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12,(5):50-52
教育部、财政部5月7日在京启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根据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四种类型: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自然科  相似文献   

2.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最有效途径,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实施,更加肯定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地位,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高校对产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广东高校近5年产学研现状梳理,对广东高校投入产出等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分析,针对目前广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我国教育部以协同创新为主旨的"2011计划"启动以来,协同创新已成为我国合作创新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文章主要从协同创新的内涵、动力因素、协同行为主要构成要素、模式、绩效、不足和展望等方面,分析相关研究的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创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强化顶层设计,有重点、有计划的予以积极推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创新驱动作为宁波市委市政府"两驱动四治理"发展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要求,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制度和管理创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着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区域协同创新和人才支撑保障三种能力,切实增强创新的战略支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是国家"2011计划"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梳理有关企业、产业协同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的内涵,进而构建了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机制及其具体运作模式,包括外部动力机制(产学研协同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集群创新网络协同机制)及其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2011计划"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要求,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特征进行梳理,揭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剖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各主体的系统行为模块及其关联度。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碎片化"的公共科技服务导致科技资源的分散和闲置,制约着创新要素的对接和创新链条的运行,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就必须依赖公共科技服务的协同供给。协作性公共服务将碎片化的公共服务整合到连续的统一体当中,形成公共服务提供的联动性结构和竞争性网络。协作性公共科技服务将有效供给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以完整的"公共科技服务链"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链"。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解读了在实施“2011”计划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国家重点院校一样,都是协同创新计划的主体;其次,地方院校应抓住这个机遇,实施协同创新,提升自己的创新实力;第三,地方院校要主动行动,地方政府要发挥支持保障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实施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又一项重大工程.其中,构建具有活力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又是实施2011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发现,具有多主体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既不同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也不同于一般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的架构应以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导,包括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研发模式、产业化、创新文化、国际合作、评价体系等八个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在功能上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推动重大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宁波通讯》2014,(21):26-27
<正>近年来,我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以打基础、重协同、促应用、强服务为主线,在推进电子政务应用业务系统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应用、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政务服务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特别是对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工作,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结合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陈博 《宁波经济》2013,(7):17-20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制约因素。从资源统筹、业务协同、管理协同、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当前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其内在根源在于城市信息化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滞后。推进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推进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的创新完善。  相似文献   

12.
"2011计划"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2011计划"的核心思路和根本要求,充分吸纳了近些年来高校改革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了高校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突出了改革要求与管理创新,提高了计划  相似文献   

13.
京津两地创新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雄厚,加快两地协同创新,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记"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使命。本文通过对比两地科技创新指标发现,京津创新资源分布互补性强,加快两地协同创新需要进一步明晰各自定位,找准对接点,理顺协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协同创新机制下创新人才培养有效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协同创新,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着力点。在新形势下,高校应以协同创新模式为基础,着重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外部协同创新机制,努力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壁垒和障碍,建立适应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与合作,共同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齐聚山城论创新,共话改革图发展。在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全国产学研各界代表聚首重庆,出席第七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重庆)创新大会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围绕"深化改革、协同创新、转型发展"这一主题,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如下共识:一、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做出了明确部署,并被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协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志着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但当前北京与天津、河北等周边区域尚未形成良好、有序的城市—区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首都经济圈竞争力的提高和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迫切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调整和改进。一、构筑良好的城市—区域关系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周刊》2014,(46):34-35
正北京将自觉主动"瘦身健体"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快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的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高水平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这方面,北京将自觉主动地调整疏解,自觉主动地融合发展,自觉主动地瘦身健体,以调整疏解换取高质量的发展,以调整疏解有舍有得换取更好环境。北京将以收获和保持"APEC蓝"为动力,继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市委市政府已经制定并下发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让医疗健康事业呈现出了新的发展势态和特征。各地医学机构纷纷"触网",积极探索着一套互联网环境下新的生存方式。医学知识体系正被大数据、精准医疗所重构,而信息化的进程极大提升了知识传递速度、提高医疗协同与效率。为此,爱睦世健康集团首席科学家许洋博士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创新探索,创立了"健康4.0计划"。"健康4.0"是大数据时代管理思维驱动的高效科研创新模式。它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精准医学计划,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5月20日,江苏省在南京召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工作会议,这是继江苏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后,江苏省委和江苏省政府召开的第一个全局性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六个注重"要求,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实  相似文献   

20.
正积极参与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的国家战略,既是中关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关村广大创新创业主体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共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总体要求,中关村坚持以协同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以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以优化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为重点,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点,统筹利用高端创新创业要素,共同构建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