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仁君 《价值工程》2011,30(10):65-65
每个地域有着其各自的历史,自然在当地也保留着历史的积淀。作为历史文化结晶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正是由于建筑的地域性差异才使世界建筑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是对传统居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在现今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对如何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空间不断生成和发展的完整的过程,气候地域性建筑展示着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态的生成和发展。本文从气候地域性传统建筑的内涵及特点出发,分析了气候地域因素对当前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了我国当前建筑设计中气候地域的体现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教育建筑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类型,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建筑事业的进步有着双重价值和作用。教育建筑设计中应该体现地域性,要通过地域性的表达形成富有地域特点、文化特征和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教育建筑。本文以地域的视角对教育建筑设计工作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教育建筑设计中表达地域性的观念,提供了教育建筑设计中宏观布局、内部空间和微观处理方面的要点,希望能够对教育建筑更好地表达地域性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探索的内容是地域性建筑不断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的一次尝试和努力。从我国当前居住区出发,立足于辽宁省,总结国内外在此领域的创作理论及实践,结合我们当前的实际,探求当前辽宁省城市住宅区如何体现地域特色的创作思路。结合当前地域性建筑设计理论和手法,把地域特色引向科学合理,从而在思想上发掘出各种因素对现代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5,(24):200-202
本文通过对东莞蔡边村老人活动中心——钟氏福德堂设计方案及建筑空间理念分析,探讨岭南地域文化对于现代建筑创作理念的影响,以及传统岭南庭院特色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力求体现岭南传统建筑的地域性,使建筑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20,(2):195-197
地域性是建筑的特殊属性。在民族文化、乡情民俗、建筑语言的规范和约束下,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建筑文化传承,乡土建筑从某种方面来讲就是建筑地域文化的一种表达。喀什地区的高台民居是实践选择的结果,具有浓烈的地域性。从空间形态、建筑造型、建构与材料三个方面对其所蕴含的地域性进行剖析,反思建筑地域性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岩  储若男 《中外企业家》2013,(8Z):253-253
笔者结合关中本土建筑师在关中地区建设地域特色新式乡土建筑的实践经验,对传统民居建筑向现代转型的原则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提出建议,并对关中地区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农村住宅项目进行实例分析,探索了地域特色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8.
李伟 《价值工程》2015,(7):40-41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带来新的材料、新的结构、新的技术,同时也带来了对传统地域性建筑的冲击,通过对地域建筑创作因素的探索,结合时代特征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地域性建筑。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速公路附属小区规划设计中无视建筑地域性的问题,阐述了地域化设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出了小区地域化设计的基本原则.笔者通过对安徽省庄里服务区和屯溪主线管理区两个案例的分析解读,力图阐明地域场所与小区规划设计构思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把这种设计方法与场所精神的塑造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王潇楠 《价值工程》2015,(5):296-297
地域性主义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越来越被重视,其带有批判性的目光批判着现代主义建筑和我们的城市,从文化观的角度,对地域性主义在文化中,强弱势文化互相碰撞对建筑的根本影响和并将其视作建筑文化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从中提出思考并由此找到一定的出路,而后对带有批判性的地域性主义进行一定抛砖引玉式的再思考似乎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5,(24):231-233
传统民居建筑顺应气候与地貌,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民居形式,屋顶的建造材料与形式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贵州山地的石板屋顶、内蒙古的木片屋顶、云南的稻草屋顶、黄土高原的场院屋顶、陕西的半边屋顶、福建的海礁石屋顶、新疆的土屋顶的论述,研究传统民居屋顶材料及建造的丰富性,展现不同地域传统民居风貌以及人、建筑、自然和谐相融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是我国政府提出的现阶段城市社区的建设目标。社区研究的理论脉络表明,社会资本是理解地域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在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一套社会资本测量工具,并对辽宁省的38个城市社区的社会资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社区之间并非互不相关,相反因为具有中等存量的社会资本而成为了地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文化景观的再生设计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主流,没有文化性的景观是空洞且经不起历史推敲的。而民族文化景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地域文化景观中重要的部分。在景观设计中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地域性藏族文化景观至关重要。在云南德钦阿墩子古城广场设计中演绎了现代景观的文化再生设计。  相似文献   

14.
时代发展的今天,各国文化之间兼容并蓄、相互交融。在这一切向西看的大潮中,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不断的消失,城市建筑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如何传承及发展我们的民族建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而独具地域性特色的闽南建筑,作为我国民族建筑大家族中的一员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探寻一条传承与创新闽南建筑的新路,展现其独特的地域性,是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地域性城市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钢 《城市问题》2007,(6):11-14
根据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概念.认为这一概念将文脉、场所与生态设计结合了起来,是以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特点为依据的;认为地域性城市设计将会成为我国未来城市设计的趋势和方向,在地域性城市设计中应坚持设计与地域相结合,其中包括两个方面:设计与文脉相结合;设计与生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绿色发展新时期,低碳与智慧城市、绿色建筑是新时期城乡建设行业发展的核心主题。在中华历史文明的长河中,因传统建筑文明可以衡量城市与建筑文化先进的程度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人如今引以自豪的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地域性传统建筑,既是我国不同地域多民族建筑文化的载体,也蕴含着我国先民们在农耕时代积淀的建造智慧和经验。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还应该创造代表当今社会发展水平的新的建筑文明。"低碳"、"绿色"应该成为新时期城市与建筑发展的"源"动力,也将是未来城市与建筑的内涵。从新时期建筑方针的思考,到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路线等方面,做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苏南模式下小城镇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回顾 ,分析苏南人文环境的转化过程。从本土文化、经济发展、政府管理和政策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其地域文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作用于小城镇本身 ,形成特定的动态开放型小城镇社会人文环境 ,保证了该地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演化 ,指出人文环境是提升综合社会环境质量 ,带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最后提出城乡规划中要给予基于“地域文化”的本土人文环境以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季强  任伟 《价值工程》2010,29(27):84-84
本文通过描述哈尔滨群利新区创业大厦的建筑方案创作的思考过程,探索一种利用建筑符号学中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不同层面理论来进行地域性设计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时代发展的今天,各国文化之间兼容并蓄、相互交融.在这一切向西看的大潮中,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不断的消失,城市建筑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如何传承及发展我们的民族建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而独具地域性特色的闽南建筑,作为我国民族建筑大家族中的一员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探寻一条传承与创新闽南建筑的新路,展现其独特的地域性,是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99年中国召开的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发表的北京宣言,就体现了我们中国思想对建筑发展方向的影响。此宣言提出针对国际“世界风”的流行,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是建筑地域风的兴起,也可以说是现代文明和本土文化的结合,要努力推进地方主义。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风”?北京如今大刮“中国风”的市场环境是什么?“中国风”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