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李圣君  哈图  丁玉新 《价值工程》2012,31(23):63-64
对取自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中的风沙土样进行了固化强度方面的研究,分别进行了筛分、击实、无侧限抗压等试验。试验的结果表明:在风沙土中加入固化剂后,试件抗压强度随固化剂掺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着龄期的增加,抗压强度的逐渐增加;加纤维试件与未加纤维的试件相比,后期强度增加的比较快,增加的幅度较大。通过两种情况下的抗压试验结果,得出固化剂的最佳配合掺量为10%。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7,(29):109-111
通过对固化土进行强度试验,在最佳固化剂掺量的条件下,以掺加纤维的固化土与未掺加纤维的固化土在不同的养生龄期下进行强度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对比,得出结论:固化土的抗压强度随固化剂的掺量增加而增加,并通过分析,确定10%的固化剂掺量为最佳掺量;养生龄期与抗压强度的增强是同步的,但主要前期强度增加较大,后期强度增加较小;纤维固化土的抗压强度,主要是随着固化剂掺量以及龄期的增加而增强,但与未掺加纤维的条件相比,在养生龄期的前期,强度增加较高,但后期强度增加较小;固化土加入纤维后,试件抗拉性能增加了93%,满足基层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在不同磨损行程和不同试样伸出长度的情况下测定了橡胶试样的相对体积磨耗量;并在标准环境温度条件下,在不同相对湿度的情况下测定橡胶试样的相对体积磨耗量。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测试条件对橡胶试样相对体积磨耗量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尹威 《价值工程》2021,40(26):106-108
为开发一种新的水泥替代品,实现降低施工成本、发展绿色经济的作用,以省道S308项目为依托,设计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干湿循环试验,探究了电石渣与粉煤灰两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对线路粉质黏土固化后的强度发育与耐久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①随着养护时间提升,电石渣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电石渣最优掺量为干土质量的10%;②10%与15%掺量电石渣固化土具有一定抵抗干湿循环的能力,而5%掺量电石渣固化土在6次干湿循环后强度已基本丧失;③随着粉煤灰的掺入,电石渣固化土体系强度明显增高,粉煤灰掺量在20%附近时达到最优,这是由于粉煤灰的加入使得体系变得密实,且形成了一定的胶凝材料.  相似文献   

5.
尹威 《价值工程》2021,40(26):106-108
为开发一种新的水泥替代品,实现降低施工成本、发展绿色经济的作用,以省道S308项目为依托,设计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干湿循环试验,探究了电石渣与粉煤灰两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对线路粉质黏土固化后的强度发育与耐久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①随着养护时间提升,电石渣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电石渣最优掺量为干土质量的10%;②10%与15%掺量电石渣固化土具有一定抵抗干湿循环的能力,而5%掺量电石渣固化土在6次干湿循环后强度已基本丧失;③随着粉煤灰的掺入,电石渣固化土体系强度明显增高,粉煤灰掺量在20%附近时达到最优,这是由于粉煤灰的加入使得体系变得密实,且形成了一定的胶凝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在粉煤灰量一定条件下,通过逐步增加采油废水的加入量,以考察粉煤灰对采油废水中的COD和石油类的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变化,并最终找出粉煤灰的最大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13):137-139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钢渣及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钢渣钢纤维的掺量与自密实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关系密切;②钢渣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强度提高不是十分显著;③钢纤维掺量在一定范围内对自密实混凝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3,(25):97-98
以水胶比、胶凝材料总量、矿物掺合料的掺量、砂率、粉煤灰与矿粉掺量比等因素为变量,设计五因素四水平的L16(45)正交试验,以混凝土28d和56d的抗压强度为考核指标,分析各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主要因素,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为显著,其他的因素影响不显著但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满足特定孔隙率条件下的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材料制备过程中水灰比和胶骨比变化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常用矿物掺合料在掺量变化情况下的浆体强度。结果表明,满足21%的孔隙率时,提高抗压强度的最佳水灰比为0.3,胶骨比为1:5;提高浆体强度的掺合料最佳单一掺量分别为:粉煤灰20%、矿渣微粉24%、硅灰6%,硅灰为佳,同量级变化下其28天抗压强度增长19.3%。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合混凝土密实度、抗压强度及碳化深度对双掺大流动性混凝土作了一定的性能分析论述,最后总结出其抗压强度及碳化深度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大量试验资料的基础上,论述测定膨胀土抗剪强度时试样尺寸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从而指出测定膨胀土抗剪强度时的合理试样直径及C、Φ值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邵伟  蒋玲  周浩 《价值工程》2014,(26):136-137
本文以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为研究对象,通过掺入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对比,研究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对结构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影响。通过对比掺加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普通减水剂的混凝土工作性与强度,分析几种减水剂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博  弋楠  孙博 《价值工程》2011,30(10):186-187
通过对工作中积累的QT450—10金相组织与力学性能、化学成分诸多数据进行比较,探求组织和性能以及化学成分的内在关系。尝试说明在不满足制取抗拉试棒,只能利用本体取样做金相和化学成分分析的情况下,如何判定零件是否合格。试验结果表明,球化分级小于等于3级,石墨大小6级,珠光体数量小于等于珠30时QT450—10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都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本体取样的试验结果代表该批铸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杨俪辰 《价值工程》2014,(12):299-300
研制了高流动性高模量PP。研究了不同增韧剂及其用量,滑石粉粒径及用量,偶联剂、润滑剂的添加与否对改性PP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加入经过钛酸酯偶联剂处理过的,质量分数为24%,粒径为3000目的滑石粉,含量为10%的POE,且加入适量的润滑剂,即可得到一种高流动性和模量的改性聚丙烯。  相似文献   

15.
姜淑波 《价值工程》2010,29(32):130-131
本文系统试验研究了Base Seal加固剂加固土在最佳配合比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定性、冻稳定性等路用性能指标,分析了土壤加固剂加固土的强度形成机理。结果表明Base Seal土壤加固剂加固土是一种适合东北寒冷地区的优良的公路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田帅  李世华  焦岩 《价值工程》2022,41(1):76-78
研究了轻骨料种类、胶凝材料用量、陶砂用量及骨料预湿方式对LC30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粉煤灰陶粒配制的LC30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容重为1613kg/m3时28d抗压强度可达42.7MPa;在胶凝材料用量及用水量一致的情况下,陶粒的筒压强度及陶砂掺量是影响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采用未预湿的轻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在配制轻骨料混凝土时宜对轻骨料进行预湿。  相似文献   

17.
朱亚东 《价值工程》2010,29(14):88-89
本文在多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剂,在水泥中加入防冻剂,用矿渣水泥时采用蒸汽养护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梁芷铭  车明明 《物流技术》2012,(17):319-322
建立农产品流通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样本,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提取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农业发展实力因子、农村运输条件及信息化程度因子和自然条件因子4个公共因子,并基于公共因子得分矩阵对21个市(州)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反应一个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和农业发展实力因子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农村运输条件及信息化程度因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林翠玲 《价值工程》2010,29(15):180-180
本文选取可生化性的油田污水,用生物制剂处理,对生物制剂投加的量、生物制剂处理的最适宜温度、pH值、溶解氧等条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绘制出单一因素对生物制剂处理效果影响的曲线;确定生物制剂处理的最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legation contract of a risky activity under the presence of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The problem is posed as providing incentives from the principal to the agent to enhance the protective action of the agent through payment schemes. Given non‐bankruptcy of both the principal and the agent, the principal rewards the agent if no accident occurs but penalizes the agent if an accident occurs. Given bankruptcy of either the principal or the agent, regardless of the agent's risk type, the agent is only rewarded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remuneration and not penalized if the accident occurs. The social welfare level resulting from contracting processes depends on the asset levels of both parties and the agent's technology to reduce risks of the activity.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