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提高中原城市群高新区区域持续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旗  刘明明  徐君 《特区经济》2007,(2):178-179
中原城市群如何高标准建设好高新技术开发区,对于加快城市群发展,带动河南经济发展,提升河南省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原城市群的特点和区域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中原城市群高新区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是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与产业集群,它是城市群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城市群正是通过这些产业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来影响和控制周边地区发展的,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是城市群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在不断增强城市群竞争力和巩固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产业的融合与互补,形成区域产业链、产业圈.提升整个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郑州和洛阳是中原城市圈中的两个核心城市,在发展中部地区的大格局下,中原城市群如何在中部地区找准定位,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城市群的竞争力归根结底以核心城市为首的区域竞争力,中心城市采用何种模式的发展对于提高城市群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而郑一洛双核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罗湘文 《特区经济》2010,(3):210-212
如何推动城市群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已经成为关系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城市群创新资源整合推进路径研究的基础上,对推动城市群创新合作和创新资源整合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提升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该文以长三角二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反映城市间与竞争力影响因素间互动作用的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理论模型。采用“多维乘数法则”对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对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竞争力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级城市群竞争力协同增强,进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若晶 《特区经济》2010,(6):171-172
文章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并从交通一体化、产业对接、资源共享和生态共建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析郑汴一体化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本文通过构建中原城市群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在得出中原城市群竞争力得分及排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指出郑汴一体化势在必行。并在此基础上简单探讨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李鸣  朱磊  严逸 《浙江经济》2004,(17):13-15
培育温台沿海产业带,首先要编制好发展规划,使规划真正成为贯彻统筹发展的有效载体;真正成为发挥政府经济调控作用的有效手段,提升温台地区整体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温台地区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战略任务,合理定位发展目标,明确产业与城市群发展方向与布局框架,是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推进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结合2011—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数据,运用PL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水平逐年增高,数字经济主导维度以“电信费用→软件从业人数→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顺序转变;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变异系数逐年递减,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字普惠金融是驱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极重要因素;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两者具有较好的耦合性,且趋于良好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屠烜 《上海经济》2015,(4):8-14
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工业化基础上产生的高级城市空间组织形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城市群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国际竞争力重要标志。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最前沿的示范区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诸多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城市群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长三角城市群既要以发达国家城市群为标杆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也要根据实际基础条件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杨光 《北方经济》2010,(16):73-75
郑汴一体化和西咸一体化是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组合城市。分别是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的核心。本文从区住优势、综合实力、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科技教育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并指出郑汴一体化应在增强集聚力和辐射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经济外向度等方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整合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出一个特色鲜明、文化深厚、可游性强的区域性旅游圈,对中原城市群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原城市群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该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经济》2010,(4):43-43
国家应尽.陕研究批复设立中原城市群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区,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是不同发展水平的都市圈通过竞争与合作形成的空间交互与叠加的经济区域。城市群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要素禀赋、结构、功能及创新等方面,城市群经济增长需要从要素投入、产业布局、空间异质性等多重维度进行考察。引入空间权重的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对资本积累的依赖程度较高,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明显;中原城市群内部联系较弱,创新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基于空间和产业的多维价值链,基于分工与专业化的城市体系尚未形成,产业升级效果不明显。中原城市群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在发展中应体现柔性化、层次化、多样化和多核化的发展理念和推进措施,各城市内部形成"中心+组团"发展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开放协同和功能完备的城市体系,加速推动空间效应的形成和提升,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城市群的经济分析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要探讨的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21世纪全球竞争单位的大城市群的发展问题。城市群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问题,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发展对策。中国城市群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城市群的经济贡献率偏低,首位城市的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劳动生产率偏低,城市之间融合度差。在对中国城市群的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提升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郝丽霞 《特区经济》2012,(6):203-205
城市是重要的要素集聚区和经济辐射源泉,城市群是促进城市合理分工和拓展功能的有效形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发展中存在城市群等级体系不健全,城市间分工协作程度较低、产业结构趋同化明显、协调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应该从城市群等级体系、产业结构、城市一体化方面进行优化,以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衍生物,在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进程中,它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模式和主流。我国中原城市群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带,突显出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文章重点从区域经济和应用经济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城市群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相关概念,对中原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高我国资源型城市群城市的竞争力在确保我国资源、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进而针对该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城市的人居水平、科技兴区、发展集约型经济、促进区域内产业的协调分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曹中秋 《特区经济》2009,242(3):206-207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在地理区位、资源条件、文化底蕴、市场前景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而提出了实现中原城市群崛起的一体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低成本分层扩张战略、东引西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文化中原"和谐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纵深推进,城市群竞争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建设强大的城市群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关键所在,也是构筑我国新一轮财富集聚战略平台的迫切需要。城市群竞争力的强弱常常取决于城市群的资源聚集与整合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群竞争也是城市群经济整合能力的竞争。本文探讨了我国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及模式,寻求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