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1997年开始,美国的家庭储蓄率就处于持续下降的水平,已经接近于零。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本文从财富效应的视角去探讨这一原因,首先构造了一个基于财富效应的跨期消费分析框架,通过一个简单的一般均衡框架,来推导以股票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得到了四个理论命题,认为金融市场可以通过缩短资产性财富与消费之间的距离以及促进金融资产财富增长这两种途径来影响一国居民最优储蓄率的大小。这对解释美国家庭如此之低的储蓄率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文章把房屋价值纳入消费者效用函数,在最优消费与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房价波动对微观家庭财富配置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机理。用2000~2006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2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预期房价上涨会使消费者在本期家庭财富配置时增大房产部分的比重,但房屋的财富效应并不显著,短期内甚至会挤出消费。长期来看,房价上涨降低了居民生活水平,而短期内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家庭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住房价值、预期房价对居民日常各类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从代表性家庭全样本数据来看,住房价值对家庭日常消费影响为正值。在考虑家庭异质性问题后,对于租户群体来说,虽然部分消费支出呈现负的相关性,表现出微弱挤出效应,但是最终效应仍然以财富效应为主。这与房价高居不下,家庭购房意愿降低有联系。从预期视角来看,预期房价对于家庭日常消费支出影响呈现微弱负效应,所以影响居民日常消费支出的是住房价值,而不是房价预期。  相似文献   

4.
强国令  商城 《南方经济》2022,41(8):22-38
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富积累、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富积累,经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创业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是数字金融影响家庭财富的重要渠道。(3)财富规模越小的家庭,使用数字金融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老年人、低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农业户口群体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使用数字金融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总的来说,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数字金融能够在提升家庭财富总体水平的基础上缓解财富不平等,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代际交换是家庭不同代际成员之间"投资—回馈"式的资源交换关系,其核心是家庭养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快速的人口结构转型,这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以作者在宁夏银川市进行的"移民家庭代际关系"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了回族移民家庭的代际交换模式,探讨了回族移民的社会人口特征和身体健康状况对代际交换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回族移民而言,年龄对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际交换模式有显著影响,年轻一代从代际交换中获取的更多。  相似文献   

6.
贫困-环境假说:来自中国北方一个村镇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考查了贫困一环境恶化的关系(PEDN),认为贫困的家庭比不贫困的家庭更依赖于环境资源,从而导致更多环境破坏。首先我们提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与已有的文献成果作对比。我们使用一个中国贫困乡镇农村的家庭原始数据,考查了家庭财富与其木柴消费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贫困一环境假说得到了很强的支持,因为我们发现家庭经济财富状况对于其木柴消费量是一个显著且负相关的因素。然而,PEDN假设似乎完全地来自于替代效应。我们发现,对于那些富裕一些的既使用木柴又用其他替代品的家庭来说,财富对木柴消费有显著的负的作用;而对于那些更穷的以至于不使用比木柴更好的替代品的家庭来说,不存在木柴消费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家庭代际支持养老功能弱化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足的现实条件下,研究农村居民倾向于选择何种养老方式,家庭代际支持和农村社会保障中的哪些因素对农村居民养老方式选择产生影响,对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 年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分析家庭子女代际支持和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村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养老目前仍是农村居民的主要养老方式,担负着农村居民养老的重任。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变化对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冲击并未完全削弱子女提供主要养老支持力的角色,而在于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改变为代际经济支持强化和精神慰藉弱化的家庭养老。新农合和新农保减轻了成年子女赡养负担,使得农村居民对家庭养老有更多期待。基于此,农村居民养老方式应以家庭养老为主,利用各类社会养老资源弥补农村家庭养老的缺失,实现养老资源的有效配置,切实破解农村居民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8.
住房财富作为我国家庭财富构成的最重要部分,其不平等性的长期变化特征对于分析家庭财富不平等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1995—2018年间5期数据,本文描述了我国城镇、农村与流动人口家庭住房财富不平等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家庭住房产权拥有率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居民家庭人均住房财富规模增长迅速,且城镇地区家庭比农村地区家庭人均住房规模的增速高;全国及农村样本中自有住房家庭或所有家庭的住房财富不平等均呈现先扩大后缩小趋势。城镇样本中自有住房家庭的不平等始终呈现扩大趋势;城乡内部住房财富分布均集中于顶层群体,且城镇住房财富不平等状况总体趋于恶化,农村住房财富不平等状况出现改善趋势;长期来看,住房市场价格变动是我国居民家庭住房财富不平等变化的主要贡献来源。  相似文献   

9.
朱红根  宋成校 《改革》2021,(11):141-155
职业代际流动性是判断社会流动水平的标准之一,也是衡量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依据.基于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 表明: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水平较低;父母职业层次与子女职业代际流动显著正相关,但这种流动体现为职业向下流动;农村家庭劳动力在职业流动方面存在集聚现象,父母从事个体劳动、商业经营以及村镇管理,其子女的职业也普遍是这三种,而父母为农业劳动者或非农行业工人,其子女的职业普遍也为这两种.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子女职业向上流动正相关,与职业向下流动负相关.此外,子女使用互联网、拥有非农工作经历以及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显著促进其职业向上流动,但已婚会显著阻碍其职业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家庭消费是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外在因素,即文化、相关群体、家庭及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和商家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数据参考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是流动人口队伍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流动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农村流动人口家庭却面临着流动变迁给他们的家庭关系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本文从流动人口夫妻关系的变化,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以及农村家庭权威的转移三个方面,对农村人口流动给其家庭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数量和构成的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家庭财富积累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城市家庭财富积累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方式的日趋多元化,城市家庭财富增长不稳定、结构欠合理以及城市家庭之间所拥有财富的差距拉大等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在未来应以分配正义为目标,优化城市家庭财富积累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使用1 559个农村家庭的样本讨论家庭未成年子女数量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发现:未成年子女数量与子女人均家庭教育投资水平负相关。家庭年收入水平在本研究中未对家庭教育投资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建议在农村地区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提高地区人口质量,延续人口红利;另外,适当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生资助的力度,以有效降低农村地区教育代际传递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以农村结婚消费的变迁为线索,通过对广东省肇庆市高要H镇实地调查,以20世纪90年代至今H镇内结婚的夫妇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H镇的结婚消费文化,包括变化内容、变化趋向、变化结果以及新人在结婚中的角色变化等,运用功能主义的视角和社会变迁等相关理论,围绕家庭结婚消费的变化情况及特点,来揭示影响结婚消费变迁的诸多因素,丰富农村消费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5.
股市低迷,房市低潮,使美国家庭财富不断缩水,而失业率的不断攀升带来收入的下降也进一步限制了消费。过去美国家庭依靠低储蓄、高负债的方式维持着其庞大的消费比率,但现在面临着财富收入减少,信贷受限的境况使其不得不寻求模式的改变。09年1月,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上升至5.0%,这是自1995年3月触及5.5%以来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晓红  朱彤 《特区经济》2013,(9):186-188
我国目前遇到居民拥有的资产结构相对单一,城乡居民投资行为差异大等问题,加深对居民金融资产结构选择及其效应行为的影响因素的了解,不仅有利于居民家庭制订符合家庭实际的理财规划和投资决策,同时控制了家庭风险,提高家庭资产性收入。本文采用STATA软件,对家庭总金融资产与相关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分析得出可支配收入对家庭金融总资产的影响,从而引出能对我国家庭如何投资有着指引作用政策建议,从而进行有效的财富管理。  相似文献   

17.
收入不平等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源于家庭对社会地位的追求。文章利用2008~2016年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研究了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在控制农户家庭纯收入等因素后,收入不平等与农户家庭消费呈显著负相关。在此期间,浙江农户家庭基尼系数平均下降了0.071个点,农户家庭消费上升约4.5%。另外,收入不平等对中低收入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明显强于高收入家庭,对不同年龄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以上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贫困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难题,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贫困。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贫困问题一直很严峻。而“代耕农”这个很少受到社会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其极度贫因可能引发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贫困代际转移是致使“代耕农”家庭极度贫困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贫卧代际转移的相关理论分析,以珠三角“代耕农”为例,探讨农村贫困代际转移诸多问题,呼吁社会工作对农村贫困代际转移问题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作为对消费者情绪的一种概况及量化描述,消费者信心指数可以先行揭示宏观经济的变化规律,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对家庭消费有一定的影响。利用200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有关资料,利用回归模型和因果引导关系模型,实证研究了消费者信心指数对我国城镇家庭及农村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认为:消费者信心指数能够先行预测城镇家庭及农村家庭的消费增长,且对两者的影响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信心指数对农村家庭消费的解释能力强于城镇家庭,究其成因在于农村家庭消费的乐观倾向。  相似文献   

20.
赵晓芳 《特区经济》2009,(6):144-14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社会组织都无法代替的。目前我国是社会转型期,农村大量劳动力已经转移出去,对农村家庭结构造成了很大冲击,大量的农村家庭结构出现了解体,随之而来的是两个特殊的人群日益凸显出来。家庭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如果农村家庭结构解体问题解决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