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卫东 《金融与市场》2005,(6):30-31,46
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用缺失,集中表现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大阻碍.本文在深入分析社会信用缺失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信用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阐述了信用缺失将会对社会经济金融运行造成较大的危害,因而提出探索建立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为主体,涵盖公司企业和个人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征集体系,是促进社会信用环境根本好转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在金融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讲求信用成为金融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和纽带。而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信用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表现在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使得金融与经济之间的良  相似文献   

4.
完善金融信用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的本质是社会信用,银行的基本特征是以比较低的资本金来运营大量的负债,没有社会信用的支持就寸步难行。金融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经济状况的集中反映点以及经济发展中矛盾和风险的反映点。金融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非常重要,金融信用缺失对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金融信用环境的恶化在严重影响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快速发展,重建金融信用环境、整治金融秩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金融信用缺失已成为金融行业备受关注的问题.其所导致的金融信用危机是社会伦理危机的一种表现。本文尝试从经济伦理角度解读这一现象,并从社会伦理制度建设、政府监管等方面阐述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需要以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个国家的金融环境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然而,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商业道德恶化、信用体系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特别在金融领域,失信行为的大量出现,已经危及金融安全运行。因此,强化金融安全意识,加强金融诚信工程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7.
加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信用缺失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者结合辖内金融信用状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信用缺失的成因,提出综合整治金融信用环境的对策,即要明确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责任者;加大金融信用法制环境建设;区别对待金融失信和守信行为;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发挥央行监管职能;维护农村诚信秩序以及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贷款难与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的矛盾同时存在是我国近年来经济生活中相当普遍的现象,本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角度来探讨这一经济现象,提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解决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矛盾的当务之急,从多方面讨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9.
信用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平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现代社会资源分配的基础制度,信用缺损将严重制约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投融资体制建设.从涉及的信用主体不同, 社会信用体系通常可划分为:政府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其中银行信用是支柱和主体信用,是连接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本文将从分析信用缺损的现状入手,对如何建立银行信用体系提出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人民银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做法,指出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合法性、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单一性、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制度缺失、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尚未发挥作用、县域普惠金融征信系统覆盖面有限等诸多问题,并从农村信用信息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开发与运用、强化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和完善农村配套金融服务体系等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谈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区域金融有序运行的基础,在社会诚信环境缺失的欠发达地区,如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2.
构建地方信用体系是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但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地方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建设的难度大。主要表现在地方信用所包括的三个层面的内容不同程度的存在缺失:政府信用的主导作用偏向,企业信用的重点作用失衡,个人信用的基础作用不足。它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很不适应.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郑锋 《中国金融》2012,(15):40-41
通过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青海省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经济和金融良性互动的局面金融生态关系到金融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青海省上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信用青海"的战略部署,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海西州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金融生态县(市)创建""信用社区建设试点"等工作为突破口,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  相似文献   

14.
<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健全信用制度,构建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监管,是维护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安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创建金融安全区就是构建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创建工作对于提高辖区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力度,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维护金融业稳定、高效运行,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  相似文献   

15.
解冰华 《甘肃金融》2002,(12):32-33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风险也要在经济发展中得以化解.要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进金融安全区建设,必须从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经济大局出发,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甘肃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倡导诚信守约的道德规范,提高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在我国,由于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增长的"瓶颈",其成因错综复杂,但究其根本,还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这就给打造良好金融环境,建设金融安全区提出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征信系统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征信系统在防范信贷风险方面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立足国情,以开发性金融为工具,积极推进信用建设,弥补制度缺失,为征信系统建设、进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浅议信用环境问题及其深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信用问题及其产生因由 在我国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缺失行为可谓比比皆是.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量逃废金融债务,造成不良贷款高位运行.据某省调查统计,在到2001年末改制的62656家企业中,经认定逃废金融债务的有32140家,占51.3%;逃废金融债务本息1851亿元,占全部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2%.  相似文献   

18.
信用社会建设与金融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用与金融生态是现代经济运行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概念。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受社会不良信用的影响引发的危机无时不在,而商业银行为图自保而采取的“慎贷”等措施,又反过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运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健康金融生态的前提,而健康的金融生态既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构建信用社会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正是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社会信用体系与健康金融生态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创建信用农村的背景链接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基础是社会信用,社会信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江山市历史上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加上市场经济不发达、债权保护制度和信用监控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一些经济主体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农民难贷款和农村信用社难放贷的"两难"矛盾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信用一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信用缺失,不仅破坏了金融运行的安全性,也严重损伤其投资环境和社会形象,对经济金融发展造成了无形和有形、直接和间接的巨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之下,该市农村信用社在地方党委和人民银行领导、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发挥部门优势,采取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方式,于1999年9月份启动了以创建"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工程.  相似文献   

20.
聂清竹 《黑龙江金融》2006,(3):18-18,30
一、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当前地方金融功能退化,金融生态环境恶化,部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缺失,逃废债务现象盛行,银行不良贷款过高,金融风险累积,导致银行慎贷、惧贷、惜贷。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要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目标,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水平,通过信用环境的改善、法制环境的建立,实现金融秩序的根本好转。一是健全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