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凝胶体系注入能力研究,是在实验室中模拟油藏条件,通过向填砂管大剂量(1PV以上)注入调驱剂,观察注入压力随着注入量增大的变化情况。目的是找出适合在七中区八道湾组油藏大剂量注入的调驱体系,以便在今后现场施工中起到参考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奈曼油田所辖油区属低渗透砂岩油藏,2007年开始注水,受构造复杂、低孔低渗、天然能量低等因素影响,开发过程中存在平面上相变快、砂体变化大、水驱方向性强、含油井段长、非均质性强,纵向上动用程度不均衡、水淹趋势渐显、有效堵水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提高采收率,在奈曼油田开展了深部调驱先导试验,根据深部调驱的筛选标准,优选出奈1-48-54井和奈1-44-50井两个注水井组进行深部调驱先导试验,经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确定了配方体系,开展阶梯式段塞注入。通过对注入井的压力和产能井的产能效果分析来看,初步证实在奈曼油田开展深部调驱是可行的,而调驱剂的配方体系也是适合奈曼油田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降低油田生产成本,同时将含油污泥变废为宝,采用本体聚合法,将含油污泥代替斑土填充到凝胶颗粒中制备出一种价格低廉的深部调驱剂。依据Q/ZY-CGYY11-2012《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技术条件》企业标准要求,对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的膨胀性能、热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生成的调驱剂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能够满足高温高盐油藏调驱的需要。在室内试验的研究基础上,自2013年起,规模生产出的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在中原油田多种类型油藏推广应用19个区块,累计注入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138.22×10~4m~3,处理含油污泥10.38×10~4t,累计措施增油42590t,累计增气1278×104m~3。  相似文献   

4.
牛12东营块目前采出程度高、水淹程度高、层间矛盾突出.通过开展双高区块深部调驱技术研究,分析影响调驱剂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适合该区块的铬体系弱凝胶调驱配方,在封堵高渗大孔道的同时,增加中、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从而改变水驱方向来提高水驱效果.经过现场应用,获得了明显的稳水增油效果,区块纵向矛盾得到缓解,说明调驱有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一维填砂模型实验,对兼具凝胶和水溶性高分子双重特性的聚合物类驱油剂部分枝化粘弹性颗粒的流度控制能力以及驱油效率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部分枝化粘弹性颗粒能在室内一维填砂模型中建立较高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具有良好的流度控制能力。部分枝化粘弹性颗粒在室内一维填砂模型中能将采收率提高近20个百分点,具有良好的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油田现场进行油水井封堵封窜时的药剂用量及注入参数选择问题,建立了窜槽岩心模型。首先利用不同段塞组合的封窜剂体系对不同窜槽位置的岩心模型进行封堵实验,然后通过改变封堵剂注入参数进一步进行优选。实验结果表明:凝胶+堵剂的组合型封窜剂体系的波及体积要大于单独注入堵剂的波及体积;只注入堵剂的封窜剂封堵近端窜槽效果最好,封堵率可达到95.7%;注入0.4 PV凝胶+0.6 PV堵剂对于中、远距离窜槽的封堵效果最好,封堵率达到了93.4%以上;封窜剂的注入速度对窜槽模型的封堵效果影响不大;封窜剂注入量越大,封窜剂体系的封堵效果越好,封窜剂注入1.2 PV时,模型封堵率可超过94.3%。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微球在储层中通过运移、膨胀、堵塞、变形、再运移、再堵塞的特性对油藏进行深部调驱。为了确定低渗透油田在高含水期聚合物微球合理注入参数,利用双填砂管并联物理调驱模拟实验装置,评价了聚合物微球注入浓度、聚合物微球注入量和注入时机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最佳注入浓度为2 000 mg/L;最佳注入量为0.3 PV;最佳注入聚合物微球乳液的时机是动态含水率为80%。  相似文献   

8.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调剖与表活剂驱是提高采收率常用的手段,如果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多裂缝非均质复杂油藏,在实施过程中,先以少剂量的调剖剂调整主裂缝,后期再注入大剂量表面活性剂体系提高洗油效率。采用该方法在腰英台油田腰北1区块实施一井组试验,对应油井取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为该工艺的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新的耐温调驱剂体系NHTP,并对该耐温调驱剂的调驱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调驱体系在130℃以下、矿化度小于100 000 mg/L环境中具有稳定的成胶性能,成胶时间介于8~15 h之间,成胶强度大于21 000m Pa·s。5口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NHTP对中高低渗及大孔道油藏均具有良好的堵塞性,在高温油藏调驱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将气测渗透率分别为20×10~(-3)μm~2、100×10~(-3)μm~2,400×10~(-3)μm~2的柱状岩心并联在一起,在饱和油的情况下进行调剖实验。实验是在水驱结束时,按着设计的实验方案注入调剖剂,再进行后续水驱,至含水到达98%止,记录压力、流量、采收率等参数,进而评价调剖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凝胶是油田上常用的堵水调剖剂。本文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凝胶的各种评价指标的方法,包括成胶时间、成胶率、体系粘度、屈服应力、封堵强度、通过岩心的注入性和封堵性,并说明了对于非均质油层凝胶还具有选择性封堵的特性。这些凝胶性能评价的方法,可为油田技术工作者在科学研究或现场应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淼 《化工管理》2015,(11):186
化学深部调驱是利用前置段塞封堵优势大孔道,然后利用主段塞可动凝胶改善油水流度比,调整注水井吸液剖面,驱替中低渗透部位的原油,促使油藏深部液流转向,从而扩大波及体积,改善油层纵向及平面矛盾;最后利用驱油段塞,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水驱洗油效率.针对海1块油藏地质情况进行了调驱聚合物的筛选,设计的深部调驱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A区块注聚期内聚合物过早突破地层、油水井间形成低效或无效循环问题,为了提高A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对复合离子调剖剂调剖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调剖半径、调剖段塞、调剖剂注入方式和调剖时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调剖半径为45~56 m,采用调剖段塞与聚合物驱油段塞交替注入、分层调剖、早调剖可获得较好的调驱效果。研究结果应用于7口实验井,调剖措施后A区块48口油井获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平均单井增油2.9 t,累积增油6 640 t,投入产出比1:3.71。  相似文献   

14.
油气田开发中,结垢是一个伴随始终的严重问题。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应用范围逐渐增大,由于系统中的温度、压力和油气水平衡状态的变化,会使无机盐类在三元复合驱系统产生沉积,导致结垢。文章针对三元复合驱试验站垢样及油田防垢剂为研究对象,依据结垢机理及垢样分析结果,探述防垢剂防垢机理并优选出相应除垢措施。  相似文献   

15.
欢西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埋藏浅、压实作用弱、胶结疏松,油井出砂非常严重,特别是在锦45蒸汽驱及锦16二元驱,出砂严重导致部分油井不能正常生产。2011年以来共对31口井进行了压裂防砂,取得了不错的防砂增油效果,为蒸汽驱、二元驱防砂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文中油田经过30多年的长期开发和多次注采调整,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高度复杂零散,油井上普遍表现为高含水、特高含水,部分油水井间形成窜流或水流通道,导致注入水低效循环,水驱效果变差。为提高注入水波及效率,改善水驱效果,从2000年开始,先后在文10块、文25块等实施了"交联聚合物、预交联颗粒凝胶、多功能复合凝胶"等多种调驱工艺,使调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由河南油田分公司承担的“聚合物交联微凝胶体系驱油技术”在北京通过了股份公司的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这项技术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微凝胶体系驱油技术的原理是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少量化学添加剂,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提高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和耐温抗盐性能,以达到降低聚合物用量,改善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扩大其应用范围的一种新技术。该项目于2001年12月初步形成了微凝胶驱技术(即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技术),包括交联剂优选及生产技术、微凝胶驱配方筛选与优化技术、微凝胶驱跟踪分析及效果评价技术等6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孙世高 《中国石化》2013,(11):60-61
向储层同时注空气和泡沫能发挥空气和泡沫复合驱的技术优势,比较适用于中高渗、高含水、非均质严重的油藏提高采收率。 6月17日下午,中原油田采油三厂明19号空气泡沫驱注入站内一片繁忙.该厂工艺研究所调剖室主任吝拥军正在仔细查看明1 5块明486井空气和发泡液的注入量、注入压力等工艺参数."注入井明486井只对应明408井一口油井.明408井2009年底见效,初期日增油5.1吨,目前已累计增油5120吨."吝拥军说. 2007年5月至今,中原油田在高温高盐油藏开展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先后注入1322.5万立方米空气和8.7万立方米发泡液,累计增油3.55万吨,采收率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胡12块空气泡沫调驱采收率提高5.52个百分点,明15块空气泡沫驱采收率提高8.8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安塞油田杏河西天然裂缝发育,投产投注采用水力压裂改造,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形成网状结构;其次该区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较高,注入水沿裂缝单向突进或高渗通道推进。采油井呈现多方向见水矛盾。2009年起该区块开展注水井调剖技术封堵高渗带和微裂缝,改善水驱剖面,主要经历了单井组试验-扩大试验-连片推广-多轮次调剖四个阶段。本文主要从堵剂体系、施工参数、爬坡压力等方面对比,评价二次调剖在区块注水开发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海外河油田属常规注水开发的普通稠油油藏,区块实施调驱32井组,调驱阶段增油10.05×104t。在实施化学调驱技术过程中,通过对波及状况、注采剖面、粘浓监测、地层压力等多方面实施监测,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方案制定、跟踪调整、效果分析与评价提供依据。实践表明,化学调驱监测技术,对保障方案的实施及效果的取得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