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各类商业银行在新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邮政储蓄机构组成了我国农村银行类机构。新农村金融机构需要一个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各类商业银行需要满足新农村建设在资金上和金融服务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时代经贸》2007,(5Z):82-83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占绝对份额的农村信用社尚存在许多问题,改革农村信用社夯实农村金融基础,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成功的保障。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考察,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来鉴证农村信用社走过的历程,分析问题所在,发现改革难点,并为解决改革难点提供可行性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滞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针对农村金融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积极培育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机构,着力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生态条件下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和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信用社,迫切需要围绕"三农",转变观念,重塑机制,适应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要求,成长为以"三农"金融服务为基础,公司治理健全、经营状况良好的农村商业银行.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经营风险,建立健全适合自身发展需要和外部监管要求的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唐亚琼 《当代经济》2007,(18):116-117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只有构建新型和谐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文章从永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入手,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并就如何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在国有金融部门大量退出农村经济市场之后,农村金融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而改革农村信用社体制和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就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两个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7.
周舜年 《经济问题》2007,(10):103-105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然而目前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管理体制、产权模式和支农力度在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经济建设作用,农村信用社改革时应该注意制定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明确农村信用社管理主体,采取多种产权模式,加大支持新农村经济建设力度,只有这样,农村信用社改革才能真正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评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从农村部分撤出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自2003年下半年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展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准确了解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针对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对策措施,对于发展农村金融以及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越 《时代经贸》2013,(18):87-87
当前,农村信用社所进行的改革与发展应结合农村金融发展背景来开展,若只是简单的提出实施合作制活着是商业化,很有可能在改革过程中,使其面临技术以及制度上的双重困境。以目前的市场经济基础来讲,发展农村金融,仍需国家的大力支持,以确保其与市场形成一种有效、良性的互补。本文就结合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行信用社改革以及农村金融发展进行详细探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信用社所进行的改革与发展应结合农村金融发展背景来开展,若只是简单的提出实施合作制活着是商业化,很有可能在改革过程中,使其面临技术以及制度上的双重困境。以目前的市场经济基础来讲,发展农村金融,仍需国家的大力支持,以确保其与市场形成一种有效、良性的互补。本文就结合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行信用社改革以及农村金融发展进行详细探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所导致的农村银行业结构变化是否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这一重要的研究背景,使用来自中国2006—2010年1 769个县(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在农村地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本文利用VAR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2)从冲击大小来看,事业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最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次之,农村救济费第三,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最小。最后提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是:增大财政支农力度,农村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应保持稳定增长;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加大事业费和科技费在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通过支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间接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增长。所以应利用财政支农功能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作为农村公共物品主要供给者的乡(镇)、村两级组织的收入大大减少,极大地影响了公共物品供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社会福祉的提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瓶颈。文章认为,在新形势下,应充分认识到农村合作组织对缓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问题的重要作用,及时调整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思路,通过配套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以适应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村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典型地应由公共部门提供。大量研究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发展具有正效应,然而对引起正效应的具体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研究较少,所以除了建议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之外,很难提出更多的具体政策建议。本文对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发展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将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划分为宏观经济效应、微观经济效应和分配效应三种,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游江  范梁 《财经科学》2010,(4):17-24
关于农村金融市场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迄今已有许多讨论。但是,目前的讨论多数是在一般意义上进行的,其分析过程缺少对农村金融竞争程度及金融机构功能发挥关联度的实证分析。我们认为,在反映农村金融市场基本特征的各种因素中,从客观上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就是农村金融竞争程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否存在农村金融抑制问题?金融竞争的程度如何?是否需要重新改革农村金融服务政策体系?本文拟从典型实证及相关金融指标分析两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小额保险是一种新型保险项目,它以低廉的保费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的保险产品,具有商业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双重特征,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措施。农村小额信贷在支持三农发展、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脱贫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小额信贷机构在经营中面临的信贷风险,在对比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小额信贷与小额保险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发展农村金融可资借鉴的一种良好模式。文中分析指出了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小额保险相结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提出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小额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全面地论述了云南农村能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与城乡信息差距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境内已经存在完整的广电覆盖网络,但是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极大,而且正在以越来越大的势头呈现裂痕。信息差别是导致城乡经济差别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分析造成城乡经济差别的信息因素,寻找缩小城乡信息差距的途径,以便于信息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政府解决城乡差别这一问题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工业化以及人力资本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陈玉宇  邢春冰 《经济研究》2004,39(8):105-116
农村劳动力市场从多个渠道给教育带来了回报。用Heckman模型估计 ,教育的工资回报在 1 991— 1 997年为 0— 5% ,而且不显著。但是教育显著提高了人们到工业部门工作的机会 ,由此带来的回报在 5%— 7%。教育还提高了人们到高工资部门工作的机会 ,改善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书屋历经5年,于2013年基本完成了书屋的建设工作,全国共建成标准书屋60多万个,基本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有"。然而,书屋建成后,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让这一民心工程真正发挥作用,如何让书屋在建成后活下去,如何不让书屋成为形式化的产物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因此,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从全局出发,从农民的需求出发,进一步挖掘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