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农村逐步推行财税制度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财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减轻了农民负担,遏制了农村“三乱”;强化了农民的税收意识,提高了农民纳税积极性;促进了乡镇财税体制改革,规范并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促使乡镇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发展了经济,改善了干群关系;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增强了决策民主化,提高了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使农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对增加,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建华 《经济前沿》2001,(10):15-17
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变化。1979年我国的改革始发于农村,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和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农村改革以市场为取向,一是突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二是突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开放价格,供求关系实行市场调节;三是突破了单一的农产品结构,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商业建…  相似文献   

3.
农村市场监管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加强和改进农村市场监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的闭塞和农民收入的有限,使农村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之地。三鹿结石奶粉事件受害最深的也是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改革和完善农村市场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市场监管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正确处理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三农"发展的关系,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从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和要求来看,加快农村金融立法工作,急需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在深化改革中应当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合作金融法,将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置于法律预先确定的框架中,一方面可以使相关的利益主体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村信用社明确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其经营管理行为,以便更好地完善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并使相关制度法律化。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致富农民,促进农村繁荣,一直是苏州农村最鲜明的特色。这几年,广大的农民群众与基层干部始终坚持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创新,使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然性农村集体经济从诞生、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中国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粮食安全政策面临成本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当前部分粮食收购释放出的价格信号需要其他配套政策的支撑;保障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利益不受损是调整与深化粮食安全工作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粮食仓储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市场化去库存进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核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紧密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考虑,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国家,农民构成了人口最基本的部分。涉及农村、农民的任何改革都必须以农民为本,使农民从中分享改革成果。“均山到户”改革,就是将村集体的山林、荒山和当年退出的林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均山到户,以及对已发包但尚未主伐的集体商品林地的下一轮林地使用权提前均山到户;  相似文献   

8.
改革与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理论思考蔡秉玺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占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带来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刻变化。农民因获得了土地的直接的使用权,可以和土地这种最基...  相似文献   

9.
在深化改革实践中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6,(6):98-100
实践与改革是无止境的,家庭承包制理论的发展是无穷尽的。邓小平在总结农民群众创造性经验基础上。把家庭承包制界定为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江泽民在深化农村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即家庭承包经营既适应于传统农业,也适应于现代农业;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既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社会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实现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过渡的宏伟蓝图,也是指导农村发展市场经济的行动纲领。我国十几年来的农村改革的发展,一直是以市场为取向、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题的。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超前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使我国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也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机制在整个经济领域中作用的加大,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农民和各级领导都感到困惑。有些同志把当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及政策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俊 《发展研究》2009,(7):26-31
本文对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作了分析,重点探讨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即强化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加快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公共服务制度;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首先在农村开始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生产力一下子解放出来,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  相似文献   

13.
一、江苏乡镇工业企业的诞生与发展江苏农村存在着人多地少的资源压力,广大农民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必须寻求新的收入来源。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民离乡进城既受到户籍制度的管制,又受到城市就业及福利制度的排斥,大量过剩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只能被长期束缚在狭小的土地上。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改革使得在人民公社体制下被隐蔽起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在城市改革相对滞后、户籍制度仍然限制城乡之间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广大农民不得不在农村内部寻求发展非农产业的机会,而江苏农村具有相对发达的社办工业基础、较高的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一、30年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名农民在土地包产到户的“盟约”上摁下手印。小岗村的关键一步,让改革的热情在全国农村瞬间爆发。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燃起了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5.
当前 ,乡镇企业应从实际出发 ,下决心卸包袱 ,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为中心 ,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推进改革。1 集体资本从企业中变现退出 ,实现资产人格化。我国农村改革实现了两次重大突破 :一次是土地改革 ;再一次是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前者是把土地分给了农民 ,后者是让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 ,使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 ,得到了看得见 ,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乡镇企业改革 ,应调动企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积极性。把集体资本从企业中变现退出 ,实现资产人格化 ,就是明晰产权 ,把政府所属的单一的企业资产全部或部分卖给…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农民步入市场的误区及信贷对策张济润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稳定和完善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引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当前在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部分农民由于缺乏对市场经济的全面...  相似文献   

17.
开拓农村市场,是关系到农村流通领域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农村稳定、发展和繁荣,关系到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5月指出:“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加快农村市场的开拓步伐。我们有9亿人口的农村,农村是非常广阔的市场。”最近,江总书记又指出:9亿农民,需求很大,而现在我们对农民的需求并不完全了解,农村市场还远未开拓。开拓农村市场,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和顺畅的销售渠道,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他们的购买力,否则他们面对市场上大量商品只能望洋兴叹,农村市场也只是潜在的市场而不是…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农村干群关系透视马怀群一、农村干群关系的新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农村社会角色的村干部和农民在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上也有了新的内容。对于村干部来说,一方面作为干部前身的大队干部拥有的生...  相似文献   

19.
开拓农村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魏杰彭京华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一方面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部分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率下降,经济效益滑坡,面临困境;另一方面,尽管储蓄利率一降再降,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仍居高不下。因此,我国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有效购买力不足,难...  相似文献   

20.
蒋达 《江南论坛》2001,(4):9-10
跨入新的世纪,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特别是苏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传统的粮油生产由计划模式基本被市场模式取代;主要农副产品由卖方市场被买方市场取代;乡镇企业由集体经济为主的模式被多种所有制经济模式取代;农民收入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年有较大增长被增长趋缓取代;农民的思想观念由过去的怕富被盼富而致门路缺少所取代。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农民的收入能以较快的速度稳定地增长,是当前摆在广大农村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更新观念,歙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实践上着力实现五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