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鹏 《山西农经》2014,(3):118-120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麦田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在拔节期出现最大活性,而土壤蔗糖酶活性高峰出现在灌浆期。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期,各施肥措施较对照均能提高土壤酶的活性,秸秆与化肥配施(SNPK)对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幅度最大。其中,在冬小麦的灌浆期,SNPK处理较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秸秆(SW)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24.35%、21.69%、12.62%。说明秸秆与化肥配施是提高旱地麦田土壤酶活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浸出车间的生产过程中,平转浸出器通常应保持1020mmH2O的微负压,但实际操作中浸出器内的压力有时会突然升高产生正压。这样的话,会使得浸出器内的溶剂气体外逸及进入存料箱,不仅会使溶剂损耗增加,而且危害安全生产,尤其是较长时间的正压危害更大。为此生产厂家必须对其产生原因及时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通过实际观察,初步分析如下:1溶剂加热器加热温度过高当溶剂加热器的加热温度高于溶剂沸点时就会使溶剂汽化,进入浸出器后迅速膨胀,导致浸出器内压力突然升高。解决方法:调节溶剂加热器间接汽压力,使溶…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油脂精炼副产物的脱溴馏出物中提取天然生育酚,采用脲包-皂化法,先脲包使部分生育酚与脂肪酸及其甘油酯分离,再皂化进一步使其分离。通过确定提取天然生育酚脲包-皂化法的工艺流程,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脲包-皂化法反应的中脲包的条件。得出结论:在微超碱量皂化时,脲包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体积分数95%乙醇溶剂、48h、反应的冷却温度为10℃、包络物为分析纯尿素与农用尿素都行,但农用尿素更经济。  相似文献   

4.
对在平转浸出中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故障、获得最高的出油率、保证获得高质量的油粕进行了阐述。通过变频刮板和绞龙避免搭桥,采用不锈钢固定栅板和自打自间歇大喷淋循环,在循环管上设置加热夹套,安装反冲管。入浸饼要保证合适的水分、大小、厚度和内部结构,提高浸出温度和料层高度,延长浸出时间,保证合适的溶剂比和浓度梯度、粕中残油降低到1%以下。  相似文献   

5.
对从油脂精炼副产物的脱溴馏出物中提取天然生育酚的方法作了研究,分别采用皂化法、溶剂脲包法、脲包-皂化法3种方法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用脲包法提取生育酚回收率最高、脲包-皂化法提取的生育酚含量最高,综合考虑用脲包-皂化法较好。  相似文献   

6.
浸出毛油生产二级油工艺简单,如果在浸出车间直接生产二级油,既可节省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又可增强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油脂浸出用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适合微生物油脂浸出的溶剂,设计了一套实验室用的20L中压浸出器,并分别用液化石油气和正己烷作熔剂对微生物油脂进行浸出,对两种溶剂所提取的毛油品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介绍预窄菜籽饼浸出的工艺改造方案,总结浸出油厂通过改造实现节能降耗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浸出车间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爆等级作了简要介绍,通过对相关规范及行业标准的理解,指出了浸出车间的电气系统设计、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使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浸出车间的防雷、防静电、可燃气体报警及电气设备接地方面做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0.
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饼粕工艺及物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饼粕质地紧密,成分不同于一般饼粕,工艺特性及物性数据存在一定差别。冷榨饼比一般物料难于浸出;需要更长的浸出时间才能达到浓度平衡;当冷榨饼水分低于10%,其水分对浸出效果影响甚小;冷榨饼粕容重与热榨饼差别不大,真实密度则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自90年代以来,冀、鲁、豫等省份棉花生产滑坡,棉籽产量骤减,作为棉区农村食用油主要来源的油棉厂每况愈下。据调查,目前能够正常开工的油棉厂不足1/4。开工的油棉厂除少部分继续采用榨油或预榨一浸出一精炼工艺生产精炼棉籽油,大部分采用直接浸出工艺生产大豆二级油,浸出法制油已被普遍采用。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开工的浸出油厂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生产,造成浪费,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下降。现仅将浸出油厂生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概括,旨在引起有关生产企业的重视。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浸出棉籽饼时,混合油浓度太稀,浸出毛油色泽太深,精炼难度大。主要原因:预榨工艺不符合要求,浸出操  相似文献   

12.
从茶饼中浸出油脂和皂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以石油醚和醇混合为溶剂在平转浸出器中一次浸渍,即可得到粗茶油和皂素浆,缩短工艺,省略湿粕重复蒸烘,节省能耗,改变了两次提取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主要存在浸出与压榨两种制油工艺。其中,80%以上的食用油厂家都采用了浸出法:只有不到20%的食用油采用了压榨工艺。一位超市负责人介绍。普通压榨生产的食用油要比浸出生产的食用油价格高30%左右。一般只在大超市销售,在小超市很难找到。  相似文献   

14.
用石蜡油吸收自由气体中的溶剂蒸汽是目前浸出油厂有效的尾气回收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故障低等优点。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发现石蜡油损耗高,经吸收塔吸收后的自由气体中仍含有较高浓度的溶剂蒸汽。于是我们在原工艺设备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村经济》2008,(2):57-57
汉枫高塔造粒复混肥料,采用中国首创高温熔融尿素做载体,精选优质磷钾原料融合均匀,经高塔喷淋,空气自然冷却成型造粒。全新工艺,科学配方,质量稳定。添加汉枫专利长效缓释剂(脲甲醛、脲酶抑制剂),速缓相济有机结合,肥料利用率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1.含有毒害作用的肥料。主要有农作物生产中使用最多的尿素。尿素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常生成少量的缩:二脲,该物质的含量超过2%,对种子和幼苗就会产生毒害。另外,含氮量高的尿素分子也会渗入药材种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中,使蛋白质变形,影响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   

17.
《江苏农村经济》2010,(1):20-20
未来几年,除草剂中品种最多、研究最深刻、销售市场仅次于氨基酸类除草剂(草甘膦等)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将以每年2%以上的增长率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豆油脂浸出与精炼实际上就是对大豆的"炼油"过程,清除大豆植物油中所含有的固体杂质、磷脂、胶质、游离脂肪酸、色素包括异味等内容因素,实现精炼。本文详细阐述了大豆油脂的浸出与精炼过程,主要对两大环节中的多个细节进行技术性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发明提供一种溶剂气体回收方法,棉籽轧胚经提油浸出器提油.混合油经一蒸、二蒸产生的气体冷凝后进入周转库。产生的自由气体及混合油及气提后产生的气体经冷凝后进入分液器.油相进入周转库.水相进入蒸煮罐蒸煮后排放:脱酚浸出器产生的废甲醇精馏所产生的气体经冷凝后分液,水相入精馏塔,油相入溶剂周转罐;烘干机内自由气体经冷凝、分液后,水相入精馏塔,  相似文献   

20.
大豆浸出油的前道烘干设备选用刮板热风对流干燥,出粕冷风对流解决了极底积料及上部粉飞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