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大别山"红色文化+"建设是对传统红色资源的二次发掘和精准定位,针对当前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现状,建议从旅游、特色产业、青年教育实践、基层治理等环节多元变革,进而促进大别山红色文化创新发展,逐步实现大别山乡村地区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湖北省鄂东红色地区为例,构建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模型,以薄刀锋旅游区、天台山旅游区、龙凤山生态园区、东坡赤壁景区、大别山风景区和黄梅现代农业园区作为鄂东红色地区为代表区域,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其次通过乡村旅游地区资源评价模型的构建对鄂东红色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黄梅现代农业园区在鄂东红色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排名最高,大别山风景区最低。最后针对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旅游是新时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河南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在新时期要实现红色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从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全方位、多维度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并赋予其时代性,将红色文化旅游与区域特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等四个方面制定策略.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挖掘利用好红色资源不仅能资政育人,还能为所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红色资源挖掘利用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查阅书籍,分析当涂县红色资源挖掘利用现状,指出在挖掘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当涂县红色资源挖掘利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郴州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文化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的发展已成为近年来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也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重要条件。郴州主要有具有特色的神农文化、福地文化、地方戏曲文化、红色文化和体育文化等。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应在深入探究旅游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开发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将资源特色与文化有机结合,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寿县是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古城,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完整的古城墙,国内少有。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需利用其特有的旅游资源,深化旅游扶贫新模式。在扶贫工作的进展过程中,旅游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带动居民脱贫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寿县发展现状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从而提出寿县精准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安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认为安徽省自然条件优越、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湿地是安徽省开展休闲娱乐、科学考察及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建立了安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安徽省湿地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振兴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红色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有其独特的价值,红色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保山金鸡革命老区为例,通过对金鸡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当前红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提炼红色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最大限度合理有效地挖掘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度挖掘吴文化人文底蕴与当代价值,推动吴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发展,是展现新吴文化旅游特色魅力的关键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让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新吴具备一定的文化旅游发展优势.但是新吴文化旅游发展面临吴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吴文化创意有待挖掘等挑战,在全域旅游理念下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新吴全力打造华东...  相似文献   

10.
在梳理安徽地域文化资源的五种类型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集群化发展模式是安徽地域文化资源整合的路径选择,继而探讨了五类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途径:资源主导的山水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弘扬精神主导的红色文化产业集群、加工制造主导的民俗文化产业集群、艺术传承主导的戏曲文化产业集群、创意主导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提出了各集群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据测算发现,2011年安徽省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进入了起步阶段,但安徽省不同地区间的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差异较大。建议政府要加强区域间政策的平衡性,加强皖北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速度,加快安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提高发达地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供应由过剩向短缺转变、工资开始上涨的时点即"刘易斯拐点"。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效应,青壮年劳动力供给已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工资普遍上涨,中国"刘易斯拐点"已经悄然到来。"刘易斯拐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具有标志性意义,安徽是传统农业、劳动力大省,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目的:分析近10年来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研究结果:(1)全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变化性明显。从“十五”期间和“九五”期间相比来看,除滁州、六安、黄山三个地市以外,全省其他14个地市的耕地利用集约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全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总体上呈北高南低的特点。(3)社会经济因素、耕作制度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论: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以及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驱动力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服务土地管理实践,从耕地人口承载力、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角度研究了安徽省及各市县的土地承载力,还从生态环境承载量的角度研究了建设用地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建设用地还有很大挖潜空间。按人均100m2计算,安徽省及各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在20%~40%之间。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区域常住人口、土地总面积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的影响显著。但GDP、人均GDP和二三产业占比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影响不显著。利用GIS的研究表明,在扣除生态必需用地后,安徽省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为36 847km2,超过目前的建设用地总面积。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目前的耕地面积能满足全省常住人口粮食需求,但各市县差别很大。若不提高单产,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安徽省到2020年可能会面临粮食缺口。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就业结构、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能力几个方面对安徽省及安徽省各市进行探究并与全国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现状、趋势以及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白琵鹭的越冬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升金湖是白琵鹭(platalealettcorodia)主要越冬地之一。每年越冬数理200-300只,每年10月下旬迁抵,翌年4月上中旬北迁。历145天左右,白琵鹭越冬期集群活动。个体越冬行为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日(6:00-19:00)平均觅食,休息,理羽时间分别为1.8小时、8.5小时、1.1小时。10:00-15:00为觅食高峰。觅食地水深5-20cm,体息地水深水于10cm或为水边陆地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水利投入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DEA模型的相关理论基础,并应用DEA模型分析水利投入的有效性。以安徽省为例,应用DEA模型分析水利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结果表明,安徽省水利行业规模效益基本上处于不变或递减状态;一半左右年份的效率达到了投入产出的最好效果,另一半左右年份的投入产出效率趋于DEA有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关键所在。要完成这个"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必须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发展,这个平台就是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发展是当今各个国家地区普遍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区域发展和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1980年、1990年、2000年、2013年安徽省的县域经济差异变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区域空间发展的倾斜性,轴线差异的显著性及空间结构轴线发育差异较大等结论。针对安徽省轴线发展不均衡,结合全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提出了"两带为核心,一带为契机;两圈为补充,突出一重点"的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安徽省金融业快速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文章围绕安徽金融业发展状况,分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与其他省份的比较,得出安徽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尚未成为支柱产业,存在着发展层次不高、具有波动性等问题,最后提出若干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