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企业所处的环境从稳定、可预测向动态、高不确定性的超竞争环境变化,要求企业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战略,本文论述了环境与战略关系的发展,相应战略导向的变化,在强调技术对战略的重大影响上,分析了战略与技术的关系从战略利用技术发展为战略培养技术,技术驱动战略认知,战略与技术的相互作用趋向动态化。最后从战略内容与过程的差异、学习力和人类认识过程的重要性、技术的重要性三个角度讨论了战略与技术三种关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技术经营是国际技术转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致力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主张企业通过共享和购买外部专利等方式实现科技成果价值的最大化。同时,技术经营从战略层面将管理方法引入技术转化过程,实现了技术与经营的有效结合。近年来,专业从事发明与发明投资的知识产权管理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国际技术经营发展的新趋势。探讨了技术经营公司崛起给我国技术转移工作带来的启示;同时,从技术战略层面分析了我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在企业取得市场成功方面的关键作用日益凸现,但技术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财务绩效。企业从技术中获得增值体现在企业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推出高技术含量产品,而要使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求企业技术战略和公司战略相互匹配。技术战略与公司战略的匹配能保证其技术能力和资源成功地服务于公司的公司战略,从而建立公司长期的竞争优势,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Zahra & Covin.1993;Roberts,1995)。  相似文献   

4.
技术经营是国际技术转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致力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主张企业通过共享和购买外部专利等方式实现科技成果价值的最大化。同时,技术经营从战略层面将管理方法引入技术转化过程,实现了技术与经营的有效结合。近年来,专业从事发明与发明投资的知识产权管理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国际技术经营发展的新趋势。探讨了技术经营公司崛起给我国技术转移工作带来的启示;同时,从技术战略层面分析了我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公司战略弹性与公司战略变革模式: 知识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公司战略变革是一种组织行为,并且组织学习是企业知识创新过程的认识,从知识角度切入,运用组织学习理论和企业知识创新理论,分析了公司战略弹性的内涵、公司战略变革模式的划分和联系。在此基础上,指出增强公司战略弹性的措施和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6.
跨国汽车集团与新兴市场国家汽车公司的联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仁德  陈翔 《经济管理》2003,(14):44-48
本文分析了四种战略联盟:跨国汽车集团之间的战略联盟、新兴市场国家当地公司与跨国汽车集团的战略联盟、新兴市场国家内部汽车公司联盟和新兴市场国家间汽车公司的联盟。将跨国汽车集团与新兴市场当地公司的战略联盟纳入一个联盟框架中分析,有助于全面把握这类联盟在汽车全球联盟中的地位,从微观角度得出对新兴市场国家发展汽车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的深入,有必要重新审视CF0在趋同的公司治理背景下的角色作用。本文从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两大方面着手阐述CFO的战略支持角色。CFO战略支持角色的发挥,为董事会的战略(决策)控制权的行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了良好公司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公司战略是公司为其以后发展制定的大方向,是对公司长远利益的考量的计划与决策.本文从战略管理方面对KKD公司市值下降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公司战略管理的含义及作用;其次,简单回顾KKD公司2004到2005年间市值降低,股价大跌的事件过程;最后,从公司战略管理角度对KKD公司市值下降问题进行深层次地剖析.  相似文献   

9.
任娟  陈圻 《经济经纬》2012,(5):73-76
笔者基于283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因子分析,识别出上市公司低成本和差异化这两种竞争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竞争战略、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成本战略与技术效率、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化战略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且短期内与技术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低成本战略通过技术效率作用于公司绩效的传导机制作用显著,而差异化战略是否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改进公司绩效的机制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0.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企业纷纷采用战略管理。预算差异分析是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预算差异分析是按销售、成本和利润分别进行的,并且没有将预算差异分析与公司战略的实施结合起来。从而探讨了基于战略的预算差异分析方法,该方法从利润差异出发,按影响战略实施的关键变量逐层分析预算差异的大小和原因.给出了具体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nalyzes current trends in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n a sample of 25 companies. It is particularly concerned with the balance of responsibility between the corporate level and the business unit level for accumulation of technological assets. It is argued that preuious tendencies to decentralize these issues, along with K & D operations, to the business unit level are being partially rtversed. A new paradigm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assets is identified. This analysis is th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existing taxonomies of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corporate strategy to propose a new taxonomy of corporate technology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2.
孙维峰  孙华平 《技术经济》2013,(3):18-23,99
以2009—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多元化战略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以及多元化战略对企业R&D支出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多元化战略与企业R&D支出显著负相关;无论用ROA还是Tobin′s q度量企业绩效,企业R&D支出都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R&D支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受多元化战略的调节,而两者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在专业化企业中存在。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上述研究结论不受样本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企业技术与战略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技术与企业战略的关联机理的剖析,提出高技术企业中两者的融合模式,包括将技术融入战略流程和与技术变革相应的战略变更。详尽阐述了融合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及使用的主要技术工具,以及应对多变技术环境所应实施的战略变更。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可以影响企业的环保行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了消费者压力与企业环保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化工企业的环保绩效普遍较低;消费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购买行为对企业施加压力,从而影响企业的环保行为,企业感受到的消费者压力越大,企业的环保绩效越好。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应该持续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消费者教育,通过扩大责任消费者的规模以及提高消费者对责任产品的偏好强度,依靠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实实在在给企业施加压力,从而促进企业的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15.
技术多样性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但现有研究对于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扩散的关系存在争议。对此,区分相关和不相关技术多样性对创新扩散的异质性影响,并检验实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2008—2017年中国研发密集型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相关技术多样性能够积极影响创新扩散;不相关技术多样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实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向调节不相关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扩散的关系。结论丰富了创新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可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procedure for strategic technology scanning, an activity that has receive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to date. Strategic technology scanning is needed to strengthen the link between technology and corporate strategy. This link is ever present although not always explicitly managed. For instance, while it is commonly recognized that the corporate mission dictates the technological interests of the organization, it is not always sufficiently emphasized that it is the quality of technology foresight that shapes the corporate mission in the first place.Scanning enhances technology foresight by seeking major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in the technological landscape. These features are termed landmark technologies and serve as indicators of evolving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potential. For the strategic manager landmark technologies can become focal poin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very much as core competencies have become focal poin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l capabilities of the organization.The scanning procedure proposed here is tailored to fit conventional procedures for strategic planning. However, it employs new theoretical structures from the field of strategic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calls for involvement of all levels of the corporate hierarchy-from the corporate board to the technology analyst. It seeks to maximize corporat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7.
把握战略激进度是企业绩效提升的关键,以往研究未关注战略激进度对企业技术距离的影响。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使用系统GMM检验企业战略激进度与技术距离间的关系,以及管理者变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战略激进度与技术距离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分析型战略有助于技术距离缩小,但进攻型和防御型战略不利于缩小技术距离。在管理者变更频率较高的企业中,战略激进度与技术距离间的U型关系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战略激进度与技术距离间的U型关系在竞争程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中表现更显著。相比于职业经理人,由控股股东继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以及在较少继任者两职兼任的情景下,管理者变更的调节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沪市2007—2009年11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引入新的绩效衡量指标——EVA,在考虑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的前提下,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关系,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新的证据。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总被引:79,自引:1,他引:78  
本文以家电行业 2 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 ,分析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在竞争比较激烈的家电行业 ,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并无显著相关性。我们认为 ,增强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战略、经营绩效业绩和公司治理质量的评价功能和控制权收购功能 ,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在日益激烈的产品市场和评价、控制权收购功能日益有效的资本市场双重压力下 ,选择有利于驱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股东价值增长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科技向善是指企业为最大化用户价值与社会福祉,运用创新技术以生产与提供产品/服务,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企业行动,其重要性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回顾企业科技向善内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对27位学者、企业家的访谈与演讲实录等质性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企业科技向善影响因素。同时,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对企业科技向善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及多层递阶结构进行探索,明确企业管理者的认知与态度、价值观是重要前置因素,发现消费者需求与创新机遇识别是必要条件,企业愿景与使命、组织管理及治理结构等内部支撑是基础,政府规制及社会规范等外部利益相关群体与要素是重要动力,市场环境以及社会发展与转型是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