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闻岳春 《金融研究》1991,(10):53-57
目前,我国的证券发行市场已初具规模,证券流通市场也呈雏形。但至今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一种封闭型的市场,还不允许侨外资(含台资,下同)投资我国证券。一般说来,利用侨外资金主要包括四条管道:一是侨外资直接投资我国产业;二是吸收国外的各种贷款;三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对外债券,侨外资对之进行投资;四是侨外资对我国国内证券的投资。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利用侨外资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了前三条管道,第四条管道在我国基本上不存在。而在利用侨外资的过程中,这四种不同的管道,不管是利益方面,还是代价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认为,从长期的观点来看,为了拓宽侨外资进入我国的管道,必须及时研究引进侨外资投资我国证券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外国直接投资的总水平看,税收优惠的效果不明显,但从具体投资决策看,税收优惠还是有影响的,尤其对在同一地区不同国家间的投资决策影响更大。各国在利用税收优惠吸引外资时,不是一味地以增加外资总水平为目标,而是利用税收优惠吸引特定类型的投资。我国的税收优惠应从增加外资总量向提高外资质量过渡;从对外资给予税收优惠向对内外资都给予税收优惠过渡;从直接税收优惠为主向多种形式的间接税收优惠过渡;从过于注重税收优惠向改进整体投资环境过渡。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外资经济在国民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对外出口贸易也在中国经济中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归纳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母国出口贸易的机理,并引用辽宁这个东北重镇历年大量的外资和贸易数据,分析出了辽宁省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母国出口贸易影响,希望给相关部门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金融纵横》2008,(3):20-24
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苏州市历年有关经济指标,对影响苏州市外资投资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分析了外资投资结构对苏州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提出调整外资结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和外资流人的不断扩大,对资本项目均衡管理和国际收支平衡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分析,提出控制直接投资外资流人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管理和资本金结汇监管,规范跨境人民币出资业务,加强跨境资金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沈俊成 《金卡工程》2008,12(10):137-137
本文总结了进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外资来源和投资形式,分析了我国房地产行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和表现,认为日趋成熟的市场环境、丰富的投资机会和逐渐清晰可控的房地产投资风险是当前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应该肯定外资的引入有利于推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和成熟;也应对外资进行政策引导,保持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独立和稳健.  相似文献   

7.
越石 《国际融资》2000,(3):32-33
对外资不可盲目.外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哪一种外资适合你?要做到心中有数。外资的种类大致有:第一类是发行外债,第二类是发企业债券,第三类是外商直接投资.即战略投资,第四类是基金投资,一是股权投资,二是风险投资基金.最后就是上市。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河南省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分析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和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同步的趋势。具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缓解了河南省的就业压力.但是其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不是太显著。因此河南省需要从外资和省内两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外资创业投资公司在我国的投资特点,分析了外资创业投资在我国的投机性投资,发现外资可能会以创业投资方式进入我国,但是却在我国进行房地产等方面的投机性投资,并指出了其危害性,最后提出了应该加强对外资创业投资机构行为的鉴别和监管,防止其投机性。  相似文献   

10.
周榆 《时代金融》2009,(6X):18-21
当前,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的目光,外资正全面且快速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各个环节,这引发了国内各方的关注。本文通过介绍投资地产的外资的来源及形式,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和表现,指出外资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和金融改革滞后带来的丰富的投资机会和逐渐清晰可控的房地产投资风险是当前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政府政策提出,应该肯定外资的进入有益于推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和成熟;也应该警惕外资进入带来的风险,对外资进行政策引导,保持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独立和稳健。  相似文献   

11.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已成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外资并购能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成熟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外资并购对我国发展民族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外资并购发展的成因和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完善外资并购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使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对河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外资企业给河北省经济增长带来了急需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分析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引导外资的投资方向,对改变河北经济粗放经营增长方式,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会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2002年1—6月,外国对中国的投资有大幅度增长,外资合同金额和外资实际投资金额分别比2001年同期增长31.5%、18.7%。从国别来看,在外资合同金额的增长中,法国高达97.6%,韩国达79.3%、美国达17.4%,而日本仅为7.1%。在外资实际投资金额中,日本的增长幅度也只有8.8%,远比韩国的34%、美国的17.9%要小得多。由此可见,尽管中日两国的媒体争相报道日本企业对中国投资升温,并且加速向中国转移制造业等,但实际上,日本企  相似文献   

14.
<正> 东北三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1、“九五”及“十五”前期 “九五”是我国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时期,累计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金额2734.8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近87%,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东部沿海地区,而东北三大省仅占6.32%。 辽宁作为东部省份,较之其他两省在吸引外资方面成果更大一些,累计使用外资金额92.39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外资金额的4.3%,位居各省市第7位;吉林  相似文献   

15.
李秀松 《金融纵横》2003,(1):33-34,41
一、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投资环境将不断改善.成为全球化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在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亚太地区引进外资的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对增进外国直接投资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利改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资本自由化对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从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两种主要方式入手,分别探讨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客观分析外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产生的负向影响,给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加强外资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优质产业领域的投资与合作,湖北加快实施“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信用湖北、优质服务”等四大引资环境创新工程,为外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了应对“两税合并”政策调整可能影响外资进入的新形势,湖北未雨绸缪,早在几年前就把产业投资环境作为湖北吸引外商投资环境建设的重点,通过产业政策导向和优化产业投资环境,引导外资投向优质产业,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控制力分析的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导致产业被外资控制的产业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受到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的装备制造业。本文利用1998-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选取外资市场控制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和主要企业受外资控制率4个指标,从产业控制力角度考察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问题,发现外资对装备制造业产业控制力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内资装备制造业产业控制力、保障产业安全的主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由于台湾岛内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环境恶化及两岸入世造成的机遇与挑战,在外商对台投资出现大幅下滑的同时,台商对大陆投资则持续增加,而且投资区域与产业结构也发生新的调整与变化。 台商对大陆投资保持高增长 台商已成为大陆利用海外资本的重要来源地区之一,台湾还一度成为仅次于香港的大陆第二大外资。90年代中期后,由于台当局政策的限制与大陆环境的变化,台湾投资出现停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资》2005,(6):52-53
<正>中国实施宏观调控以遏制过热的房地产投资,为外资逐鹿中国房地产市场铺下了“红地毯”。近期来中国寻找房地产投资机会的主要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基金,一批著名的海外基金投资机构纷纷活跃在烂尾楼市场。而外资之所以钟情“烂尾楼”市场,是因为烂尾楼交易及开发速度快,适合基金快进快出。事实上,近两年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