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国内很多油田都属于低渗透油田,低渗透油田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大,注水开发不均匀,油井产量低,很难达到稳产增产的目标。近年来,一些低渗透油藏通过超前注水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收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超前注水开发原理,其次介绍了超前注水相关技术措施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储油层在实际油田开采中,由于储油层的物性比较差,导致储油层油气渗流时启动压力值的梯度比较大,因此在油田的实际开采过程中适应性问题比较突出。进行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优化提高采收率的分析研究,有利于避免低渗透油田的注采过程中低渗透适应性影响问题,提高对于低渗透油田油气资源的开采率。本文主要结合低渗透油田油藏层的渗流机制原理,通过采用压降叠加的工作原理,提出使用一源一汇以及面积注水方式中的五点法和七点法、九点法等油井注采工艺技术,将油气资源注采过程中的油气资源井内注采驱替压力梯度分布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在油藏注采工艺的不同注水方式下注采极限井距改进,以提高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对于油气资源采收的优化与提高实现。文章主要结合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储油层注采工艺技术的现状,以某油田低渗透油藏特征以及油气注采工艺效果为例,并结合对于该低渗透油田储油层注采工艺效果的影响因素,从低渗透油藏的合理注采井距与油藏注采压力系统等方面的优化提高,实现对于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油气采收率的优化与提高分析。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研究表明CO2驱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低渗透油藏自然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等引起采收率低的现状,在CO2驱油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CO2驱注入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O2驱具有良好的开发效果,对后期的CO2驱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熙 《价值工程》2011,30(22):35-36
封闭断块油藏断层多,面积小,油层非均质差异大,提高采收率困难。注空气提高采收率较其他注气方法具有气源丰富、成本低等特点。文章通过对其机理的详细研究,对比国内外不同油田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成果,最终得出适合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油藏特征,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5.
采收率是衡埔油田开发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中能采出的石油罐占地质储最的比率数。油藏开发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利用天然能箭开采的一次采油阶段。原油采收率都比较低,只有8%~15‘%。③利用人工补充地层能革(如注水、注气等)开采的二次采油阶段。经二次采油的采收率大致为25%~45%,个别条件好的油藏可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6.
王昊 《价值工程》2012,31(35):26-27
榆树林油田是典型的低孔低渗油田,具有含油饱和度低、连续性差,注水开发后递减快、稳产难、采收率低等特点。超前注水采用先注后采的开发方式,油井开采前先向地层补充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使油井长期保持较高的地层能量,有效减小递减速度,延长稳产期,是开发低孔低渗油田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营11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将是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以胜利油区东辛油田营11低渗透油藏为例,分析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必须以低渗透油藏油气渗流理论为指导,以精细油藏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潜力为基础,以井网精细加密调整完善为核心,优化直井井网、水平井井网的井网形式和井距,优选储层压裂改造技术,配套全程的油层保护,精细注采调整技术,达到全面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许多大中型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新滩油田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含水不断上升,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迫在眉睫.新滩油田属边底水活跃的常规稠油油藏,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采取天然能量与局部吞吐开发,通过近几年对高含水油井开发的不断摸索,并借鉴整个济阳坳陷其他区块的开发经验,总结了一系列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与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我国新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储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低渗透油藏在我国石油工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低渗透油气藏将作为我国增储上产、稳定能源供应的主要资源基础。同时,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也为低渗透油田的动用开发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启动压力梯度大等特征,较中高渗透储层,难以建立有效的注采压力驱动体系,因而设计合理的井网井距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汤妍冰  黄江涛 《价值工程》2013,(14):311-312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单井单元经过历年多轮次注水替油,油水界面不断抬升,多数已进入失效阶段,剩余油在构造高部位聚集,形成所谓的"阁楼油"。在注气驱替"阁楼油"的理论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塔河4区采收率,选择具有独立缝洞结构,前期注水替油效果较好且目前已失效的单井单元,进行注氮气开发。目前注气采油在塔河4区仍处于实验阶段,仅选取TK404、T415CH、T416及TK489井小范围试注,以TK404井为例,通过对注气量、闷井时间、注气采油方式、注气速度进行优化,总结出合理的注气方法;通过对注气后生产动态变化情况的分析,得出注气提高采收率在塔河4区切实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田具有油层薄、渗透率低、原油物性差、单井产量低、断层多等诸多特点,导致新增可采储量少,开采难度不断增大,油田采收率低,产量递减速度快,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延长,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逐步显现出来,必须通过创新油藏管理,不断探索新方法来实现油田的长期稳产。  相似文献   

12.
孙广伟 《科技与企业》2014,(18):114-114
为了提高黑帝庙稠油油田开发效果,寻求更有效的增产措施,针对黑帝庙稠油油田的特点,开展了降粘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现场试验,以改善稠油热采开发效果,为提高采油效率和油藏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陕北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注水开发采收率低的特点,通过室内优化活性剂驱油剂配方试验研究,研制开发了驱油效率高、与地层流体和注入水配伍性好、吸附损失小、油层条件下化学性能稳定的PZ驱油剂。现场应用试验效果表明,该2+3采油技术为本区低一特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鉴于国内外各低渗透小油田的地质条件、储量、产能规模等存在较大差别,其地面工程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流程模式。本文介绍了世界主要低渗透油田油气集输技术和方法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在选用具体工艺流程时应根据各油田情况,因地制宜,对各环节进行取舍和优化组合,并加以必要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张吉平  赵华 《新远见》2011,(1):52-56
随着世界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石油作为有限非再生能源,再发现较大储油油田的机遇减少,已开发油田正在老化,未开采的油田多为稠油、超稠油等难采储量,这就迫使业界把注意力投向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技术。三次采油技术是一项能够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新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石油开采技术。在过去数十年内,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等石油大国都把如何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吉林油田扶余地区浅层水平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扶余油田油藏埋藏深度比较浅(400米左右),很多井位受地面条件限制,无法采用直井和常规的定向井进行开发。为了开发由于地面条件受限而无法动用的可采储量,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扶余油田从2004年开始进行了浅层水平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攻克了难点,取得了丰厚的技术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加速油气资源开发和提高投资效率、快速增储上产的科学管理理念,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地质油气藏和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系统分析总结出勘探开发的特征,结合长庆油田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分析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特点及运行特征,提出油田公司继续深化一体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含油污水是石油的天然伴生物。含油污水如不进行处理,超标回注极大影响油田的采收率,排入水体则会造成污染,并且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随着油田用水量的提高,全球范围水资源短缺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环境污染认识的加深,油田污水处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周清庄油田属于特殊类型油藏,为裂缝性生物灰岩、低渗透砂岩油藏。其裂缝发育,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储层分布零散,物性差,水驱控制程度低、注水效果差、油田注采矛盾极为突出。经过分析建议通过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实施周期注水,改善油田水驱油效果;通过压裂增注,提高油层动用程度;通过分注、调剖措施,进行平面层间矛盾的综合治理,达到注够水、注好水、精细注水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低渗透油田一般采用高压注水的开发方式。高压注水使注水井套管的工作环境不断恶化,造成套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径甚至破裂,部分井还出现了浅层套管漏失窜槽的情况,使低渗透断块开发方案的执行受到了严重影响。近年来,我们对低渗透油田高压注水井套管损坏的具体情况井了全面调查,并从机理上对套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