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所大学校,教人做既有人道又懂商道的生意人。所谓“意”字,上边是一个立字,就是说让人要学会立起来;简单说,见到买主一定要立起来,不能坐着接待客人。其中间一个“日”字,即人不但要立起来,还要主动与对方讲话;而且要和颜悦色,有诚心,下边就是一个“心”字。这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中做生意要与对方达到共心,讲诚信,有信誉。只有树起人道,才会有商道的兴起,其秘诀为五字:“健”、“变”、“诚”、“轮”、“和”。  相似文献   

2.
《对外经贸财会》2006,(10):60-60
瑞士银行日前公布了一份52页的评估报告,综合比较全球71座城市的购买力。北京、上海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瑞士银行采用的指标非常有趣,也很好懂。即把“麦当劳”招牌汉堡包“巨无霸”作为一项指标,来衡量城市居民购买力。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市场,总是有着大量的大众“粉丝”,他们对车有着不一般的痴迷,他们懂车也爱车。本期《挑三拣四》就将会陪着一位这样的大众“铁杆粉丝”,一起来挑一辆适合他的“品质”座驾。  相似文献   

4.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要求全面建设小康型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就急需一批高素质懂技术的技能型人才,这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机会,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就是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就显得更加关键。  相似文献   

5.
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要拥有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懂一线实用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合我院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谈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6.
刘亮程 《商界》2005,(7):81-81
白天是人,晚上是“鬼”,际遇不同,“鬼”的类别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商界》2006,(10):9-9
谁忍.谁就有意志上的坚持力。 人生很多时候,“智慧”可能失败,“天才”可能无能,“机智”与“手腕”也可能束手.甚至连“希望”也可能宣告绝望。 这个时候,如果心中走来了“忍耐”,不后退,不放弃,当别人停止前进时你仍然坚持,当别人失望放弃时你仍然进行。  相似文献   

8.
“作”,造作也,“秀”,特出也。以矫揉造作的手段哗众取宠,此之谓“作秀”,曾用于形容某些演员、歌星华而不实的表演。然而,“作秀”之风也侵入了我们会计行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在会计报告上“作秀”,使得股民痛恨不已。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射”既是一种“兵”,也是一种“礼”。“礼”是“兵”、“艺”和“仁”三合一的境界。中国的“射”礼传到日本,演化为一种单纯的“艺”,一种“禅”艺。德国哲学家奥·根·赫立拉尔到日本修炼这种弓艺多年,最终体会到弓道的目标并非竞技射击而是精神射击。他把自己的体悟写成《弓和禅》一书,让人们完整地体会这种弓艺修炼过程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10.
张春来 《中国工商》2005,(5):148-149
《礼记》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广义上来说,“审问之”.“明辨之”也属于“思”的范畴。所以,归结起来还是“学,思,行”三个环节。其中,“学”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思”是知识向“己有”转化的条件,“行”是获取知识的归宿,由此形成了周而往始的无限循环过程。有了这样的循环,人生才会成功,企业才会辉煌,国家才会昌盛。  相似文献   

11.
药之病     
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中你追我赶,“龙象之争”的话题也格外吸引眼球,而在“象”的面前,“龙”总是精处上风,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答案,但在制药行业,我们丢尽了脸面。  相似文献   

12.
秋前 《中国广告》2010,(6):156-156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道理人人都懂,但难就难在如何“知”,百度搜索营销“知而后行”的战略,为此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觉真法师 《新财富》2012,(11):120-121
人定胜天的“胜”,应解为“胜过”还是“胜任”?在“学而时习之”的语境中,“学”指“学习”还是“身教”?我们读古书习古文,常不知正误不懂别解,某些专家学者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毛皓 《浙商》2011,(15):98-98
作家阿城讲:“文化”是何物?乃是相对“武化”而生的,文武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文”乃是有规划有预计之意,“武”则是不讲规则,力强者胜,而“化”则等同于模式,乃是方方面面、一转百转。  相似文献   

15.
邵喆静 《商业科技》2010,(21):193-194
“义以生利”的经济思想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秦汉之前,该思想就已经出现,后人也有很多提出该思想的:但是目前国内对此经济思想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义以生利”的经济思想,由于篇幅问题本文主要包括了孔子与墨子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6.
“对”的悖论 从小到大每次考试后,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与标准答案一致,因为一致就意味着高分,就能够得到某种意义上的肯定和奖励。客观来讲,这种与标准答案一致的追求,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它是某种程度收益的基础。但是,类似驯化的过程,“做与标准一样的事”即“对”的思维,也在过程中慢慢沉淀、固化成了我们民族的集体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胥晓莺 《浙商》2011,(8):37-38
“2020年以前,中国核电将减缓发展速度,已经是确定无疑的事情。”同时,“火”、“水”、“风”、“光”可能“因祸得福”,获得更大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三思而后骂     
俗话说“三思而后行”,可见“思”与“行”是有区别的。“思”只不过是个人的事,于他人无关。而“行”则多少要与他人发生干系,所以就得对别人负责。相对于“思”来说,“骂”自然属于“行”的一种,因为至少是要与被骂者发生关系的。当然,应该三思而后的事,切不可兴之所致,张嘴就来。  相似文献   

19.
是近还是远     
《WTO经济导刊》2005,(6):10-10
细看字形,“近”和“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辶”,简单理解也就是无论远与近,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但是距离目标是近、是远,也许答案并不是简单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20.
徐艳 《广告大观》2005,(6):62-64
古语有云“相由心生”。这句话用来形容品牌的标识也是非常合适的。所谓“相”,就是品牌的形象,品牌的“脸”,是由品牌的“心”(品牌个性、品牌特征)生发出来的。品牌标识虽然是现代经济的产物,但是如果从古挪威时期打在牲畜身上的“烙印”算起,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