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公允价值与会计计量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计量的原则,它要求登记入账的各种资产必须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即按取得该项资产时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量计量,即使物价发生变动也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计量原则,但是,在新发布的会计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这一新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原则中是什么关系,是否需要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具体会计计量属性,本文对此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会计计量模式经历了"以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为核算原则"和"以历史成本为核心,五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发展阶段。越南会计计量模式也经历了"单一的实际成本计量模式"和"以‘原价’计量为核心,适当引入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的发展阶段。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原价")为核心计量属性,仍是两国会计计量的共同点,两国在计量属性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计量模式的完善程度及其运用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一、公允价值的历史沿革 传统财务会计一直沿用的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遵循稳健原则和追求客观性原则。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财务报告中的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并没有考虑一些重要因素影响,如通货膨胀和过时贬值,所以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现行的市场价格有差异,很容易误导信息使用者。  相似文献   

4.
浅议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损益表是以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为基础的。历史成本原则决定收益计量的属性,配比原则决定收益确定和报告的时点,谨慎性原则是在确认费用或损失时对历史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的修正。这三个原则构成了传统收益表的确定性、可靠性和稳健性的特点。从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来看,传统的收益表存在以下问题:1、只反映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得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面。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即资产和负债始终按业务发生时的成本计量,不确认持有资产或负债…  相似文献   

5.
传统资产计量模式是指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资产计量模式。该计量模式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传统资产计量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只重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而忽视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此 ,提高资产计量信息的有用性 ,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已成为当前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拟对资产计量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向综合资产计量模式发展的趋势进行探讨 ,旨在抛砖引玉。一、传统资产计量模式的局限性1.传统资产计量模式不适于制定经营和投资决策历史成本计量仅能提供过去的成本数据 ,而制定经营和投资决策必须…  相似文献   

6.
自2007会计年度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摒弃了原会计准则中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采取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多种计量模式。然而两种会计计量模式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可能完全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本文在对两种会计计量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小兰 《会计之友》2007,(5S):18-19
会计核算中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等。而在旧会计制度中,历史成本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列入准则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成本原则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本文就新会计制度中关于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的定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存在明显缺陷,一直以来,不断受到稳健原则、通货膨胀、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技术的冲击,现行制度也对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不断进行修正,新准则要求采用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辅以多种其他计量属性的计量模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仍将是我国基本的会计框架。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资产计量模式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资产计量模式 ,是指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资产计量模式。该计量模式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在资产的计量历史上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传统资产计量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只重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而忽视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因此 ,提高资产计量信息的有用性 ,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成为当前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作者拟对资产计量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向综合资产计量模式发展的趋势进行探讨。一、传统资产计量模式的局限性1 传统资产计量模式不适于制定经营和投资决策历史成本计量仅能提供过去的成…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实行以公允价值为会计计量基础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林 《企业导报》2009,(6):106-10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会计业务的多样化,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传统会计计量模式,已不再适宜作为会计计量的基础属性。从多个层面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表现尤为明显的是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长期以来,在财务会计中,历史成本计量是一条重要的基本会计  相似文献   

12.
纵观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历程,从历史成本独占绝对统治地位到多种计量方式并存,从公允价值的不断发展到双重计量模式的选择,每一次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环境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会计计量属性的历史变迁,阐述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会计理论变革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1.资产的初始计量方面新准则中规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方法为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金额,或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一个挑战。一方面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核算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改进会计计量模式,建立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重的会计计量模式势在必然。另一方面现代网络技术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其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各种会计政策和方法,如从披露以历史成本为主的一维计量的会计信息到披露以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重的二维乃至多维动态计量的会计信息。本文就此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1日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全面推行,标志着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在顺应中国会计发展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历史潮流下,开始向以公允价值为主导的多重计量模式过渡.本文通过分析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上存在的博弈关系,论述了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计量基础上完全取代历史成本的可能性,为未来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谢荣 《会计之友》2008,(34):4-8
自会计产生以来,会计计量和报告基本遵循从历史成本到历史成本与市价孰低再到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用一元模式的发展轨迹。但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无论哪种计量方法都无法全方位地满足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不仅如此,现代会计改革还导致了许多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发展思路的混乱。为此,本文提出二元会计计量和报告模式,即同时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个计量属性来对每一资产、负债、收入、费用项目进行计量和报告的模式,其中以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以公允价值为参考计量属性,藉此探索新的会计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的变更及其意义 (一)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的变更 我国在1993年颁布的基本准则中没有就会计计量属性专门做出规范,只是提到原始成本的计量属性。但从1997年以后颁布的具体准则和2000年颁布《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来看,企业应当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即按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相似文献   

18.
会计主要是提供货币计量信息,传统的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之上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史成本表现出了其局限性,不能真实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而公允价值是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进行价值计量的结果.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如今美国等国家和国际会计组织已普遍接受公允价值计量。我国2006年2月发布新的会计准则也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浅谈完善公允价值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这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的发展源于会计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在传统计量模式中,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随着会计外部环境的变化,历史成本受到一次次冲击:通货膨胀、物价剧烈变动使历史成本难以真实地反映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