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国企改制的进一步深化 ,国企改制中的成本费用支出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做到既减少国家作为所有者为推动企业改制而付出的成本支出 ,又能尽快推进国企改制进程 ?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一、降低国企改制的机遇成本企业改制的机遇成本 ,就是企业在改制的最佳时期 ,为达到改制的目的 ,所付出的最合理的费用支出。机遇成本受两方面的行为因素制约。一是企业行为 ,即企业是否能够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同行业现状及走势 ,根据企业实际 ,果断地提出企业的改制规划和方案 ,并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和改制已经进行了多年,有些国企通过改革焕发了新的生机,但也有相当数量经营状况良好的国企改制后陷入了新的经营混乱.这很大程度与国企改制过程中的人才、特别是关键人才的大量流失有关,从而造成了企业的经营危机.为此,企业必须切实采取措施,从感情沟通、薪酬内外因素、员工离职识别类型等方面和环节,从制度上防止和预警关键人才的流失,降低企业改制成本,增强企业改制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的国企改制困境问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发现造成我国西部国企改制困境的原因中既有"外生"的因素,也有"内生"的因素.西部地区不利的自然禀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中央逆市场调控的政策等,造成西部市场机制发育迟缓,仅靠市场的力量无法消化国企改制的成本;而我国转轨时期特定的体制结构使得政府在国企改制成本支付过程中充满了机会主义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爱儒 《经济师》2003,(10):194-195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税收征管工作与企业改制之间暴露出许多问题。文章论述了现行税制在国企改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以及国企改制后对税收的不利影响 ,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郝大明 《经济研究》2006,41(7):61-72
本文利用2001年山东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工业企业数据资料,对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效率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的结论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后的效率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但不同经济类型公司的效率差异很大;在影响国企改制效率的因素中,企业经济类型的改变作用最大;决定公司经济类型的两个因素———资本构成和投资主体的差异都会显著影响改制效率。本文对分析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认为提高国企改制效率的关键在于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根本途径在于降低国家资本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大中型国企改制为国有企业创造了发展的机会,但是改制后,许多国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无法适应从接受指令的被动角色向市场主动角色的转换。尤其是在营销观念、营销理论等多方面还沿用原来的模式,市场开发能力弱,经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还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国企转制后市场营销仍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如何降低国有企业改制成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降低国有企业改制成本问题的思考●吴开雅孙立国十五大以来,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战略目标。在国企改制整体推...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整体改制影响职工稳定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伟 《经济师》2003,(2):141-141
国有企业实施整体改制 ,实现企业产权转让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调整到位、法人治理结构运作到位的改制标准 ,是加快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适应市场竞争 ,实现国有资本退出的重要举措。文章指出 ,国企职工作为国企的中坚力量 ,改制的参与者 ,在企业改制的同时 ,其思想观念受到冲击 ,利益受到调整 ,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若不加重视 ,势必影响企业稳定 ,关系到改制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国企改制必然涉及产权转让,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当前,由于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出资人不到位、资产评估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因素,导致国企改制中的资产评估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政府如何加强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审计评估的制度建设,从而防止国有资产在审计评估环节中流失。  相似文献   

10.
胡俊文 《经济师》2008,(2):89-90
当前,国企改制已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有加剧的现象。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对企业的危害性特大,严重破坏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稳定发展,轻则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重则影响社会安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原因对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景田 《时代经贸》2009,(6):34-34,37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国企改制中,政府、企业和职工三方各自都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国企改制必须注重产权多元化,各方权力制衡,减员增效;资产处置和重组方案要严防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应坚持国有控股;充分关注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完善职代会决策程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有企业也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改制的目标.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内部审计与监事会都是监督国企运营的重要机静.本文简单介绍国有改制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监事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制就是要国企从计划经济模式走向市场经济模式,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市场经济下的新体制、新机制。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固有观念的影响,我国大多国企改制后仍然死抱传统的管理观念,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所以在国有企业改制后建立创新的工商管理发展观念至关重要。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后的现状,和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后工商管理观念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何万能 《经济师》2014,(10):174-17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目前各地已进入国企后改制时代,如何反思前段国企改制的得与失,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湖南某市第一个改制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改制过程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5.
国有集团企业改制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和效益的内在需要。但是在改制过程中,相关的所得税与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等问题难以得到规范化解决,出现了税源流失和企业效益降低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企业改制的整体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为此探讨了国企改制中的所得税与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处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旭成 《经济师》2015,(5):35-36
股权分散是影响国企改制民营企业向前发展的一大桎梏,如何有效解决因股权分散带来的决策权分散从而影响决策效率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从阐述国企改制民营企业股权分散问题的由来出发,分析了股权过于分散给企业带来的三方面问题,并提出了通过管理层股权收购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陆桥视野》2005,(3):40-41
2004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年初。两个规范国企改制的重要文件出台:年中,一场席卷全国的国企改制争论掀起:年末,国资最高管理层明确表态,改制争论尘埃初定;2005年将是国企改制的规范年。  相似文献   

18.
在国企改制中,经理层收购曾是一种主要形式,但问题不少。财政部叫停之后,各种变相MB0改制方式层出不穷。本文认为,对MB0改制方式,由于企业经理层和地方都有需要,必须在规范中寻求发展。本文进而提出MB0收购中存在资产评估和法律操作两大难点,对如何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建华 《经济师》2003,(4):134-135
资金短缺是扼制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后发展的重要因素 ,影响着国企改制目标的全面实现。在融资困难、融资成本昂贵的情况下 ,如何对这些企业的融资方式进行合理定位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券融资、股权融资、资产重组、基金融资、民间拆借、向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以及城市信用合作社借款等。主营产品不同、资信等级不同的企业应正视自己及其融资环境 ,选择最有利于本企业的融资方式 ,争取以最小的代价筹集适合于企业发展的运营资金  相似文献   

20.
国企"进化"有几种路径?如果说中粮为新国企的成长开辟了一条路径,那么联想改制则为国企的蜕变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虽然,联想改制对其他企业并无多少借鉴意义,但它毕竟为中国企业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