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枫 《销售与管理》2009,(12):123-123
一、你不相信下属能够尽职尽责。 一个不相信别人的人,是无法取得他人信任的。人们经常说“投桃报李”,你的下属会因为你的信任而努力成为一个确实可以信赖的人,而你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机会。当然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顺利完成管理者所布置的任务,如果是这样,那就要第一时间找出原因。是他们缺乏经验?  相似文献   

2.
摊牌(LayYourCardsontheTable)美国人希望在谈判桌上获得诚实信息,如果得不到,谈判会突然中止。他们认为信息象美元,需要相互交换。“你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我告诉你我需要什么。”但不同文化间对什么是诚实的信息有不同的态度。有文化背景的人不愿直截了当说“不”,而需要旁敲侧击,甚至保持沉默。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直接碰撞,不致使人窘迫。也许是因为自己作不了主,要向国内总公司汇报。但美国人经常以自己能作主而感到自豪,很不理解别的文化,急于希望对方摊牌。因此不同文化的人也得理解美国人这一点,方能得到彼此的协…  相似文献   

3.
许多酒店行业的人士或多或少了解或接触过俱乐部营销,倘若你问他们:“什么是Hotel Club?”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的答案会是:“俱乐部,不就是打电话卖卡吗?”若问:“酒店自己运作俱乐部和俱乐部运营公司来运营有什么区别?”也许答案是这样的:“酒店自己运作,卖卡的钱都归自己了;和其他公司合作,我们就要分钱给他们,所以核心的问题是,他们要拿多少,我们能分多少。”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外在世界,就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射:我们与别人的关系,也源自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你对别人不可能比对自己还好,一切都是从你自己开始。戒酒者说,无论他们已经保持清醒多久,只要和酗酒的人泡上一段时间,就又会开始喝酒了。如果你身边的人都喜欢抱怨,那么你得扪心自问,这些人是不是被你招引来的。当你已经成为不抱怨的人,而他们还是继续抱怨,就让自己远离这些人。如果他们是你工作上的同事,就换部门或换工作吧——世界会支持你沿着积极的新道路前行。如果是朋友,你会明白自己对这段友谊的认知已经超越了从前。即便他们是你的家人,也最好要尽量限制这样的相处经验。不要让消极的人们剥夺了你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相似文献   

5.
贫富的定义,在每个人心目中,各有不同。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对财富的看法也就不相近。不少人疲于奔命,便是想着如何可以赚钱,如何赚取更多的财富。由于他们的不肯满足,世间从此便多了一个钱财的奴隶。相信有一天,他们也会感到,物质与财富的追求,了无止境,终于,他们会被金钱所吞噬。生活指标的步伐,永远走在每个人的前头,要追赶它,最终是自讨苦吃。正如你有无数衣服,挂在你身上的还只是一套;又如你有千百双鞋子,你是只能穿一双在脚上的。所以,人若不可以控制自己的渴求,迟早会走火入魔。况且,贫富,也不该以金银钱…  相似文献   

6.
握手本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如果一次握手能够对整个行业的进程产生某些影响的话,那么这次握手便不平常了。2003年葡萄酒行业就有这样一些“握手”,它们中有厂商和合作者之间的握手,也有企业领导集体的握手,有成功的握手,也有前途未卜的握手,有走进来的握手,也有走出去的握手。这些握手实际上是2003年葡萄酒业实践者们不同方式的苦苦探索。  相似文献   

7.
陈鹏  赵镜亮 《华商》2010,(11):30-31
老子不信邪——简直狂妄至极。天下非常之事业,是你一句“不信邪”就能成的吗?一个只会死命往前冲,却不讲求策略的人,永远当不了“英雄”,是“莽夫”。这个道理普通人懂,简伯华当然更懂,他是“勇”也有,“谋”也要。  相似文献   

8.
企业参展的理由有很多,因为竞争对手参展而参展是至关重要的一条。 如果你告诉一些经常参加展会的老手们,你参展的主要原因是竞争对手也在展会上亮相,那么他们会把你看作一个“疯子”,他们会认为你这样做是在犯忌,说明你没有水平也不够专业。在你感到丢脸时,他们离你而去,还会故意的摇摇头,嘟哝一句“这个行业20年来没有变化”。然而,如果你对这些人说“情报竞争”时,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说,收集竞争对手的信  相似文献   

9.
促销改变消费者,也改变了春节市场,谁也躲不开。笔者所欣赏的促销,应该是“两只手”的问题:一只手送上“心意”,另一只手要伸出去与人握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王婧 《国际广告》2009,(5):72-73
“你,为什么要给她发这样暧昧的短信昵……” “那么你,为什么要偷看我的手机……” 年轻的我们,会因为好奇和冲动而犯错误,也会因担心失去彼此而小心翼翼。当我无意中在一个名为“爱之距离”的日本网站上看到这样的故事时,忍不住为他们的爱感到心痛。  相似文献   

11.
黄海川 《国际广告》2011,(11):21-22
十年来,“中国杰出营销奖”每年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案例浮出水面。今年也不例外。如果光看德尔惠的广告和策划案,你会恍若置身于某个国际大品牌的包围之中(实际上,德尔惠是来自福建的一个新锐品牌);当你惊诧于光大银行“全程通”的业绩时,一定深深佩服他们十年前的远见和气魄;而“艳阳度假”董事长夏建文先生虽然是用“咆哮体”陈述案例的,却很难抵挡受迫于城市环境的人们对“农夫、山泉、有点田”的美好向往……  相似文献   

12.
“m”之争     
唐亮 《商界》2009,(8):48-48
联想到麦当劳。你绝对不会把它与烧酒联系在一起;看见麦当劳的商标“M”图形,你也绝对不会认为两个上下“头顶头”的“M”会抢了那独一个“M”的风头。可是,麦当劳大叔不这样想,为此他还闹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3.
杨早 《商界》2008,(9):152-152
如果你回到20世界30年代的上海,跟人提起“STARR”这个名字,不会有人想到带有色情成分的检查报告,他们会告诉你,那是美国来的“远东保险王”,上海人都叫他“史带”。  相似文献   

14.
朱雪尘 《商界》2007,(1):84-85
但丁在《神曲》中说:“一个人在智者面前可要小心呀!他不仅看清了你的外表行为.就是你内在的思想他也能看清楚呢。”经商做生意,更要对人有准确的判断,要会“读人”。  相似文献   

15.
《饭店世界》2006,(4):10-10
住在泰国曼谷的东方酒店,清晨一开门,一名漂亮的泰国小姐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早,余先生。”“你怎么知道我姓余?”“余先生,我们每一层的当班小姐要记住每一个房间客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说工商素有“无冕之王”称号的记者,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并非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神奇,但不能不说,他们的确是社会中“触角”最长、“嗅觉”最灵的一群,记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要接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头自然也少不了工商。所以,这期我约了几位记者来说...  相似文献   

17.
资讯:倾听     
《糖烟酒周刊》2007,(7):22-22
个人欣赏的促销,应该是“两只手”的问题:一只手送上“心意(即礼品)”,另一只手要伸出去与人握握手(即沟通)。当然,先伸出哪只手也是很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凡是初到泰国访问,经商的人,必须注意遵守泰国人的风俗礼节,不然很容易发生误会。比如,泰国人认为门坎下住着神灵,所以千万不要踩踏他们的门坎。  相似文献   

19.
“不行!”当囚犯向狱警要支烟时,遭到狱警粗暴的拒绝。囚犯不紧不慢地说:“如果你不给,我就用头撞铁门,头破血流,我会控告你殴打囚犯,你将被审讯,还会砸了饭碗……你看值不值?”不用说,囚犯得到了他想要的烟。为什么?他站在了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利弊如何,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20.
胡继红曾经开玩笑地问丈夫倪捷:“你难道不怕我有朝一日携款逃跑吗?”倪捷笑笑:“如果你会卷款逃跑,那我会认为这个地球要爆炸了。”坦白地说,同样的问题换给胡继红来回答,答案也是一样:“这么知心的人如果跑了,世界也就覆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