的每一条线,最后都要汇聚到这里。但做好了,终端还是个巨型“磁场”:千条线,万条线,条条都是“磁力线”。  相似文献   

8.
吴垠 《商界名家》2004,(8):93-94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一批管理学家受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成功的激励下所创建的,其中大量吸收集体主义的内容。而近些年来日本的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吸收美国企业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思想。无论是美国吸收日本企业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企业文化理论也好,还是日本吸取美国个人主义的企业文化实践也好.他们主流母体文化始终相对平稳。应该讲,对于“度”的把握来说,  相似文献   

9.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所著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拥有共同的文化现象”。这种概括比较全面,突出了企业文化的内核是:(1)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2)企业共同的经营实践;(3)企业不分地域和部门都共同拥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曹康林 《商界名家》2006,(11):38-43
一位中国学者在研究美国一家企业的“双赢战略”和“共生理论”时,那位美国老板说.我们的“双赢战略”和“共生理论”的全部原理,都来自你们中国的《论语》,其核心思想是“和为贵”;还有一位中国企业家到日本企业去学习”营销战术”时,那位日本企业的董事长拿出一本《孙子兵法》说,我们的”营销战术”全在你们中国的这本书里。由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学益应该算是最早研究这个课题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向上 《商界》2006,(4):38-41
不知不觉,就在日本学习、工作、生活了10多年,成了地道的“日本通”、“知日派”。 最近,受祖国大好形势的召唤及朋友的邀请,我毅然回国发展。回国几个月来,明显感觉到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日本企业差距很大,工作效率也远比日本低。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54年的国有外贸企业。近年来,我司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努力铸造国际品牌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摆脱了传统外贸出口靠拼资源、量增价减的旧方式,摆脱了传统纯流通企业靠专营优惠、靠配额的旧模式,逐步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五有”(有与高校合作、国家认证的自主研发机构,有自主品牌,有国际准入通行证的实业依托,有目标市场网络,有高效精干经营队伍)发展新路,成为一家集科工贸、国内外于一体的综合企业集团,是广东省惟一一家被商务部纳入全国21家重点联系大型流通企业之一;而公司的核心品牌“珠江桥”更是每位食出人的骄傲,实现了“小商品、大市场、高附加值且影响力大”名副其实的中国酱油出口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3.
在佳能有一种观念,他们认为佳能(美国)是一家美国企业,佳能(中国)是一家中国企业。这就是佳能,他们像变色龙一样,走到哪里都让自己的颜色和哪里保持一致。“共生”是佳能的企业理念,是指人们消除了文化、风俗、种族等隔阂, 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繁荣而工作和生活在—起。 1934年,当德国“莱卡”一统世界光学机械工业天下时,日本一批胸怀抱负的青年便立志,要靠  相似文献   

14.
杨征建 《糖烟酒周刊》2005,(7):B046-B047
传统名酒企业的市场运作,往往带有生产导向性的色彩。品牌塑造拘泥于历史、质量和包装等要素。部分新兴的地产酒企业因为历史较短。便靠“挖祖坟”、“傍名人”。穿凿附会历史典故来打造品牌。以上几种白酒品牌塑造模式在今天终端热战、文化苍白、洋酒入侵、理性消费的市场环境中,已经是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中国类似,也是一个“舶来品”。虽然日本企业管理中一直有着类似的责任思想和各种责任实践,但没有社会责任这种提法。中日类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使比较研究更具有政策含义和实践价值。社会责任源自西方,而责任理念和实践又不具有跨文化适用性,日本已经基本探索出一条如何将全球社会责任理念与东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相融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结合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特点,从几个视角剖析了为什么要推进企业文化管理,即为了走出制度“迷局”,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与狼共舞”,为了达到“无为而治”的至高管理境界。接着又论述了如何真正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管理,通过对日本京都制陶公司、Intel公司和海尔等企业文化管理案例的分析举证,提出了推进企业文化首先要有好的定位,其次要研究推进的心理学机理,要“德治”与“法治”并行,要注重发挥领导者和典型人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经说过,“企业要做大,关键靠组织”。根据思捷达的咨询经验,当公司到了几百人的规模,年营业额到了一个亿或者两个亿左右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感到市场、产品和资金不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组织管理本身成了公司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本案例所提到的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冯建军 《中国市场》2007,(24):60-61
<正>一个化妆品牌,凭借自办的一本艺术与文化色彩浓厚的杂志,俘获了众多女性消费者的心。近几年来,日本资生堂化妆品企业旗下的“泊美”、“菲璐泽”以及“悠莱”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成功,吸引了业界众多的目光和同行关注。随着日本资生堂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脚步不断持续加快,从而吸引了人们对于资生堂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其更深层次背景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我们已经“习惯了”巨型企业做品牌的大手笔,出手阔绰,一掷千金。  相似文献   

20.
和谐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建设内在地包含着对和谐的诉求。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和谐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关系和谐、价值观和谐以及心理和谐等三个层面。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应该把握“以和为贵”的行动准则、遵循“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实施“和衷共济”的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