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I,是英文 Corporation Identity的缩写,即企业标识,在我国被较多地翻译成“企业识别系统”。推行 CI战略就是要建立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大系统整合而成的企业形象传达体系。 CI战略在 20世纪 50年代起源于美国,并逐步兴起。 60年代流行到西欧。 70年代,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在经济发展时期迅速反应,导入 CI战略。 80年代 CI战略风糜台湾,并逐步为东南亚发达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和采用,由于 CI战略的导入,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有力地促进了一些企业走向成功和壮大,奇迹般地出现了一些成功的行业巨人,这在亚洲…  相似文献   

2.
赵凯 《中国纺织》1995,(12):36-37
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AEC公司的“CI”,自本世纪50年代在欧美兴起,风靡世界几十年来,势头不减,影响日深。“CI”由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我国南方沿海企业较早认识“CI”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广东太阳神集  相似文献   

3.
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发展成就震惊了世界,其成功的重要秘诀在于建立了一种适合于民族特点和企业特点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了有巨大凝聚力的企业精神。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比较管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美藉日本人威廉·大内所创新的文化混交组织学的诞生,企业文化(亦称“公司文化“’或“组织文化”)开始登上管理学舞台。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企业也越来越感到文化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深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势在必行。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地位与作用1.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运转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企业文化在中国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大学的管理学院或商学院里,差不多每个教授在授课中都会提到企业文化,并且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说法。综观当前我国企业文化领域的种种说法,就会发现有三种说法非常流行:一是“提炼企业文化”,二是“企业文化要有特色”,三是“企业文化落地”,我们可以把这三种说法简括为“提炼说”、“特色说”和“落地说”。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文化及其发展 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人们共同拥有的价值标准、信念、态度、作风和办事准则的总称,它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传统和风气。 企业文化是国外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管理学理论,是文化和经济结合的产物,它源出美国,根在日本。日本是企业文化的典范,日本企业强调人的作用、精神的作用、团体的作用,并将此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去。日本对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很自觉,但基本处于直观的形态,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在70年代就曾经把“文化”概念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研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落后于日  相似文献   

6.
CI漫谈     
CI的实践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肩负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创造优秀精神财富的责任。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指导和服务于企业实践,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内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既是CI的目的,CI同时也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无论作为目的还是手段,我们都必然要求它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予以验证。实践是CI的生命所在。CI在企业的实践,必然要服务于企业一定的具体的发展目标,有利于实现企业正当的…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先进的企业文化,基本解决了企业管理由“制度中心”向“人本中心”转变的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目前,这种“人本为主”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自上而下式”,着重抓企业领导者,重视领导者在企业中的作用发挥;二是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全员式”,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全员,更加注重整体的作用。联系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就借鉴作用而言,美式企业文化易于同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相融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国有企业中,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企业领导的地位非常突出,作用尤…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渊源、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与CI策划四个方面,并结合电力行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中心的日本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所强调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人的方面,而不是物的方面。日本的企业文化正是体现了“经营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尤其强调企业精神。也就是各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具有的生产经营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各企业的理想、目标、道德和纪律等。在日本...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现代企业中,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会产生不同的企业决策模式。日本的企业文化吸收了西方的管理思想,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创造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包含集体主义经营、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四大支柱”的企业管理制度,其中集体主义经营是基本的管理哲学,终身雇用制是基础,年功序列工资制是保证终身雇用制的经济杠杆,企业工会是组织保证。四大支柱相互补充,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申德力 《华北电业》2002,(11):24-25
100年前,德国设计师彼德·贝伦斯将一体化、标准化的设计方法运用于德国AEG公司,此后,该方法经由IBM、可口可乐等企业的实践和传播,形成了今天现代企业广为应用的CI战略。本文所述CI,是英文Corpo鄄rateIdentity的英文字头缩写,中文译为“企业识别”,概指运用统一的系统化的传播方法,将企业的精神理念、价值观点、经营战略传达给周边群体和内部员工,以求得企业观念的认同和形象的提升。按照日本的观点,CI包括三大部分:企业理念识别(MindI鄄dentity)、企业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企业视觉识别(VisualI鄄dentity…  相似文献   

12.
CI导入的现状及评价系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贝尔奖得主德米斯·贾伯尔曾指出,成熟的社会不仅注重量的发展而更注重质的发展,人的追求更倚重精神的价值和价值的多元化。因此,企业信息传递活动的质和量都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建构。企业形象(CI)的导入正是在这个高度上建立起理念(MI)、行动(BI)和视觉识别(VI)体系的。企业形象设计于1956年由美国IBM公司首创,1970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掀起了第二次高潮。1971年CI传入日本,它以日本马自达公司全面导入CI为标志。1982年传入我国,1987年在武汉口化导入了第一套CI计划,至今已有14个年头。这些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发达城市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流行着一种“浮躁病”。其主要表现为:表层化和形式化的东西多,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少。如何才能医治企业文化的“浮躁病”呢?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源自于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家对日本企业创造经济奇迹的总结和发现。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文化”。那么,何谓企业文化呢?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的大、中、小企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同时日本企业在世界上获得的成功电是举世公认的。其秘诀何在?国内外的经济界人士都不厌其烦地介绍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的价值观、长期计划、生产组织中的“看板”管理、质量管理QC小组、日本的文化传统等等。不否认这些在日本经济发展上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终究给人以局部之感。日本的企业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尽相同,它们的经营诀窍有着各自的特点:有的是经过个人长期艰苦奋斗而成功,有的是善于运用经济信息而致富,有的是管理有方而发展顺利,有的是销售得法而扩大了企业的规模,有的在企业技术开发过程中有独到之处,有的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在日本校服的形成与发展中,女生水手服作为其中一种特殊的校服文化,在日本起源及流行的原因。并概括水手服的结构特点,将校服与社会文化联合起来分析,揭示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潮在其中起到的影响。得出结论,水手服的普及是日本的国家文化和思潮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不是“企业”+“文化”,更不是附庸风雅借以装饰企业的文化,它原本是一个舶来品,发轫于日本,成就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入中国后,适应了我国“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轨,渐成燎原之势而备受推崇。但是,具体做起来却使人有无所措手的茫然之感。这样的现实给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广阔的思  相似文献   

18.
今年因IT产业滑坡引发的全球经济不景气,给日本的传统企业巨头带来了极大的痛楚。特别是那些由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托生而出的“准IT企业”,作为技术供应商和技术应用者,同时在两个角色上受到了市场萎缩的严重冲击。 于是,与美国IT厂商一样,从2001年年初开始,一系列以裁员为代表的“节流”行动像流行感冒一样在日本财团中蔓延。反其道而行的索尼就成了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9.
1996年底,我们煤炭部政研会与大同矿务局共同去日本考察了企业文化。到了丰田汽车公司、东京电力、三井、三池煤矿等四个企业,伦理研究所等两个研究单位。 一、了解和考察到的一些基本内容 这些企业都有明确的基本经营理念。在日本,企业经营理念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战略纲领、指导思想、战略目标。用简单的日语概括表达,被称之为“社是”或“社训”。“社”指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文化的由来和内涵(一)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重视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是谋求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推进,管理学说开始引入了文化要素。人们发现,原先被战争夷为一片废墟的日本,战后经济迅猛发展,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尤其是美国,派出了许多管理专家和企业家,对日本优秀企业进行精心考察,对美日企业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终于揭开了日本企业创造超过美国4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原因之———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