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徽省市域经济差异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17个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04、2008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000年以来安徽省市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中、东部的合肥和"马芜铜"一直稳居全省的经济核心地位,其次是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且省内西北和东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省最后,第一、二等级的城市经济实力空间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第三、四级变化较大,省内经济差异有先减小后扩大的过程;沿江轴线南北、东西两侧发展不平衡;沿淮轴线经济实力较沿江地区弱;京—九、京-浦轴线经济实力较弱,铁路没起到经济带动作用;省会合肥周边地区经济实力较弱,省会的经济辐射作用没有发挥。  相似文献   

2.
胶济铁路沿线产业带及其对山东省区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东省胶济铁路沿线产业带是目前省内经济最发达、产业高度密集的核心地带,其区域背景优越。该产业带从1840年到目前经历了低水平均衡性空间结构的雏形期、多核心空间结构的发展期、带状点轴空间结构的成熟期,带来了山东省区域发展的南北差异、东西梯度差异和圈层结构。认为在发展战略上可采取轴线带动开发和圈层中心带动的模式,在此基础上达到整个区域发展的均衡网络阶段。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经济崛起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五年,安徽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领先中部。2013年初安徽省提出新的战略,需要探寻安徽省经济崛起内在根源,延续安徽省经济崛起态势。通过对"十一五"经济运行分析,可知安徽省经济增长不仅有需求动力,也有投资驱动力。通过对安徽省经济结构解析,可知安徽省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和空间结构都出现优化趋势。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区域竞争优势两方面解读,探寻安徽省经济竞争优势内在根源。在此基础上,对安徽省未来经济发展态势和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发展优势度和经济联系强度等方法,以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时期的空间结构和各个地市的发展水平进行量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的空间发展格局。结果表明:辽宁省入境旅游空间结构可为点状起步发展、轴状快速发展、网状双核驱动和阶段性下降等四个发展阶段;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可分为高度发达、较发达、欠发达和落后类型等四个空间梯度;最后,建构得出辽宁省入境旅游"两轴、三圈、三等级"的空间结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结合现状四川秦巴山区城乡空间结构与其区域内外的发展影响要素,从区域空间、城市网格、重点镇体系3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空间协调发展战略构想。其旨为通过建立新型一体化空间,城乡网格体系等结构,灵活运用"中心城市"、"人口集中"、"产业集中"等理念,形成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空间结构紧密,发展思路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7个地级市为研究的地域单元,定量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等3个层面上阐述了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4-2018年安徽省16个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安徽各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产业集聚具有鲜明的区域差异特征,同时产业集聚能够显著带动省内周边城市经济增长。为了促进安徽各地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应强化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集聚和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做强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聚程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民族贫困山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研究贫困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对掌握当地乡村旅游空间发展规律、存在问题,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GIS技术、网络拓扑分析法和点—轴系统理论,分析了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和优化路径。[结果](1)区域尺度上,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总体分布不均,开发不充分,呈现中部—南部—北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休闲观光类处于主导类型,资源类型开发不充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县域尺度上,6区县间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明显,酉阳领先于其他区县;(3)空间关联方面,β指数为1. 01,γ指数为0. 34,Ai指数的平均值为76. 21km,平均径路长平均值为9. 28,表明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交通网络的连接度、通达度整体偏低,路网密度低;(4)结构优化方面,构建了渝东南"三级节点、两级轴线、两大板块"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系统。[结论]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开发不平衡、不充分,应尽快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充分挖掘整合特色资源,培育打造"点""轴""面"相结合的旅游空间体系,实现区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助推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与SPSS的Pea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安徽省县域范围内农用地及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力状况。研究表明:(1)随着时间推移,安徽省农用地及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整体水平呈大幅度上升的态势。(2)农用地经济密度高值区集中在安徽省北部地区,而建设用地高值区则分布在安徽省中部与南部。(3)安徽省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集聚主要呈现"高"-"高"关联型、"低"-"低"关联型及"低"-"高"关联型三种,农用地经济密度与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空间集聚性各有差异。(4)乡村从业人数对农用地经济密度影响最为显著,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对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影响最为显著。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提出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促进安徽省未来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研究——以河南平顶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作用。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地域空间结构、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断裂点公式对平顶山市域中心城市辐射影响范围进行定量计算,剖析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城镇体系人口规模等级差异大,城镇化率基础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状态非均衡等。根据研究区域情况,对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进行布局构想,即打造叶平宝鲁一体化核心区为引领,加强3个卫星城市的发展为带动,做好小城镇的生态建设,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建立起一个等级清晰、核心突出、职能明确的"一心三卫三层"网络型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