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立云 《商业文化》2007,(10):30-31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选择他,为他流汗、付出智慧的原因所在看到这个标题时,也许很多人都会在心里嘀咕,在企业只有老板赏识员工,哪有员工赏识老板的,老板用得着你来赏识吗?其实,用我们一双慧眼去赏识你的老板,欣赏他的才干和优点,只会令你更热爱这个企业。如果你是  相似文献   

2.
崔金生 《商界》2008,(5):106-111
只有兔员工才知道,野狼员工也好,狐狸员工也罢,他们迟早,只不过是虎老板的食物而已。 只有兔员工才能够找到虎老板,又或者,虎老板是员工对老板实施“老板管理”管理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华商》2012,(1):15-15
作为领导,最重要的不是发布命令或指示,面是传承一种精神状态。公司大了,你的肉身不可能到每一个现场,但你的灵魂气息却要到达每一个地头。如果老板自己的付出输于众人,而只是忽悠员工,这种状态绝对不长久。  相似文献   

4.
曾仕强 《商界》2008,(3):90-93
在西方,老板和员工之间,完全是契约行为,一切按合同办理,无所谓人情。而在中国,老板则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估计测试以求证自己在员工,特别是在干部心目中,究竟有什么样的位置,以确定合适的底线,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老板与员工的互相了解非常重要。零点调查和指标数据最新针对北京地区250名20~55岁之间的职业人士进行的一项入户调查结果显示,了解老板的员工对老板欣赏的比不了解老板的员工增加大约2倍半,而了解员工的老板对员工的欣赏的比不了解员工的老板增加5~6倍。  相似文献   

6.
《销售与管理》2005,(4):74-74
秦先生作过一家小公司的老板,还有不少老板级别的朋友。员工在一起议论的是老板,令人吃惊的是,老板聚会,也少不了谈论员工。员工在和老板斗志斗勇,老板也在和员工智慧较量。秦先生听多了,不免也总结出些规律。如今秦先生已改作文人,在商言商,不在商,也就有了揭底的勇气。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的生活周围都会有很多这样的人:觉得自己的薪水不理想、位置不够高、恨自己没钱、设权。对于这样的朋友,我有个最好的建议是——“常常把自己假想成老板”,做老板想做的事,做老板应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8.
要跟老板谈判涨薪水?那么你有必要了解谈判神话的另外一个定义,那就是谎言。开口前,你必须分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谎言。  相似文献   

9.
任何机构中都有明星员工,管理明星员工对所有经验丰富的老板来说都是一件充满挑战的工作,稍有不慎,明星员工甚至会成为老板们的噩梦。  相似文献   

10.
升职以后     
李志成 《商界》2009,(5):138-141
一个老板,关怀员工,升其职。 然而,事与愿违。员工离职,企业内部人心惶惶。 是好心没有好报,还是老板行为方式有待推敲?  相似文献   

11.
陈安之 《糖烟酒周刊》2005,(3):B048-B049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日本有一个企业家,他经营得非常成功。在过年的时候.他总是把公司最主要的干部找到他的私人办公室来交谈,他说:“你今年是不是为公司付出很多?”这个人说:“报告老板,我在继续努力。”“你今年为公司付出了多少天你的时间。”“报告总裁,大概付出了355天.全年度只有10天休假。”  相似文献   

12.
崔金生 《品牌》2008,(7):70-75
只有兔员工才知道,野狼员工也好.狐狸员工也罢,他们迟早,只不过是虎老板的食物而已。只有兔员工才能够找到虎老板,又或者,虎老板是员工对老板实施"老板管理"管理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两年,大学生的供给量是越来越充足,过去许多不敢奢望用大学生的单位和岗位,此时也能用上了大学生,而且大学生初次就业的薪水已有较大的下降,甚至降到职高和中专生就业价格的水平。暗自高兴的是企业,常听企业老板介绍公司时夸耀,"我用的都是大学生,或者说我这里本科、研究生学历占员工总数的比例是多少云云。不过,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在使用高学历员工的问题上,高兴的同  相似文献   

14.
经验与创新     
一个男人在一个公司工作了25年。25年里,他每天用同样的方法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个月领着同样的薪水。一天,愤愤不平的男人决定要求老板给他加薪及晋升。在和老板谈话时,他提出这样一个要求的理由:“毕竟我已经有了1/4世纪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商人的面子     
《商界》2010,(9):8-8
冯仑讲过一个寓言:开车违章,恰逢熟人“卖个面子”,省下了50元罚款。回头“买个面子”,安排熟人亲戚进公司上班,却付出了薪水两万余元。  相似文献   

16.
林文龙 《糖烟酒周刊》2007,(21):100-101
老板的选人困惑 我认识的一个食品商贸公司老板,每年要花几万元去培训员工,因为他想在公司树立一种创业文化。但是员工根本不买帐。而且还抱怨老板太武断,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培训。这位老板的出发点没有错,可是有没有想过,你选对员工了吗?你选什么样的人,就要匹配什么样的管理文化。经过内部访谈我们发现,在这个公司的人员构成中,35%以上是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17.
徐燕娜 《浙商》2009,(19):104-105
很多企业的老板都被员工称为“空中飞人”,繁忙的工作使他们经常在全国各地的上空“飞来飞去”。对于企业家而言,出差是家常便饭,有的人甚至出差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还要多。  相似文献   

18.
张士举 《浙商》2009,(3):108-109
利用“缓冲期”等方式合理安置员工,学会协商化解矛盾,严格遵守裁员程序,避免违法裁员,这些既是保障员工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司持续生存的有效保障。浙江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由于经济裁员程序违法,付出了260万元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公司好比一条船,老板是船长,员工就是水手。一旦上了这条船,员工和老板的命运就连在一起了,因为双方有着共同的方向、共同的利益、共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许多企业老板一说到自己的生意规模或说起商海的艰难时,总会用上这样一句话:“我容易吗?我要养活百来号人和一个公司。”就像说养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一样的口吻。就连一些国企老板,在表达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说:“我有几百人要养活呀!”这样的表述,隐含着是老板养着员工的意思,思想背景中是老板对员工的恩赐和施舍。也许正因如此,在一些老板的潜意识中,压根儿就没有把企业员工看作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没有把企业员工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有些企业老板利用劳动力供给充足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工的工资,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