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化工厂采用一种干煤粉气流床加压气化装置,装置运行期间气化炉与后续的合成气洗涤系统出现较为严重的不匹配现象,造成洗涤相关设备堵塞,管线、阀门、机泵磨蚀等诸多问题,文章针对洗涤系统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谨提供给广大煤化工生产单位作为优化装置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航天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为了给航天项目提供充足优质的合成氨产品作为燃料,必须要提高人们对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认识。本文将介绍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装置以及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主要特点,然后分析航天炉的主要特点,并将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与其他煤制合成气相比,探讨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优势,进而利用正确的煤制合成气方法来合成充足优质的氨产品,确保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是一种应用于能源加工等领域中的传统工业技术,该技术具备较为独特的工艺特点.通过实践经验的累积,能够发觉到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易出现装置带灰带水、耐火砖寿命短等不良状况,基于此,需要结合多种现代化工艺技术的实践效力,来进一步强化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应用效能,进而改善整个系统的运作质量.本文就针对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及其实际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备日后更好地运用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炭气化技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它是将一种将固体煤转化成可燃气体的洁净煤技术。当前状况下,壳牌(Shell)干煤粉气化是技术相对成熟且应用广泛的煤气化工艺之一。Shell煤气化的过程中,煤粉与氧气并流进入到气化炉之中,并在高压高温的条件之下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物理与化学变化,最终形成合成气以供使用。随着应用的逐渐深入,Shell煤气化装置的问题日益显现,对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文章针对Shell煤气化湿洗单元水质与气化运行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气化煤灰熔点较低煤活性差,炉体内壁挂渣效果较差,煤炭燃烧不充分,渣含碳量较高等问题,文章对气化用煤煤质进行了分析,并决定选用酸性氧化物SiO_2和Al_2O_3含量较高、灰熔点均较高(FT>1500℃)的三矿和五矿煤矸石作为阻熔剂,按照一定比例与气化用煤混合,提高进气化炉煤粉的灰熔点。在反复试验过程中,采取95:5的配比方案后得到上述试验结果,可将巴彦高勒末原煤的灰熔点由1180℃提高至1270℃,增幅为90℃,满足了世林化工航天煤粉加压气化炉的运行需要。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对煤加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我国当前煤加压气化技术应用现状看,取得较多突破性成就,在加压固定床、加压流化床等技术上应用都较为广泛,且强调在气化炉上不断完善。本次研究将对加压固定床气化技术、加压流化床气化技术研发情况以及煤加压气化技术开发相关建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采用神宁炉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全装置共有28台气化炉,两套LPG制备装置,单套设计最大负荷10000Nm3/h。通过分析气化炉运行状态以及公用系统燃料气的供应情况,对LPG的使用进行优化,制定切换措施和方案,并对优化后节约LPG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总结,降低气化生产装置成本,提高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郁红 《化工管理》2012,(11):19-21
<正>9月7日,国内首个化工领域百吨/日干煤粉加压气化装置工业化示范基地,正式落户山东昌邑滨海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项目土建工程破土动工。该项目由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华能清能院)下属市场拓展公司,与青岛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6000万元建设,为国内乃至世界上首套被称做"袖珍炉"的100吨/日干煤粉加压气化装置。该气化炉的开发成功,可为中小型化肥和化工企业提供更适宜的技术改造方案。据该炉的发明单位——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徐越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部分计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主开发的激冷流程干煤粉气化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应用。8月31日,采用国内首台激冷流程千吨级煤粉气化炉的30万吨/年甲醇装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世林化工有限公司顺利投产并产出粗甲醇,工艺流程基本打通。截至9月10日记者发稿时,该装置已稳定运行10天。据悉,这是目前国内自主开发的单炉投煤量最大的激冷流程干煤粉气流床气化装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能源情况多煤少油,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煤化工项目近10年发展较快。目前全国煤化工在建项目多以煤制甲醇、天然气、聚乙烯/聚丙烯、油等产品为主,煤气化、焦炉气作为煤化工主要的CO、H2来源,其中煤气化技术中GE(Texaco)、shell(壳牌)等成为主流气化技术,另外西北化工研究院的多元料浆、华东理工大学的四喷嘴对置式气化技术、西安热工研究院的两段式气化技术、航天科技集团的HT-L干粉气化技术等逐步进入大型化生产。shell(壳牌)气化技术以其耗氧量小、烧嘴使用寿命长、热量回收率高、碳转换率高、单台运行周期长等特点目前国内采用该气化技术约有近30余家大型企业。近期日处理能力2000吨以上的气化炉单台平均连续高负荷运营时间可达到200天以上,河南永城龙宇煤化工、岳阳中石化壳牌气化有限公司等连续运营时间可达到300天以上,煤种的选择、灰熔点的控制成为影响该气化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原料煤供应不稳定的企业),现就壳牌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中煤种灰熔点控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低热稳定性和低阶煤碎煤的加压气化效果,应用碎煤的加压气化有关工艺,深入分析和研究低阶煤的热稳定性造成的碎煤加压气化效果.本文主要对低热稳定性低价煤在碎煤加压气化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现代煤化工是新兴产业,其主要技术是大型煤气化为基础的甲醇合成、制烯烃、直(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我国是世界煤气化炉型最多、技术应用最广的国家。近几年,我国在消化、吸收引进煤气化技术的基础上,还自主研宄开发了多啧嘴水煤浆加压气化、航天炉气化、清华炉水煤浆气化、  相似文献   

13.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是气流床气化技术,以煤炭大规模高效气化技术为基础,将城市煤气、洁净发电和供热、液体燃料等清洁能源产品的生产与煤炭化学深加工相结合的一种加压大型化工装置。本文对我国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以及在当前的应用加以概述,从而来发现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的炉流场结构及其在进料上面的技术特点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万吨/年甲醇项目日前在河南投产。该项目总投资25.9亿元,煤气化采用荷兰壳牌公司SCGP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合成气净化采用德国鲁奇公司低温甲醇洗技术,甲醇合成采用丹麦托普索公司的高效催化剂合成技术。预计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6亿元、利税5亿元。  相似文献   

15.
河南煤业中原大化公司年产500kt甲醇装置采用壳牌煤气化的粉煤加压技术,设计使用原煤2400T/D,在开车及运行过程中,出现过石灰石添加不合理,煤粉过干或过细,粉煤闷烧,磨煤机堵等诸多问题,造成系统停车检修,最多长达20D,特对以上事故进行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是由美国德士古公司研究发明的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环保的煤气化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应用。文章主要研究煤气化工艺,重点针对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进行详细谈论,从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的关键点、工艺流程、模型模拟以及工艺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阐述,目的在于能够提升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水煤浆气化炉激冷室的内部结构和合成气在激冷室的运行过程,根据相关气化炉生产运行中合成气带水实例反馈,来分析合成气带水的主要原因及对装置运行带来的危害,采取调节激冷水量、置换系统水质、加大黑水排放量等手段措施,起到缓解并消除气化炉合成气带水不利状况,确保气化及后续工序生产运行稳定,工艺指标优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鲁奇Mark4、Mark+气化炉与赛鼎炉三种炉型工艺从工艺过程、煤质适用范围、大型化能力、气化压力、消耗及产出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在应用业绩上说明了各技术的应用风险。最终结果表明,三种碎煤加压气化技术种目前尚无工业应用的Mark+在数据对比中占据的优势最大;赛鼎炉与Mark4相比,在项目前期投资和后期生产操作费用上各自互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多项单元技术的有机复合体,加压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具备气体有效成分高、处理能力大、气化温度高、气化效率高等优势,相关研究也因此大量涌现。基于此,文章将简单对比加压气流床单元技术,并深入探讨加压气流床工艺选择路径,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0.
鲁奇炉是一类广泛应用的块煤加压气化炉,常用于城市煤气与合成原料气的生产。鲁奇炉运行的稳定性主要受煤质、鲁奇炉设备的整体密封性以及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等影响,本文介绍了鲁奇炉的主要结构与工艺特点,从煤质的角度分析了灰熔点、灰含量、煤粒度以及发热量等对鲁奇炉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应尽可能降低原料煤的灰含量,控制煤的灰熔点在1300℃以下,保持小于5mm与大于50mm粒度的煤含量分别低于5%且5~50mm粒度的煤含量超过90%为宜,还应优先选择发热量更高的原料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