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查尔斯·埃什与2008/2009年de Appel策展项目成员的对话《站着,我不(Stand,I Don’t)》当中,埃什说道,如果有人说‘对不起,我不明白’,你可以问‘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相似文献   

2.
讨论内容:国际一流策展人讨论他们在当代艺术的生产和分配中的角色扮演。丹尼尔·毕尔包曼:今天我们举办这次关于国际策展人角色的讨论。策展人究竟是做什么的呢?组织大大小小展览的策展人究竟是什么角色呢?近年来策展人已经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点是事实吗?策展  相似文献   

3.
驱光人     
《驱光人》当代艺术展以光作为问题和出发点,实验影像工作室和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的青年艺术家及策展小组将带来他们关于"光"的集体思考和鲜活体验。  相似文献   

4.
当代艺术的空间是什么?当代艺术的空间应该如何定义、建构或再商榷?建筑师,策展人和艺术家在这些空间的形成过程中饰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们所饰演的角色灵活度有多深、角色间的交换度有多少?为这些问题找到一个答案确实成问题:整个范围涵盖了建筑选择和城市规划(物理空间)以及策展决策(艺术与艺术活动的抽象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期推荐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Gloys)在第24期e-flux期刊上发表的《艺术与金钱》,文章的背景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初西北欧国家右翼政权以当代艺术过分"精英主义"为借口,从意识形态到财政上直接打击视觉艺术及其机构实践,格罗伊斯与当期的其他作者共同撰文声援这些地区的抗争。当格罗伊斯对格林伯格的先锋艺术与精英主义的有关悖论进行进一步阐释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艺术市场精英的中西差别:西方的精英试图掩盖自己的身份以便减少来自大众的敌意,拉近与大众的距离,而中国的精英则通过高调地炫耀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而成为大众的偶像。因此,从一方面来说格罗伊斯文中所提到的绝大部分"艺术与金钱"关系的前提都是失效的,而另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中却时刻面对着同一个问题。因此,我本期提出的策展问题是:"我们可以怎样促进那些无法直接进入市场流通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生产?"  相似文献   

6.
高士明:大约2002年到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做了一个活动,叫"地之缘――当代艺术的迁徙和亚洲的地缘政治",当时我们去了五个国家做调研,这是中国艺术界第一次真正地跨国界的,以调研为基础的策展行为。我想在这里谈一下心得。  相似文献   

7.
本期的"注目"专题,更像是试图搭建一次圆桌对话。受邀参与此专题的文章,尽管表面看起来观点不尽相同,但核心问题却是惊人的相似,即当代艺术的创作实践、展览实践或评论都是一种"政治性的实践"。这种"冲动"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始在西方活跃的"机构批评",如马塞尔·布罗德瑟尔、丹尼尔·布伦及汉斯·哈克等代表人物已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成为一个"政治性"的讨论舞台;鲍里斯·格洛伊斯在《装置的  相似文献   

8.
正李昀最近火了。并非因为他是正处级干部选派到了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八家村当第一书记,而是去年一年他都忙着在朋友圈、微信群里帮果农们卖苹果。因为这个,他还被亲切地称为"苹果书记"。刚进村就被"将"了一军"李书记,你来俺们村儿,要是真能干事,俺们就欢迎你,要是干不了,俺们就轰你走。"李昀至今都记得他来八家村报道的第一天,一位农家老妇给自己的下马威。其他村民纷纷跟着起哄:"把我们的养老金涨了""年终分红要增加收入""把我们跟北科的事解决  相似文献   

9.
《致富之友》2010,(2):54-54
专题前言在这个"和收藏家对话"的专题中,我们将用一年的时间,每月一次,访问来自不同背景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试着从他们的收藏中抽丝剥茧,去了解他们收藏的动机、历程,以及在建立自己收藏过程当中,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体会,毕竟,要用钱买的东西,没有人会不认真,既然有人已经在众人之前做过了功课,我们何不向他们学习?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7350.5万元是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价,而2007年全球当代艺术的最高价是罗斯科作品的7284万美元。尽管仍然有着7倍以上的价格差距,但仍令不少人产生了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更高的期望,特别是在10月的伦敦苏富比秋拍当代艺术专场里,岳敏君的《处决》战胜了同场的培根、达米恩·赫斯特作品,夺得魁首后,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是否能实现赶美超英?这刺激了投资艺术品人的兴奋神经。如果这样的假设成立,就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仍然具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这会给正准备进入当代艺术投资领域的人带来更多的信心。本期专题就这个问题,邀请部分画廊工作者(G1、G2、G3)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11.
马清运:好的。短信对话好!08-1-38:45:08梁井宇:好!那我就先从一个问题开始,咱们有时间就一条一条接龙。面对全世界范围的双年展泛滥。你也说过感到厌倦,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你决定接受策展呢?又为什么是深圳呢?这和其他双年展有什么不同么?08-1-39:03:04  相似文献   

12.
<正>作者:汉斯·尤里斯·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出版:JRP|Ringier2009可以说我是汉斯·尤里斯·奥布里斯特的怀疑者。在我所接触和了解到的他的各种名目繁多的出版、策展和对话项目中,比如"做"(DoIt)、"马拉松对话"、"中国发电站"和"印度高速公路"展览系列等项目,我看到全球化时代中一个明星策展人在旅行频繁事务繁忙之际所研发出来的一套高效率的但过于生产线化和程式化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  相似文献   

13.
《当代艺术是个敞开的屋子》是2010"巴厘岛对话"的文集,由美国艺术史学家巫鸿编,文集(对话)的内容包括"当代艺术体制与美术馆"、"当代艺术的批评环境"、"中国主体性与世界美术史"、"当代艺术、市场与批评"等主要章节,毫无疑问,会议所讨论的议题,也是一直困扰中国艺术界的长期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而非一时之选。  相似文献   

14.
紧急地带     
上周,微博上信息一则台北市立文化局长、台北市立美术馆前馆长谢小韫被指介入北美馆策展,图利女儿任职的环球策展公司,艺术杂志独立文字工作者吴牧青今天发动联署声明,要求谢小韫下台。陈界仁、徐文瑞、林宏璋、汤皇珍、胡朝圣、黄建宏、陈泰松等近百位艺术家都加入联署。后一条消息则是,发起人吴牧青疑遭报复,受伤住院。最新消息,吴在警局前绝食抗议,要求查明真相。台湾艺术界在"玩真的",那内地艺术界又如何?  相似文献   

15.
说到中国的当代艺术,尤伦斯先生和他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是不能不被提到的。尤伦斯先生作为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最多的人之一,一直被视作是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推动人物,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作为798最大的机构,不仅仅是作为798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存在着,更被看成中西方对话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6.
本期杂志的"策展问题"所涉及到的关于展览的论述也适用于对于艺术史的讨论,我们几乎只需要把"展览"替换为"艺术史"即可。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艺术史总是试图在过往的时间段中梳理艺术进程的某种规律性以获得理解和预测艺术发展的线索,并因此具有了某种参照和权威的意义,但汉斯·贝尔廷在其著作《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二部分第三章中对于已有艺术史模式的追溯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艺术史只不过是种种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月前,以"巡回排演"为主题的本届上海双年展,满载着关于剧场、行动、呈现、介入等各色议题正式上路了。策展前言告诉我们,展览即是排演,排演则意味着"观"与"演"之间界限的消弭,因此策展人的工作便转为划分和组织、集结和动员。而作为被集结和被动员的观众,又将如何看待和回应本届双年展所允诺开启的这个"排演空间"?本期"注目"栏目特别推出上海双年展特辑,所选文章无论是概览舞台全景,还是细察演出一节,其中种种反思省察与批判,均可视作对"排演"召唤的呼应,亦是"排演"的题旨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话剧,市民与主义的起点》称:‘从辛亥革命到文化大革命,中国人首先要的是炸弹和狂呼,而不是艺术和审美。'在这开幕的各个角落里,我们似乎都被轰炸和震喝着。这是2007年的798艺术节的印象留言。与上海的艺术博览会的热闹相比,北京2008年的798节也值得期待。798艺术节邀请著名美术批评家王林作为总策展人,一方面是通过展览、论坛等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新创作成就,集结中外美术界、艺评界的学术力量。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各种公众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当代艺术的文化兴趣,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代艺术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成果。2008年北京798艺术节于9月28日在798艺术区内隆重举办。9月28日当天下午举办798艺术节开幕式及VIP酒会、主题展及Loft雕塑展预展、摇滚音乐晚会等多项活动。艺术节为期三周,活动将持续到10月18日。活动内容包括主题展、Loft户外雕塑展、特别展、同盟展、影像展、音乐会、学术论坛等活动。  相似文献   

19.
《致富之友》2011,(7):88-89
卢迎华在艺术界等级森严的生物链中,一些艺术家总能够超越身份的定义并在自我创作之外在策展、批评,甚至艺术史书写的实践中平行地开展创作和思考。但艺术家作为策展人不仅仅是冠予自己一个新的头衔而已,他们的策展实践往往由于自身工作的方式更贴近和深入于艺术创作的本身和在艺术行业第一线工作的经验,因而更加敏感,更加具体和更加激进,甚至能够提供艺术认识上的新视野。他们的实践使所谓的策展人和批评家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并使某些所谓策展执照的持有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意义。本期策展  相似文献   

20.
吴澄 《致富之友》2012,(2):32-43
随着比利时藏家尤伦斯夫妇在今年的藏品"抛售"新闻中渐渐淡出媒体视线,中国当代艺术收藏领域中的国外藏家群体中剩下希克没有太大的动静。他于1997年举办的"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在今年年末之际将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家奖授予了评论家及诗人朱朱,后者获得了8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该奖金作为研究经费将辅助获奖者完成提案中所涉及的写作项目。CCAA还将为该项目提供出版资源。(图1)自2008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两次遇冷,尽管今年的当代艺术局面更加让人看不清楚,譬如周春芽与岳敏君的上位与跌落既理所当然又属个案性质…人们对当代艺术市场的信心虽愿意且应该持有,但是鉴于它本身的不确定性,很可能当初花了大价钱抢购而来的艺术品到最后堆在仓库成为无用品。乌里·希克在中国生活了许多年,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当代艺术的日新月异。他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最丰富的收藏家,没有听说过他作出类似英国画廊主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与比利时藏家尤伦斯夫妇批量性质的出售私藏的行为,"我并不关心收藏后的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既然希克强调自己的收藏是按照记录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进行的,那么在此际观察并且适度研究一下他的收藏体系,或许能从中得到更多关于当代艺术收藏的启发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