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对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控制关系得到不断调整,相应地,国有企业的政府控股形式也随之发生演变,本文重点探讨不同的政府控股形式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政治关联能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吗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以我国2002—2006年上市民营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政治关联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在控制了政治关联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的内生性关系后,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程度越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越差;实际控制者的政治关联程度越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也越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制度环境的不同对政治关联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同影响,随着政府干预程度的减弱和法律保护程度的提高,企业的政治关联程度对于经营绩效的负面影响也在减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资本结构和所有权安排对投资收益和投资效率的影响,并就我国企业过度投资现象进行了测算和说明。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水平显著影响着公司投资效率和投资收益,但在影响方式上却因所有权安排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财务杠杆水平的提高对地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收益影响不大,但显著降低了这两类企业的投资效率;中央国有企业财务杠杆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投资收益,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不敏感。研究还发现,低杠杆水平的非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几乎不存在过度投资情况,高杠杆组该类企业过度投资却很严重;而对于中央国有企业来说,无论财务杠杆水平如何,投资效率均十分低下,过度投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面对国有企业董事会当前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制度合法性与行为有效性之间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董事会内部经济型权力和行政型权力的二元分化与耦合机制,并立足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转型的宏观背景,进一步构建了董事会内部权力配置及其演化路径。本文指出,国有企业董事会通过协调和优化董事来源,可以有效配置董事会内部权力结构,从"行政决定型"逐步转向"行政嵌入型"和"行政监督型",进而构建了符合中国公司治理情境的国有企业董事会内部权力配置模式。基于中国2012—2014年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本文发现:国有企业董事会存在"一把手决策、行政化严重、独立性较弱"等问题,政府行政干预会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过多地依赖董事会经济型权力又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经济型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国有控股比例对董事会权力配置模式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作为对策,本文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董事会权力配置模式进行针对性分析,对"去行政化"做进一步的解读,同时提出了国有企业董事会未来权力配置要面对的新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精准治理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政治关联与企业价值——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控股股东背景下的企业政治关联的培育动机与成本、关系紧密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政治关联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作用机制也存在差异性。本文对中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的本质及其功能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基于2006—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研究结论:①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更加注重政治关联的建设,它们相对于国有企业也更加倾向于从事创造性生产活动,而国有企业则更加倾向于从事破坏性生产活动。②政治关联对创造性生产活动及破坏性生产活动未产生显著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则存在显著的差异,即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引致了破坏性生产活动但遏制了其创造性生产活动,而国有企业政治关联遏制了破坏性生产活动促进了其创造性生产活动。③破坏性生产活动改进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这种破坏性生产活动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而创造性生产活动对经营业绩的贡献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为出发点研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分别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的政府干预、法治和金融发展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程度与企业过度投资成正相关,法治、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的过度投资成负相关,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会制约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法治和金融发展相比,政府干预是影响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更为基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划拨式国有控股公司自身发展的难点问题  第一,难以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一是控股公司担负了企业主管的职能。由政府专业经济部门和行业性总公司改组而成的国有控股公司,应是经国家授权对一定量的国有资产行使资产收益、重大决策、选择经营者等出资者权利的特殊企业法人。国有控股公司建立的目的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设置“隔离带”,缓冲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从试点中看,行业性控股公司大都要求成为混合型控股公司,兼有资产管理和生产经营职能,还要求上收被控股公司的投资融资权。这样,子公司只有生产经营职能,无法真正地自…  相似文献   

8.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指出,对国企效率提高不能估计过高,如果不在制度上取得进一步的改善,一部分国企仍有“复困的危险”。他说,在国企改制公司中,制度和机制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一股独大”。改制后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持股比例仍很大,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二是国有控股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矛盾。国有企业改制把核心资产剥离出来组建上市公司,而作为授权投资机构的控股公司的建立基础主要是非核心资产。由存续企业为基础的控股公司代表国有股行使上市公司股权,这样的安排使有竞争力的上市公司,被非核心资产为基础的存续企…  相似文献   

9.
郑和平 《化工管理》2002,(11):40-41
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是介于政府与众多国有企业之间的中介性组织,代表国家经营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并对其经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设立授权投资机构是在对国有资产实施授权经营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意义在于:通过设立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建立起了“政府———国有控股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在上层实现了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开,建立了专司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机构;在中层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资产经营职能的分开,政府将国有资产经营权以授权方式交由国有控股公司专职进行国有资…  相似文献   

10.
徐瀚 《航天工业管理》2000,(5):18-19,36
一、国有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的治理  公开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中为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所广泛采用的一种适合当代市场经济的较高效的企业机制。它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易聚集大规模资金为特征 ,是我国国有公司治理机制选择的主要目标机制之一。到 1 997年末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共有 745家 ,总市值 1 75 2 9元 ,占GDP的2 3 4%。这 745家上市公司中 ,国家及国有企业控股的为 5 6 9家 ,占总数的 76 % ;集体企业控股的 93家 ,占 1 3%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主要是由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构成 )控股的 73家 ,占 9 7% ;而由外资…  相似文献   

11.
证券监管部门日前提出,今后国有控股股东处理与上市公司的关系要切实做到四个不准:不准越过法定程序任免上市公司董事、经理人员或干预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不准利用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不准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资产,不准操纵上市公司搞虚假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2.
建立国有控股公司或国有企业监督机构是各国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的普遍作法。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国有控股公司是政府与国有企业间的中介,代表政府行使对国有企业所有权的管理职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立法、人事任免和财务检查对国有控股公司进行管理。国有控股公司则通过任免其子公司董事会成员、财务监督与评价等手段行使其产权管理职能。借鉴国外经验,作者认为,我国应改革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国有控股公司,代表国家经营国有资产。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作为从事战略物资生产与经营的行业性总公司考虑改建为国有控股公司,但鉴于其行业特殊性,应通过颁布实施特别法律规范其经营活动,既能使之成为市场主体,又不削弱国家对它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以经营国有资产产权为主要内容,在政府(或国资委)的授权范围内行使国有投资控股职能的资产经营公司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运营机构必须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2.资产运营机构是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处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是实现“政企职责  相似文献   

14.
一、所有者缺位国有产权虚置 ,所有者缺位 ,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产权归属不确定 ,产权利益不明确。各级政府部门 ,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各类国有产权代表被认为是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 ,履行资产所有者的职能 ,但他们仅是国有产权代表的另外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在他们的背后仍缺乏真正的所有者 ,更谈不上来自所有者的监督和约束 ,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依然缺位。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是原国有企业剥离出来的一部分 ,原国有企业形成集团公司对上市公司进行控股 ,原国有企业的经理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上市公司的总经理或董事长 ,集代表所有者的…  相似文献   

15.
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国有企业采取行政管理手段,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开放以后,虽然采取了放权让利、效益承包、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措施,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行政干预。上世纪末,国家财政部、经贸委、人事部、计委联合颁布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标志着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在我国  相似文献   

16.
“智能制造”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能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影响其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的好坏,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对企业自身的良好运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5~2020年105家智能制造试点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智能化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我国智能化水平不断上升;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智能化水平较高,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依次降低;(2)企业投资效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投资过度情况呈增长态势,投资不足情况基本呈下降趋势;东部和东北地区的样本企业更多表现为投资过度,而在中西部地区多为投资不足;(3)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智能化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样本企业为国有企业时,智能化水平对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抑制作用;非国有制造业试点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也能有效避免出现非效率投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的现状如何?据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郑斯林1999年春在第二期重点脱困企业经营者培训班上的讲话,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998年实现利润490亿元,比1997年下降38-3%,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亏损额为1023亿元,比1997年增长21-9%。上市公司的现状又如何?据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的最新统计,在沪深两市已公布1998年年报的868家上市公司中,79家亏损公司总亏损额高达120-95亿元,为盈利公司总盈利水平的19%。国有企业积重难返,难道都是企业之错或是企业家的无能吗?我们的企业规则…  相似文献   

18.
以2007年~2011年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国有企业高级经理人政治声誉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企业绩效与政治声誉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了在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条件下对政治声誉与企业融资能力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企业高级经理人政治声誉对企业融资能力仍有显著的aY-向影响.且企业所处地的政府干预指数越大,政治声誉对企业融资能力的正向作用越小。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列举了当前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后指出,作为主力军的纺织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此作者提出了如下观点: 国有纺织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追求国有财富的最大化,也就是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实现上述目的,要建立一整套体系,现代企业制度仅是整个制度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其中的一种规范企业经营者与投资主体之间关系的运作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是要选择国有资本投资机构,而现在的问题恰恰是纺织工业国有资本投资主体普遍没有落实,企业国有资本主体缺位,以产权方式管理国有资产的模式尚未建立。纺织工业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转变职能,争取做为纺织工业国有资本的投资主体。为此,应造就一支纺织行业优秀的国有资本经营专家。这些国有资本的“资本家”应充分利用监督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其创造出更好的业绩。然而,目前纺织行政音理部门放松了则国有资产的管理, 同时,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又未履行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使纺织工业国有资户的管理出现了空缺。文章还指出,当前国有纺织企业中普违存在的诸如负债、冗员、负担谊亘及企业办杜会等历史遗留问题, 只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予以解决。纺织  相似文献   

20.
10年来,我国石油工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承包制主要着眼于政府如何管好企业,并不触及企业的产权归属,因而不能有效地解决石油企业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政企不分、行政干预过多及不能公平竞争等问题。承包制不可能促使我国石油工业的企业制度由“政府控制型”向“非政府控制型”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股份制是由法律界定的经济组织,是资本金的经营组织,这种企业制度有助于割断石油企业与政府部门的隶属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干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并且有利于石油企业筹集资金、分散风险。这对于高投资、高风险的石油企业来说无疑是非常适宜的企业制度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