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民合作社数字化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农民合作社处于数字化转型关键期所面临的合作社发展领域地域范围扩展化、合作社建设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等机遇与挑战,并从"加大合作社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合作社融资渠道""健全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民合作社数字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陆莉萍 《发展》2021,(1):57-60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治理主体结构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如何提升治理主体结构功能、优化重组路径,以最佳的排列组合、优化协同的模式实现农村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对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落实十九大精神,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总结部分省区和张掖市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路径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构建常抓不懈的农村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乡镇政权建设与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4.
戴明福 《理论观察》2014,(9):106-107
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导致村庄秩序面临解构与重建。当传统的宗法制、行政强制等无力提供村庄必要的社会秩序时,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安排的村民自治成了村庄秩序提供的可靠力量。实践中,村民自治又面临着日益形式化的困境。协调村民自治组织载体的关系,激发自治主体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建立成熟的村域社会组织系统对接村民自治制度并不断强化农村社会关联成了破解村民自治实践困境与构建村庄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础的组成单位,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重大的影响。石固乡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乡村治理主体间的关系复杂性、乡村治理法制的不明确性、"四个民主"发展的不健全性,治理方式落后性等问题。文章在理清治理主体关系,坚持自治、法制和德治相结合,基层党组织的廉政建设,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乡村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探讨一个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6.
村庄衰落的多维表现及有效治理:258个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珍  张应良 《改革》2013,(5):88-96
村庄衰落阻滞农村经济发展,反过来,农村经济发展缓滞加速了村庄的衰落。有效治理村庄应大力推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向村庄的聚集;努力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真正提高农民经营土地与投资生产的积极性;积极培育多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增强村庄内生性发展动力;增强村庄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降低农村劳动力迁移成本;强化政府诱导作用,为村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治理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一些因素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进程,因此,要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合理界定组织功能、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着力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治和社会治理功效,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最大效能,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村"半工半耕"的代际分工与小农经济模式并存的局面分析,认为合作社不仅在组织上具有委托代理关系下利益分配最优化、风险共担机制下风险分散最大化、供给社会化服务促进分工深化和嵌入乡村治理带来民主化效益的优势,还能够发挥多元主体总代理的职能,通过强的带动作用能够有效弥补乡村治理困境。最后提出应建立合作社"有效主导型"的治理模式,主要通过完善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创新"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模式,完善信任机制处理好合作社与村两委的关系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安徽凤阳小岗村民益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运行和发展中采取的模式及遇到的困难,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对策建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旅游紧扣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充分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以解决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结构性、制度性、利益分配和城乡二元制度等诸多问题,对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主体的组织重构、乡村治理格局的优化、治理关系的整合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维度进行探究,阐明旅游参与实现多维“乡村性”价值回归的“三风”治理模式,并构建旅游影响下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框架;以此为理论框架对共同富裕的赋能过程进行解构,并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为例,对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进行演绎。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的机制解构与案例分析,表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模式更应注重乡村生态宜居的长效发展,突出乡村经济振兴与文化振兴相统一,并发挥乡村资源利用与人才利用的双重效应,提供一个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增强其发展实力、经营活力和带动能力,是关系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农业发展目标与合作社的作用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在新时期"公平与效率"理论的指导下,实地调研了青海省共和县的部分合作社。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访谈、与合作社社长及社员座谈等形式收集资料,分析了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合作社自身的发展概况。调研发现,当地政府更偏重于支持有实力的农业大户而忽略贫困农户,村庄内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同时政府对已经成立的合作社疏于管理,未形成良好的监管体制,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名存实亡;另外,当地的合作社大多数由乡村精英领办,其余的参与者为普通农户,并且在加入合作社时面临门槛限制,存在贫困农户被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城市化的过程中,都市型村庄大量出现,它们不仅具有由传统农村村庄向城市社区转型的过渡性特征,而且村庄社区治理主体呈现二元化要素特征和多元化结构特征,治理客体呈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因此,必须加强都市型村庄社区治理主体能力建设,建构科学合理的社区治理主体结构和治理机制,厘清都市型村庄治理客体类别,明晰权责关系,建构城乡一体化的都市型社区治理模式,推动实现都市型村庄的都市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改革》2021,(1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时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探寻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完善现代农业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农业治理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中农村留守妇女工作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男性青壮年外出务工促使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男工女耕的农业女性化模式。农村留守妇女在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同时肩负繁重农活,生存现状举步维艰。文章以利川市及团堡镇为研究对象,探视乡村治理过程中凸显的"空心村"、妇女维权取证难等现实困境,基于法制建设、创新创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等视角,希图提高留守妇女生活的质量,实现其社会角色转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专门发文,对接续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作出部署。农村社会组织在提升产业发展、美化村庄环境、加强社会治理、倡导文娱新风、弘扬优秀文化、关爱留守人员、助农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囿于组织牵头人才欠缺、活动经费保障不足、内部财务管理不规范、会员履职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其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受到限制。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需要大力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也需要克服农村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种种局限和困难,坚持党建示范引领,加强宣传引导,狠抓运行管理,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农村社会组织规范运行、行稳致远,方能持续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当前,伴随数字科技在乡村地区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在改变农村老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乡村发展和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在乡村数字治理探索方面,宁波走在了全国城市前列,像鄞州的"乡村大脑""掌上智村"、宁海的"村民e点通"、象山的线上"村民说事"等,形成了一批典型模式,有效提升了宁波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但数字技术在向乡村深度延伸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乡村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滞后、村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我国应如何践行?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农业强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还面临哪些痛点?未来我们要建立怎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此,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  相似文献   

19.
韩旭东  刘闯  刘合光 《改革》2023,(3):121-132
在新一轮信息革命中,数字经济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重塑着各领域的产业格局。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对乡村产业转型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了全产业链生产效率、产业结构、产品新市场、主体协同分工等方面的改善。通过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并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可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当前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助推乡村产业转型面临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人才缺乏、数字技术应用不足、农业产业链主体协同分工不足等难点,应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业全链条数字化人才培育和梯队建设,强化农业全链条数字化集成应用,增强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中的多主体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居住集中的途径与驱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居住的传统形式——村落体系正在受到冲击,同质同构性弱化。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是农村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以及村庄整理与改造等是我国农村建设过程中实现农民居住集中的主要途径。从农民集中居住的驱动机制上看,我国各地乡村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土地开发驱动型、乡村旅游发展型、市场开发带动型、现代农业园区型、移民建镇建村型、城镇发展带动型等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