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超 《魅力中国》2013,(5):218-218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问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是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流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微 《黑河学刊》2010,(5):116-116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教学生养成“读”、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讲”、“想”,广开思路、勤动手、会复习获得主动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邱桂芳 《魅力中国》2013,(8):160-160
数学是一门开拓人思维而奥妙无穷的学科,如何学好初中数学是摆在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只有学会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才能很好的学好数学这门科目。  相似文献   

4.
靳抒情 《魅力中国》2013,(31):354-354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5.
刁井楷 《魅力中国》2010,(33):336-33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常斐 《魅力中国》2010,(11):241-241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高涛 《魅力中国》2013,(28):148-148
小学课程标准对“生活数学”作了全面分析,仔细阅读标准。其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数学”的影子。的确,传统的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时代要求。人的一切知识无不来源于生活。只有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才能热爱数学、体验数学、  相似文献   

8.
张兴鹤 《魅力中国》2014,(10):170-170
中职生数学学习管理是对中职生数学学习过程的监控。中职生的数学学习需要进行管理。对中职生的数学学习管理应围绕“助学”、“导学”、“促学”等几方面及时、深入地进行,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同时应注意管理措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崔平 《魅力中国》2014,(5):125-125
数学兴趣小组定位在“数学是有用的”这个角度全方位的向同学们介绍数学的方方面面,从而激发数学兴趣。在组织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将思想教育贯穿到数学教学活动内容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具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及联系所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背景介绍或实际应用。数学是有用的,有用在哪些方面通过不同主题的活动分别向学生介绍,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必须以一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探究,让学生在游戏中、说说辩辩中、实践操作中、合作互动中、情感体验中应用数学,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数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保红 《魅力中国》2013,(25):214-214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养成一种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笔者结合初中教学实践,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作了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杨亚萍 《魅力中国》2012,(32):134-134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学会“做数学”,发展学生的能力,获取积极的情感价值观。(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是“做”好数学的前提。(2)多种感官的有机活动是“做”数学的核心。(3)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做”数学的重要方式。(4)“做”数学时注意的事项。在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赵国华 《发展》2009,(6):100-10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是关注人全面发展的课堂,不同的人应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应享受着自由的快乐,感悟着学习的乐趣,体验着成功的愉悦。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普遍认为枯燥乏味、机械繁杂,令人生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追寻和创设愉悦的数学课堂环境,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多多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惠琴 《发展》2009,(12):150-150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探讨“如何以新课标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使之享受成功的喜悦”,成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本人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查中了解到,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的数学作业还未完全走出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王雪琴 《发展》2010,(7):139-139
“情境”,《辞海》解释为“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具体到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就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数学的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汪秉彝先生、杨孝斌先生认为:“数学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崔宗波 《魅力中国》2013,(10):192-192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相似文献   

17.
吴可永 《魅力中国》2014,(6):248-24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但在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普遍问题,文章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范素琴 《发展》2009,(12):148-148
笔者从事数学教学20年,所教班级学生大多数都在80人以上。由于班大人多,学生层次不齐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学习内容的接受能力总是有好有坏,难以做到“一刀切”,久而久之,在学习中就会出现一部分“学困生”。他们表现为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热情,被动接受知识,甚至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而这种困难在数学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丁胜 《魅力中国》2013,(22):279-279
数学来源于生活。扎跟于生活。又应用、服务于生活,将学生应用数学兴趣化。生活化.学生在生治中应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能力。21世纪数学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英 《魅力中国》2010,(10):208-208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