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2.
一、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一)再融资资格虚假问题。《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公开发行股票条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适当降低了公募增发、配股的财务指标要求。但准备进行再融资、而又不具备资格的上市公司而言,常通过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达到再融资及格线,实现其再融资的目的,骗取中、小股东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4.
《财务与会计》2008,(6):47-49
主持人:股权再融资是公司上市后进行再融资的一种方式,一般有配股和增发两种。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应该能够增加公司价值,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股权再融资的市场反应是负面的,即公告后股票价格下跌,实施后长期业绩较差。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2006年5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再融资政策的要求,中国证监会根据新修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前股权分置改革进展情况,在全面总结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实践并参考境外成熟证券市场经验的基础上,对现行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0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06年5月8日起施行。《管理办法》以保护上市公司及其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基本宗旨,体现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拓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品种与方式、强化市场约束与公司治理机制等三大管理意图,  相似文献   

6.
自2006年5月8日证监会颁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已成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与西方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及规范的私募发行制度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仍比较落后,有关定向增发的政策还处于不断完善中,证监会为此曾先后出台的管理办法有《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增发是国外成熟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方式,而运用在我国证券市场始于1998年。2000年以前,由于对增发的限制较多,配股一直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渠道。配股虽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它是股票发行额度制的产物,不能公平对待不同的投资群体,已不再适应市场化趋势的发展,增发新股必然逐渐取代配股而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和《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降低了企业再融资的相关条件,从而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这是实现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对企业优化财务战略和资产结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5月8日证监会颁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已成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与西方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及规范的私募发行制度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仍比较落后,有关定向增发的政策还处于不断完善中,证监会为此曾先后出台的管理办法有《上市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监会于2006年5月8日发布实施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是重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个重大举措,对于旗下拥有上市公司的中央企业发展是一个重大利好,为中央企业深化改革也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