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2009年工信部出台了要求小灵通退频的政策后,小灵通便处于了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再加上竞争分流和对小灵通的关注度减小,造成了目前小灵通用户的大量流失和收入的下降。究其原因.一是现在出售和维修小灵通的店铺越来越少,很多用户的终端损坏后不知道在哪里维修和购买,二是小灵通网络信号不如以前好了一事实上,从两三年前中国电信就基本停止了对小灵通网络优化的投资.只维持其最基本的生产运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小灵通用户的快速增长,覆盖问题.接入失败部题.切换问题.基站问题等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使得小灵通网络服务质量持续下滑,严重挫伤了用户对小灵通业务的使用信心、为此,中国电信集团确定2004年小灵通业务的工作重点是疏“忙”“补”“盲”中国网通集团副总裁冷荣泉也公开表示2004年小灵通将更重质量,重点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大规模的小灵通网络建设已经不再是发展主题,不断地进行网络优化,打造精品网络提升网络服务质量,进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将成为两家固网运营商今后相当长一股时期内关于小灵通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3.
日本小灵通发展概述    1995 年 7 月,日本 NTT DoCoMo 和DDIPocket分别在东京和札幌开通了小灵通业务, 1995年10月,ASTEL公司也开通了小灵通商用系统。推出之初主要采用低价渗透方式,加之竞争激烈,小灵通业务迅速从部分城市扩展到整个日本(1995—2003年日本小灵通用户发展情况如表1)。小灵通在日本推出后,曾有过8年多的辉煌历史,但随着 GSM 的发展和应用扩展、资费不断下降、日本三大移动运营商相继推出了3G业务,对小灵通产生了很大冲击,2003年,小灵通用户增长步入缓慢衰退期,比颠峰时减少了1/3。表1 1995-2004年日…  相似文献   

4.
随着小灵通2011年退频期限的临近,剩余近5000万小灵通用户何去何从成了业界关注的话题。本期热点就目前小灵通业务如何经营、小灵通用户如何转网、小灵通剩余资产如何再利用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敏 《邮电经济》2006,(1):37-39
小灵通在我国自1998年正式投入商用以来。经过几年发展,到2002年进入快速的增长期。到2003年底,全国小灵通用户的数量大约有3600万,2004年突破6500万,2005年7月则突破8000万。可是从目前发展的趋势看,小灵通的增长速度在减慢,到2005年11月约为8600万。3G牌照发放在即。小灵通作为固话运营商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一种变通.在固话运营商获得3G牌照之后的几年里.有人预测小灵通会逐步退出市场。也有人则认为小灵通和3G可以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6.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09年9月通信业运行状况相关数据显示,1~9月份,我国无线市话用户共减少1568.6万户,还有5324.5万户,与年初相比流失率为23%。中国电信小灵通用户流失则超过1000万户,还有3800万户,预计还会流失1800万至2800万户,整体形势非常不乐观。笔者认为,出现这种被动局面主要是缺乏对小灵通的保有存量和发展移动业务之间的承接、迁移等问题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战略上的模糊导致了战术上的盲从,从而流失了大量的小灵通用户,阻碍了企业效益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2O09年1月9日,《关于1900~192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为小灵通的退出找出了政策依据。以这种形式退网在中国的电信发展吏上还属首次。虽然也曾出有过模拟移动网络和寻呼网络退出的事例,但这两次退出都是在市场发展的自然淘汰过程中完成的。而此次小灵通退网却是在小灵通业务还有很大需求的时候作出的决定。亡羊补牢,既然小灵通的命运已然确定,我们不妨将关注重点放在如何妥善安排小灵通用户上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2006,(10):79-80
UT斯达康日前宣布:以UT斯达康QBOX产品为主要终端的”灵通无绳”业务.自2006年5月投入商用以来到2006年8月底,全国“灵通无绳”业务用户已突破50万户。UT斯达康率先在业内推出支持“灵通无绳”业务的产品.是小灵通持续性创新成果.对小灵通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廷润 《当代通信》2003,(17):24-27
一.小灵通室内覆盖的现状 2003年6月小灵通用户已达2250万,用户数量比2002年底增长80%2003年底突破3000万户大关也会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小灵通进军京、沪、穗、渝等特大城市,使小灵通在去年底覆盖420个城市的基础上发展到500多座城市,其网络和用户规模都可与中国联通CDMA网络相媲美。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用户的快速增长,小灵通业务已经渐成气候,目前许多省市的小灵通组网建设还在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后期,小灵通在余杭、保定、昆明等10余个中小城市相继开通。作为固定电话的延伸,小灵通自1998年正式商用后,很快于2002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到了2003年,小灵通闯入广州、上海与北京最后三个禁区。从此,小灵通步入了全面发展时期。进入2004年,小灵通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上半年用户平稳上升。但随着运营商富余网络容量逐渐饱和,3G呼之欲出,下半年小灵通发展逐渐放缓。总体看,运营及设备市场规模放大,小灵通进入发展成熟期。2005年,小灵通发展将大大放慢,到2007年底,用户总数将达到7550万。在小灵通用户中,中国电信占比例为80%,中国网通占20%。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小灵通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系统、终端、增值业务和数据业务内容等方面颇具规模,这是不容忽视的优势。 虽然小灵通自问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但它却依然顽强地成长起来,其生命力之强令人叹服。今天,随着3G呼声的日益高涨,小灵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再次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信部关于小灵通于2011年年底前退频的文件的下发,小灵通结束悲壮的历程也进入了倒计量。截至2009年11月,全国尚有4884.4万小灵通用户,他们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王雅超 《当代通信》2003,(17):65-66
在网络化、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当今社会,小灵通的发展犹如电信业的一个奇迹。虽然小灵通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但是市场与用户需求是小灵通发展的导向。5年间,小灵通用户数从开始的十几万到了目前的两千多万,有望今年突破三千万大关。  相似文献   

14.
电信市场风云变幻,尤其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完成拆分重组、新公司刚刚成立的关键时刻,电信的命运更是牵动万人心.目前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1.6亿户,"小灵通"用户只有500多万户,但是,移动通信已经越来越感觉到来自"小灵通"的压力.据报道,有关官员表示,在全面更新修订的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1900MHz至1915MHz频段已预留给"小灵通"."小灵通"已经长大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信业》2008,(4):80-81
3月25日,中国移动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调整顺利完成第二次割接,中国移动用户向固网用户(电信、网通的小灵通用户)发送短消息时不用再加拨“106”前缀。至此,中国移动圆满完成了全部短消息类服务代码调整工作,为广大用户的短信沟通带来了更多便利。  相似文献   

16.
要闻速递     
《当代通信》2005,(15):72-72
奚国华副部长:抓好重点工作推动电信业成功转型;中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7亿户;2005年上半年通信行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国小灵通用户年底有望达1亿户;固话资费套餐获批准 可按日收取基本服务费。  相似文献   

17.
成都电信小灵通业务自开办以来,发展迅速,到去年中期,小灵通用户已超过130万户,占当地移动市场份额的20%。  相似文献   

18.
黄挺 《邮电经济》2007,(3):55-58
2007年3月2日,信息产业部任官方网站上发布“2007年1月通信行业统计月报”显示,全国小灵通用户数为9035.5万户,从2006年10月以来小灵通用户数不断下滑,从最高点的9341.5万户,连续3个月下滑。  相似文献   

19.
喻文学 《当代通信》2005,(16):63-64
自小灵通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人们争议,然而到现在它却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小灵通以其自身优势赢得了市场。截至去年年底,小灵通用户已近七千万。在小灵通一路狂飙猛进之后,移动运营商依托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产品、覆盖优势,使用各种资费及优惠套餐对小灵通客户群进行反击、挤压和正面争夺,小灵通出现发展速度放缓,生存空问受到威胁。3Q的到来更使小灵通市场前景充满悬念。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灵通还能走多远?怎样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自小灵通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人们争议,然而到现在它却成了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小灵通以其自身优势赢得了市场。截至去年年底,小灵通用户已近七千万。在小灵通一路狂飙猛进之后,移动运营商依托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产品、覆盖优势,使用各种资费及优惠套餐对小灵通客户群进行反击。挤压和正面争夺,小灵通的发展速度放缓,生存空间受到威胁。3G 的到来更使小灵通市场前景充满悬念。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灵通还能走多远?怎样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